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是怎么计时的?

古代计时工具可参看我以前的文章:定时之术(一)

古代夜间报时方式可以参考我以前的文章: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是什么标准?



除此以外,因天文原因而产生的计时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差
因纬度不同而产生的昼夜长短不同
真、平太阳时之均时差

前两者在古代都有体现,但是时间、方式并不相同。


  • 经度时差:

学过地理的朋友们对经度产生时差应该不难理解。但是在我国古代是没有形成科学的经度概念的。

其实任何提及太阳相对大地运动的学说,都应该意识到时差这一现象。比如王充在《论衡·说日篇》中就说:

当日入西方之时,其下民亦将谓之日中。
……
当(日)在扶桑、细柳之时,从扶桑、细柳之民,谓之日中之时,从扶桑、细柳察之,或时为日出入。(皆)以其上者为中,旁则为旦夕。

即是讲各地居民都认为太阳在头顶时候是正午,在两旁的时候是朝暮。但是极东和极西的人,我们认为正午的时候恰好是他们的朝暮。

仅仅意识到时差问题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是能够妥善的计算时差才是实质问题。现在我们可以粗略的以各地经度来计算时差。或者通过即时沟通软件来确认远方的朝暮日中,这些条件我国的古人都不具备。

世界上第一个提及经度概念的人可能是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作为古代的科学家,他可能是个真正的天才。测量两地经度在没有即时通讯的时代是比较困难的,不过并非全无办法。因为有一些天文现象一旦发生,地球上很多地区可以同时看到,而记录发生现象的本地时间(我们知道本地时间可以通过诸如日晷、水钟等设备获得),再同时对比多地区记录时间的差异,也就可以得出两地的经度差了。

这种现象通常会选择月食。月食虽然说不上常见,但是也确实并不罕见,用来测经度是够了的。后来伽利略曾经提出通过观察木星的卫星来进行这一工作,也是同一原理。

据我所知,这样的方法在中国是没有的。中国首次开始计算时差应该是元朝时候耶律楚材的《西征庚午元历》。

元初承用金《大明历》,庚辰岁,太祖西征,五月望,月蚀不效;二月、五月朔,微月见于西南。
中书令耶律楚材……又以西域、中原地里殊远,创为里差以增损之,虽东西万里,不复差忒。遂题其名曰《西征庚午元历》,表上之,然不果颁用。

此处提及的里差,就是一种被简化的时差概念。

在《庚午元历》无论是月亮的弦望,冬至的时刻还是月食等等,都要“加减里差”

里差并没有使用经度概念。

以寻斯干城为准,置相去地里,以四千三百五十九乘之,退位,万约为分,曰里差。
以加减经朔弦望小余,满与不足,进退大余,即中朔弦望日及余。以东加之,以西减之

而是选择以寻思干城为基点,用东西方向相距的距离折算时差,如果能确定正东正西方向,那么这个折算应该是和经度差等效的

而所谓寻思干城就是撒马尔罕的音译,据百度百科,撒马尔罕(乌兹别克语:Samarqand或Самарқанд) Самар意为“肥沃”,қанд意为“土地”,撒马尔罕意为“肥沃的土地”。耶律楚才也说:“寻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饶故名之”。以此地为基点的这种算法,应该也非中国所出,而是当时征服的阿拉伯文明传入的先进天文学内容。

到了明代传教士传入西方天文知识时候,中国的经纬度概念也就和西方一致了。



  • 昼夜长短差

不同纬度同一天昼夜长短不一,这在我们来看也是地理课很早就学了的。这点中国古人倒是意识到了。

早期盖天说以为日影“寸差千里”,也就是说,使用八尺圭表测量正午日影,南北差一千里,日影差一寸。这是错误的。唐代一行和尚、南宫说等人组织测量时候给出了北极出地、太阳天顶距等计算方式和昼夜长度的计算方式。

凡晷差,冬夏不同,南北亦异,先儒一以里数齐之,遂失其实。
今更为《覆矩图》,南自丹穴,北暨幽都,每极移一度,辄累其差,可以稽日食之多少,定昼夜之长短,而天下之晷,皆协其数矣。

其术名曰求九服所在昼夜刻漏

大凡中国古代历法,皆是以首都为基准,首都以外乃称九服。

其法如下:

张培瑜 陈美东 薄树人 胡铁珠《中国古代历法》P523

  • 均时差

均时差本非时差,但是发现均时差需要比较高的钟表精度。

维基百科中关于均时差的部分内容:

均时差是在一年之中,来自日晷和钟表的时间差异。日晷可以比钟表的时间快(超前)16分33秒(大约在11月3日)或慢(落后)14分6秒(大约在2月12日)。这一是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不是正圆,二是因为黄道与赤道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

严格来说自从张子信发现太阳运动不均匀就应该可以推论了。但是古代盈缩躔衰术主要都是以节气为单位的,没有精确到天。

以均匀计时装置和太阳出没分辨出均时差的,当以沈括为先。

其在《梦溪笔谈·象数一》中谈及:

下漏家常患冬月水涩,夏月水利,以为水性如此;又疑冰澌所壅,万方理之。终不应法。
余以理求之,冬至日行速,天运已期,而日已过表,故百刻而有余;
夏至日行迟,天运未期,而日已至表,故不及百刻。
既得此数,然后覆求晷景漏刻,莫不脗合。
此古人之所未知也

指出了太阳视位置(日晷时间)和水钟指示时间的不同。但是似乎并没有什么大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赤道式日晷的原理和使用说明
五运六气快速入门:真太阳时
(12)地区时差、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
真太阳时的奥秘
地方时、北京标准时及太阳时
为啥1小时等于60分钟,而不是100分钟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