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地之气

     指天与地的无形的精微物质或有形的存在。

     古代道家认为道派生了气,气以其具备了极精微的、弥漫于整个宇宙时空的物质特性而成为物质世界的本原。

   《黄帝内经》所构建的中医气学理论,其渊源主要溯自古代道家精气学说,完全接受并贯彻了道家精气学说“气为天地万物本原”这一学术思想。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王冰注曰:“太虚真气,无所不至也,气齐生有,故禀气含灵者,抱真气以生焉。”《黄帝内经》中其他篇章诸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素问·宝命全形沦》的“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灵枢·本神》的“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等等,亦都体现了“气为天地万物本原”这一基本观念。

       后世医家秉承《黄帝内经》这一观念并有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挥,如:明·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义》中谓:“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清·喻嘉言《医门法律·大气论》谓:“天积气耳,地积形耳,人气以成形耳。惟气以成形,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医宗金鉴·运气要诀》渭:“未有天地气生形者,谓未有天地,惟太虚中之一气,化生天地之形也;已有天地形寓气者,谓已有天地,而太虚之气即已寓于天地之形也。”

       气是极精极微、不能直接察见其形状、弥漫于整个宇宙时空,却又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它既是包括人体在内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又是维持各种客观事物之间有机联系的中介;客观世界正是通过气的小介联系而保持动态的平衡和稳定。这就是作为古代哲学和中医学基本范畴的气的涵义。

      简单来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就是天地之气。任何人不应该违背这种自然规律,与之相悖就会损伤身体的机能。所以,不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应该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相违背的地方,才能尽快的是身体机能得到天地之气的滋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365》--006.气的特性及其衍化
中医古籍中的哲学思辨
张登本《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2-1 精气学说之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中医知识讲座第一弹:气的概述
宇宙本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