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 | 关于颈动脉斑块,你要了解的3个真相!

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好发部位之一颈动脉颅外段位置表浅、易于探察,因此颈动脉斑块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从出生开始,人们的颈动脉里就有黄色的脂质小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脂质随着血液成分的沉积形成了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性损伤。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一般45岁以下检出率极低,45-55之间检出率23%,年龄每增加10岁,风险更高。男性因为抽烟喝酒等习惯,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

卒中有很大一部分病人(50-70%)的致病原因为颈动脉斑块。而颈动脉斑块随着病情进展,最后有一部分(20-30%)进展为卒中,早期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或腔隙性脑梗塞,最后可至严重的脑卒中。

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两个危险因素为狭窄度和斑块的易损性

对于健康,重视预防的理念已经逐步深入,早期发现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并注意预防就能减少卒中的发生,已经成为普遍的策略。而颈动脉斑块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颈动脉斑块筛查应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但其筛查的意义与价值还取决于我们如何做,以及如何面对斑块。

颈动脉斑块的筛查方法

目前颈动脉斑块筛查主要内容是进行颈部超声检查,是一种初步筛查,它因为简单、经济、无创而广受欢迎。颈动脉超声只是一个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动脉硬化的程度。目前可以早期检测到颈动脉内血管壁厚度、斑块形成类型及部位、血流状况、管腔的狭窄程度等,人们可以通过狭窄程度以及斑块类型来预测卒中风险,进而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颈动脉斑块筛查除了颈部超声外,还应包括颈部高分辨MR。

颈部高分辨MR成像,运用8通道颈动脉斑块专用磁共振线圈可以显著提高颈动脉斑块成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度,从而有利于斑块性质的精准诊断,帮助准确识别易损斑块(或不稳定斑块)

MRI能评价易损斑块绝大多数特征:

(1)狭窄的程度,

(2)斑块总体积,

(3)斑块成分,

(4)斑块表面形态,包括溃疡和纤维帽破裂,可以动态监测斑块的演变。

预防脑卒中应该着重预防颈动脉问题,颈动脉斑块筛查有必要,但要合理规范!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是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对中重度aCAS进行内外科治疗可能降低aCAS相关性卒中的风险,但是对于一般人群,是否需要开展颈动脉筛查呢?

2017 年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ESVS)指南也不推荐在普通人群进行aCAS的筛查,但对于合并多重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进行选择性筛查(如合并外周动脉病或年龄>65岁,且合并冠心病病史、吸烟或高脂血症的患者),筛查的目的并非着眼于发现可能的外科治疗患者,而是对筛查出的aCAS通过危险因素管理及药物治疗降低后期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

因此对无症状人群广泛筛查颈动脉斑块需要合理规范。

我们首先需要强调颈动脉筛查不适用于在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筛查。如果患者就诊时已经出现一些症状,或置入过心脏支架,这种情况进行颈动脉超声是毫无争议的。

普通人群的筛查一方面需要考虑费效比问题,另一方面,筛查可能会导致发现大量颈动脉内膜增厚人群因有小斑块去医院就诊,而实际上医生对此并无特别的治疗方案,但不给予治疗患者可能无法接受。

ACS患者是潜在的卒中高危人群,在>60岁以上人群中尤为常见。对ACS患者进行合理检查及干预,对缺血性卒中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卒中学会关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筛查的科学声明》

1.不推荐在普通人群中常规开展颈动脉筛查(Ⅲ类推荐,C级证据)。需要在中国人群开展研究明确颈动脉筛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

2.在aCAS的高危人群(如男性、年龄60岁以上、合并2个或以上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中开展颈动脉筛查可能是合理的(Ⅱb类推荐,C级证据)

3.对中度以上aCAS患者(狭窄≥50%)应当进一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10年发病风险,给予最佳内科治疗,包括他汀类和(或)抗血小板药物,同时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管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Ⅰ类推荐,C级证据)

4.对重度aCAS(狭窄≥70%)患者,在预期寿命>5年的情况下,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发生率<3%)行CEA或CAS(Ⅱ类推荐,B级证据)

5.在专业学会组织下加强和规范颈动脉超声、CEA及CAS的技术培训是必要的。

6.大力开展aCAS管理的公众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总结

颈动脉斑块不是唯一的卒中致病原因,却是重要的原因。不管有没有狭窄,有没有斑块,都要注意控制危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和疾病危险因素。这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控制卒中的各项危险因素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如适当增加运动、合理饮食、减轻体重、戒烟、不酗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手段包括有健康管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颈动脉筛查是一个重要的窗口,如果阳性则应继续随访跟踪,关注背后的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并及时修正,这才是其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Poorthuis MHF, Sherliker P, Morris DR, et al.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21 Mar;61(3):365-373.

[2] Keyhani S, Cheng EM, Hoggatt KJ, et al. JAMA Neurol. 2020 Sep 1;77(9):1110-1121. 

[3] Howard DPJ, Gaziano L, Rothwell PM; Oxford Vascular Study. Lancet Neurol. 2021 Mar;20(3):193-202.

[4] Keyhani S, Cheng EM, Hoggatt KJ, et al. JAMA Neurol. 2020 Sep 1;77(9):1110-1121. 

[5] Reiff T, Eckstein HH, Mansmann U, et al. Int J Stroke. 2019 Mar 15;15(6):1747493019833017.

[6] Högberg D, Mani K, Wanhainen A, et al.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18 Jun;55(6):819-827.

[7] 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专家组. 中国卒中学会关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筛查的科学声明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3) : 175-179.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10728-01674.


撰文:Dr.Wu彤
编辑:Arzt
仅供学习交流!

Arzt@梅斯医学(微信号:Arzt-b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师必备: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与治疗
颈动脉斑块需要多久做一次检查?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
【一文读懂】2016颈动脉狭窄重磅研究进展
【脑梗】“算”出你离中风有多远
文献解读 | 颈动脉斑块内出血的 MRI 诊断技术预测脑卒中风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