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生平所属客萧中,把酒月明中
userphoto

2022.08.26 贵州

关注

 浪淘尽

大江东去

苏轼是什么样的人呢?

他的生活状态就是,不是在被贬的路上,就是奔跑在不知他乡何年的被贬官路上。

但,如果只能用一次词形容苏轼,那大多数人会说“有趣”。

是啊,苏东坡真是个有趣的人儿啊。

余光中说:“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杜甫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了;可苏东坡就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个有趣的人”。

他和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有做人的烦恼和痛苦,却能豁达的,努力活出自己。

——心无所归,何处安乡

年少成名

满腹才学

su shi

1

入京考试,名满京师

为二十岁,李白还未离开剑门关,苏轼却早已名动京师了。

说来缘由,是当时主考官欧阳修与小试官梅尧臣,这俩伙计正锐意深耕于诗文革新,力改前尘规步,而恰逢苏轼的策论作答为《刑赏忠厚之至论》,送到了他们面前:

“文以忠厚立论,援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之为本,阐发儒家的仁政思想与个人思考,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结构严谨且理据透彻——“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这对二者欲立改前朝自五代至宋以来通传下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另开一番天地,文清理畅,使人耳目之一新。“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哪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老兄亦忍不住叹然道”。

很快在名士欧阳修的褒扬之下,不久名动京师,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按理说如此起点,仕途前景无限美好,奈何时势、命运地轮盘将他推向了另一条坎坷艰辛的困途,进而纵写异样的传奇人生。

2

几千颗松树是向下蔓延的思念

时至双亲病故,妻子的病逝,他回乡三年,在家乡的山上种了数千颗松树,藏下了数以万计的思念。

等苏轼再次回到京城,正巧是王安石变法的时期,两人作为唐宋八大家的炙手可热的人物,本兮兮相惜的两人,却因为政见不合,打起了擂台。

最后,三十四岁的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奏折刚递上去,他的弟弟就被调离京城,想传达苏轼的话,不言而喻。

苏轼是个有傲气的人,心里存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等被贬的旨意便自情离京,至此,他便踏入了半生漂泊,心无所归的,一贬再贬的路上了。

哪怕身处泥潭

也自有鲜花为他奔赴而来

苏轼的第一站便是杭州,要说如果他能在那安家,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是他任职杭州通判时所作,其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将西湖的整体美貌绘制的惟妙惟肖。在当时看来,只不过是一时的贬官调度罢了,从诗词著作之中都散发着豁然与通达,然而在现实的压力之下,想要一直坚守自我的理念思想等,终究是要承受一定代价的,也正因如此可见其可贵性。

一旦投身政治运动的旋涡之中,便容不下任何人体面离场,自在活下去。

调任山东诸城(密州,徐州)知州后,已是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秋),这一年他已将近不惑之年三十有七了。年少的放浪与锐气,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沉敛却未消亡,过完的经历,为我们塑造另外一番模样的苏轼。

其代表著作《江城子 · 密州出猎》便是密州任职期间的心境呈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从词作下半阙“鬓微霜……冯唐”更是感情进一步强烈抒发自己的壮志难酬;“西北望,射天狼”更是代指当时威胁北宋西北边疆的西夏国。除去这份“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苦闷。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十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

更有同一时期所创的《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名人们估计很生疏,但却是读来泪流满面的悼念亡妻的词作,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足以令人抱憾,纵然是再坚硬的心,读来也会变得柔软。惟期经年之后,以风烛残年之躯,衰浊之面,还能认得你我,虽不能白首同衣,可至少还能邻坟相守,白骨同息……

如此,也算是白头相守。抛去仕途失意与爱情旧伤,我们再次走进苏轼的中秋圆夜,念及生平所属,惟弟苏辙一亲尚在,远隔它乡,由此间怀,其千古名作《水调歌头》也在此际孕育而生。引古一言“文章人物,诚千载一时,后世安所得乎?”当今之世,论其诗词歌赋,总是偏爱解读分析,援疑置理,试味苦觉。

学术上不否认其功绩,但就其思想情调,意识高度等却是常人难以企及,战术上的成功并不能挽救战略上的总体颓势,后继难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

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什么叫苟且呢?我想需要普及一下这两字的意思,那最浅显的意思便是“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说来苏轼的性子,倒是非常讨喜,苏轼不像李白那般超脱凡人的洒脱,也不像范仲淹时刻忧心为国。

但,苏轼是世间罕见的全才,散文作家,新派画家,书法家,工程师,诗人……样样做得好,样样做得精,却不像老学究那样苦大仇深。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时徐州任知州,逢黄河决口,洪水泛滥,亲率禁军拿着畚箕铁锹,修筑东南长堤,头起戏马台,尾连城墙。大雨日夜不息,城墙仅露水面仅三版之高,搭建草屋于城墙之上,路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别堵塞缺口以守城墙。洪灾退后,上奏征调明年夫役增筑徐州旧城,修建木质护岸,以防洪水再袭。单从政绩而言,就绝然不是文人之酸的卖弄诗文作名。

 然“乌台诗案”彻底的改写了往后的仕途命运,苏轼因为王安石的维护与分辨而逃过此劫,“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正直的人,只会较量,不屑于陷害,也许是王安石的声援起了作用,103天后,苏轼走出京城的大牢,远赴黄州出任团练副使这一空职。

2

念奴娇·赤壁怀古

然,一旦卷入政治的漩涡,如果不能做一个赢家,那野心践越承受代价的上限,终须做好反命丧虎口、插标卖首之果。

不堪的岁月,往往会把一个人的诗意给消磨没了,但苏轼却凭着一颗有魔力的心,将过往经历与人生忧愁,幻化成了一句又一句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贬黄州期间,多次到城外游览山水,托物言志,借景抒怀,其中名作《赤壁赋》前后两篇便于此山川落水流月之中,基本凝聚了近乎于浮生半载的蹉跎与荣辱而释然后的知天命之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同样是元丰五年,《念奴娇 · 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是喻为北宋词坛上的千古一绝,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将此两部作品代入,可基本一窥其貌。文中以景入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人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寂入怀古伤今的悲咽,借由对答抒发以致精神解脱的达观。“一尊还酹江月”的咏古伤今,壮志未酬的感慨与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怅憾,多少有些“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那正是由此而来人心中的复杂性,更是让人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苏轼,有血有肉,富有人们惯有的矛盾对立统一性,而非只是停留在历史书上的文字简介,几卷诗文来一笔勾销他波荡起伏的一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往后岁月,虽心里有愤懑,但对于旁人来说的琐事,却是他的生活意趣。元丰6年10月份的的一个晚上,与众多的日子一样,平平无奇。因着月光淌进窗棂披就着初秋萧瑟的凉意,苏轼来了兴致,即兴来了一场踏月而行。拖上好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无言诉说不尽地心绪,意难平。

正如他口中吟出的《定风波》,别人都在四处躲雨,他却坦然接受这场暴雨的来袭,在这急剧变化的天气里,被淋成落汤鸡的苏东坡却朗然笑口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就算是满目疮痍的日子

也能被他望见生活的星光

就算是满目疮痍的日子,也能被他望见生活的星光。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一叶孤舟将漂泊半生的苏轼送到他的第二故乡——海南儋州。此时他已经62岁,寥寥数笔,只言片语,所知笼统却说不完的一生。与当地民众分食猪肉,后来一番传扬成了有名的“东坡肉”。

更有甚后世有名的羊蝎子,是他穷困潦倒做的羊脊骨。

被贬至惠州时,身为罪官的苏轼不敢与权贵挣羊肉吃,只好买没人要的羊骨头 。

他发挥手艺,先把骨头煮熟,倒点酒去腥,撒点盐接着烧烤,把羊骨头煮的嘎嘣脆,还说:“这羊骨头能吃出蟹的味道,连身边的狗都嫉妒我了”。

就这番豁达,便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从后世看来,苏轼对于词的创作,突破了既有的传统格局。词从音乐的附属品使而转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词之变革,更是基于他对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以及个人的生平境遇,思考,常常也汇注于创作之中,使之文章、诗词作更多了一些理性与哲思之蕴,而“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要说苏轼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大概用范仲淹的一句话概括最为合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对于我们来说,苏轼在没有任何实质性错误的情况下,一再被贬,半生漂泊,却从未内心的怨与恨加诸于这个世界。他在密州救灾,在徐州抗洪,在杭州筑堤,在儋州教书,他留给世人的礼物,全都付诸于诗词里的美好,而他自己所承受的,是丧妻,是失子,是报国无门的怅憾,是无人理解的孤独。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我们眼前被尊称为苏东坡先生的人,他有着平淡无奇的一生,但他的故事,读来却让人意味无穷。眼前的他,与任何时代的芸芸众生别无二样,沧海一粟,一样有血有肉,复杂的心理情绪,再次活生生出现在荧幕中,不断闪着光,如点点星辰样裂开一条缝隙,露出他最真切的模样,这是他所活出的自我,理念,气节与坚持。

最终北归途中他客眠常州,嘱葬河南郏县,寻找他“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结发之妻。然后不止是他,我们作为沧海一粟,也该努力活出自我,无论是在自己的世界,还是往后的岁月长河,生生不息地散发着灵魂永恒般的光与热,傲骨不屈于世。

作者:苏澜曦
(注:未经允许,禁止抄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间最美古诗词之一: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江城子》
一文读懂苏东坡:无论与我比才还是与我比惨,你们都输了
(138)[转载]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故事
苏轼犯了次小糊涂,写了首千古名词,后人将错就错,成就风景名胜
苏东坡:苏轼游览赤壁,写出流传千古的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繁华似锦觅安宁 淡云流水度此生——苏东坡的坦荡胸襟与心路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