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十章:从聪明到智慧




【经典故事】


人生中有两个选择题,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你是想做聪明人呢?还是想做愚蠢的人?你是想做卑贱的人呢?还是想做高贵的人呢?也许大家给出的答案差不多,都要做聪明人,都要做高贵的人!


1958年518,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一份报告上亲笔写下“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批语。这句话的真意又有多少人能够明白呢?我们也知道现实中一句流行的忠告,聪明反被聪明误。


你看,我们没有人愿意做愚蠢的人,可聪明的人又会误了自己,这愚蠢也不行,聪明也不行,人生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你好,喜马拉雅的朋友!


在世界上,《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又有“万经之首”之美誉。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个容器。


觉悟的生命,就是懂得了将历经千年检验的圣人智慧装进自己的生命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看看如何由聪明变成智慧的人吧!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现在我先把经文诵读一遍】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liáo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释意】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


【本章核心要义】


老子在本章里,将世俗之人的心态与圣人的心态作了对比描述。一个是贪婪、浮华和自以为聪明之象,一个是知足、质朴、愚钝之象。


老子描述社会上层追逐物欲的贪婪之态时,又以相反的形象夸张地描述自己。


世俗中人啊,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并无严格统一的标准,很多时候,好坏看你的立场,甚至心情。


老子说愚人之心,这当然是正话反说,实际上是描绘社会中清醒的人和悟道的人。


世俗之人纵情于声色货利,而却甘守淡泊朴素,以求精神的升华,而不愿随波逐流。不懂老子的人,肯定觉得他是落后的和不合时宜的。实际上,看看结果就会知道,那种自认为合乎适宜的人和做法,不久就会从主流中退出,而那看起来不起眼的质朴啊,才是永恒的流行啊!


你说说看,世上有几个人能够这样掌握这种历久弥新的流行呢?红尘中的时髦儿也就是一阵子,而大道的修行者,才是永远立于天地潮头的人啊!


1、逆俗流,不落俗。很多经历了人生历练和磨练的人都知道社会中一个基本的规律:如果大家都觉得好,或者很多人都认为是个机会,那这个事情基本上就没什么做的价值了。对此,你能领悟那些卓越的人为何不落俗了吧?


2、到底追求什么?真正缺乏什么?到底能拥有什么?世上不修行的大部分人,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是,物质贫穷的人,二是精神上空虚的人,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也就是双重贫困的人。人越是喜欢或者追求什么,就往往是他越缺乏什么。等到折腾够了,很多人的生活又越来越倾向于回归质朴和简单。再看看那些修行者们,他们把人生关注的焦点转向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上也越来越简朴,人也越来越谦卑与祥和。你处在什么状态呢?你的未来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3、理直气壮地自我奴役。人生中有一条铁律,你追求什么就会被什么主宰。我们没有人愿意做奴隶,那很多人被外部的利益或者自己的习惯与欲望所奴役,这看起来像是自我矛盾吧?


4、心虚往往就虚伪。人生中还有一条心灵的铁律,越是自卑的人,越喜欢显示自己的长处,越是竭力遮掩自己的短处,短处一旦被别人触及,就会变得非常恼怒。自卑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瞧不起,害怕别人说他蠢笨或者没有能耐,可越是这样去表现,暴露的短处和蠢笨就越多,你看,自卑的人在忙着做什么呢?从主观意图上,他们想把自己美化,但在客观效果上,又丑化了自己。那真正智慧和有能耐的人呢,总是谦和谦卑,自己的长处从来不用嘴巴来说,而是将其变成事实,事实胜于雄辩啊!不仅如此,真正有智慧和能耐的人,拥有一种真正的自信,他们敢于直接表露自己的短处,甚至拿自己做错的事来嘲笑自己,绝不害怕别人小瞧了自己,把这些品质加起来,人们就觉得,这有智慧,有能耐,又有品德的人,既跟我们很亲近,让我们感觉很亲切,又让我们感到自己很有差距。这种实力上的高上与姿态上的低下,不恰恰是一个悟道者的美妙形象吗?


5、不上道,空活一场。老子早就看透了,人间那些浮华只是戏弄人的东西,唯有与大道同行,才会避免自己那滑稽可笑的表演,才不至于虚耗自己生命的力量,才不至于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外部的事物,才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这就是悟道者的境界,因为悟道而获得生命和灵魂的自由。这是多么诱人的景象啊!


将老子在这一章中的思想总结成几句话奉献给大家:

你认为现在是对的?实则是等着未来被否定的。

你觉得自己很机灵?眼前的聪明到未来是啥呢?

大家都想做聪明人?怎么圣人愿意做愚钝的人?

很多人只活在眼前,生命实际在几十年时空中!


听了这么多,你是愿意跟着圣人老子走呢,还是愿意跟着世俗的繁华走?你是愿意继续戏弄自己呢?还是愿意让自己获得生命和灵魂的自由呢?


看起来,这是人生的一道选择题,实际上,人是没有选择的,因为大道的力量强大过人的意志无数倍,背离大道,人生就是自我戏弄和自取灭亡。与大道同行,人就能够走出小我,就能走向伟大!


老子在道德经第21章中,就为我们描绘了悟道者看到的万物里面的真相。


谢谢你的聆听与陪伴,让我们一起跟随老子,走进万物的真相中,去看个究竟吧。咱们下次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教认为的“愚人”,与戏弄人的愚人节,有什么区别?
【二十章】唯之与阿:圣人是大众眼中的笨人
我读《道德经》(24)—— 第二十章(2):众人熙熙,如享太牢…
道德经丁口论第二十章之五我愚人之心也哉
《老子》阅读心得四
《道德经》背后的秘密:老子怎么悟的道?你认为真相是怎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