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善亮:基于问题,改进教学,教研相长

基于问题,改进教学,教研相长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冯善亮

我的履历很单纯:1985年中师毕业,当了8年中小学教师;1998年研究生毕业,至今已做了22年语文教研员。当教研员之前,我压根儿不知道有教研员这个职业,却顾所来径,我发现自己刚入职就自发地搞起了教学改进,教研其实一直伴随着自己的教学生涯。也许,专业的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研究行为,是一项不断地研究如何解决问题的工作。从未自居名师,但我想,从这个角度把自己作为一个成长个案来解剖一下,对青年教师还是会有些启发吧。

每一位走上讲台的人,要成长为成熟的教师,都需要走过一段艰难的蜕变过程。

我刚入职是在家乡的一所山村小学,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还有三年级数学老师和一年级音乐老师。我教学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来自一年级音乐课。班上30来个农村学生,刚入学几周根本坐不住。怎样才能让学生坐得住呢?我为此焦虑。到第三周,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学生随着儿歌欢快的节奏在做动作,或是摇摆身体,或是敲打课桌,调皮的还会去拍打同桌。我灵机一动,不如让他们跟着节奏动起来?学生很投入,跟着指令,一边唱歌,一边拍掌跺脚,越唱越起劲,整节课欢乐而有序。这以后,我每节课都设计好活动,让学生跟着节奏打节拍、做游戏,学生上音乐课变得乖巧可爱了。这是我基于学生问题进行的第一项教学改进,顺应学生的好动天性,及时调整、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解决了低年级教学中常见的课堂纪律问题。

不过,我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做班主任的五年级语文课。熟悉学生后,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个大问题。五年级学生大部分放学回家还得做家务活,被动听课、完成作业,几乎是这些学生学习的全部。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上课常会结合学的内容引入课外的故事,我发现学生对此充满了好奇,课后还会追着问没有讲完的故事。我决定从引导他们读书入手。学校没有图书,我就把自己读中师时积攒的图书向学生开放,鼓励他们读书。在课堂上,我也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自己看的书和正在学的课文联系起来。班上渐渐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这是我基于学生问题进行的第二项教学改进,从引导学生读书来改变全班的语文学习氛围与态度。这也成了我以后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措施。

第二年,我感觉到自己的课堂有些平淡,甚至是枯燥。我性格比较内向,不健谈,在课堂上单纯靠讲解确实不容易吸引学生。穷则思变,我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在课堂上尝试改变。某天在教育杂志上读到介绍语文单元教学法的文章,我顿时豁然开朗。反复阅读之后,我决定进行单元教学,不再一篇篇讲课文,而是把单元作为整体来处理。首先,设单元预习课,每单元第一、二节不讲课,让学生自读课文,整理生字词,梳理课文基本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其次,根据教材设定的单元重点,设置一到两个学习专题,每个学习专题先由教师以一篇重点课文作示范讲解,接着由学生迁移学习另外几篇课文,然后利用一篇课外文章检测学生掌握程度。最后,组织单元总结课,复习巩固,查漏补缺。这样组织教学,学生先学多学,老师有针对性地精讲,多做个别辅导,整个课堂变了。凭着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就投入这项教学改进,确实很大胆。当时自己就是初生牛犊,毫无顾虑,只是单纯地想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几年后到县中学任教,在初三语文教学中,我进行过两项教学改进。第一项是让学生做小先生讲课。初三赶进度,对非重点课文,有的老师基本不讲。但我觉得这些课文不学挺可惜的,而且学生对于紧赶慢赶的学习安排也有些厌烦,征求意见后,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和中考的重点,做了一个规划,然后把课文分给由课代表和班干部领头的几个小组,由小组同学备课、讲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根据教学进度,每两周安排一个小组带领班上同学进行一次这样的自主学习。我主要帮助每个小组解答疑惑,提出建议。活动开展后,全班学生热情高涨,学风为之一变,效果奇好。

第二项是引导学生写日记。这次面对的是一个偏理科的班级。接班后不久,我发现学生作文整体上不错,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但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语言呆板。如何在一年内让学生的作文有较大提升?经过两三次应试作文指导后,我决定改变思路,从根本入手:少写正规作文,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我的意图是通过写日记改变学生应付写作的态度,让他们在自由写作中把自己的真实生活和思考写出来,让表达成为一种很自然的需要,并且慢慢形成一点个性,让他们的语言变得有生气。一开始,学生还是应付,但我坚持每天批阅,在日记上和学生对话,回应学生的心声。渐渐地,学生越写越长了,他们开始期待发日记本,期待我在日记本上写给他们的话。一年下来,学生作文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该班学生初中毕业20周年聚会时邀请我去参加,大家最兴奋的就是聊当年写日记、读日记的事,有的说还保留着当年的日记,有的说一直坚持写日记,可见这项教学改进的效果确实不错。

八年教学生涯,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上述几项不大不小的教学改进,都是自发进行的,没有学校要求,也没有成果意识,纯粹是源于教育教学的初心,源于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源于自我成长的追求。其实,教师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碰到不同类型的典型问题,在一个阶段揪住一个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研究寻求专业发展的突破,这是许多优秀教师成长的共同经验。

20余年教研工作,一言以蔽之,则是在另一个层次上做着语文教学改进的工作。这里分享两个例子。

其一是推动读书活动的课程化。反思自身成长和教学的经验,我有一个朴素认识: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不读书学不好语文,读书活动应该成为语文课的有机部分。成为教研员后,在各地大量听课,我看到一个怪现象:许多老师上课时直接把课文设计成文段阅读,学生在课堂上以做题代替阅读,因为那时中考的现代文阅读还考课内基本课文。我为之震惊,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教研来改变这种状况。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颁布,删掉了基本课文篇目,增加了古诗文背诵篇目和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在培训讲座中,我把这一删一增解读为“多读书,少做题”,以此来概括大纲精神,呼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提出“课外阅读制度化”。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明确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为之振奋,感到自己的朴素认识是符合语文课程发展趋势的,于是决定通过教研活动重点推动读书活动教学。

首先,我通过修订中考说明,推动广东语文中考逐渐改革:2003年起,不再考课内现代文阅读,并采用和语言表达相结合的方式开始考查名著阅读;新课程全面实施后,2006年把12本推荐名著正式列入考试范围,2007年把名著阅读考查纳入阅读板块,以选两则文段关联全书的方式命题,分值增加至8分。随后,与中考改革配合开展读书活动教学专题教研:2008年,面向全省征集读书活动优秀教学案例,2009年举行读书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经过几年推动,读书活动教学得到广泛推广,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2012年参加统编教材编写,我介绍了广东省的教学经验,提出在“名著导读”中增设“专题探究”栏目,以任务来驱动读书活动,建议被编写组采纳。应该说,读书活动课程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我根据本省教学实际大力倡导读书活动,也算是在语文课程的发展中尽了绵薄之力。

其二是提出基于问题解决的写作教学新思路。2007年,我进行了初中写作教学专题调研,看到写作教学普遍无序、低效,问题突出。2008年,以写作教学为专题进行系列教研活动:举办大型研讨会,征集优秀教学案例,组织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进行全省优质课竞赛。以此推动全省教师关注写作教学,投入写作教学研究。之后结集出版了《初中作文教学案例集》,并和郑桂华老师合作主编了《初中作文实验教程》。但在这系列研讨过后,我感觉到缺乏突破,便继续开展调研,广泛收集不同层次学校、班级的学生作文。通过深入分析学生作文,发现不同地区、各类学校的学生之间写作水平差别极大,建构一个普适性的写作教学序列显然缺乏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写作序列的建构往往是从理想状态出发,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学生写作学习的角度看,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很不一样,经过初中三年学习能够达到的终点也差别很大,这意味着学生要走的路程也应该是不同的。

因此,我向老师们提出要重视全面分析学生的写作状况,了解自己任教班级学生写作的已有基础和突出问题,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来制订初中三年的写作教学规划;每一次写作教学,都应该先写后教,具体分析学生在拟训练项目上存在的具体问题,再确定训练重点,开发相应的写作策略知识和写作微课程,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两个问题。提出这一基于问题解决的写作教学新思路后,我组织老师开展了具体实验,并把这一思路运用到山区送教活动中。

每次写作专题的送教活动,都是先布置上课班级的学生写作文,具体分析学生作文,反复讨论,然后才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如一次送教到粤北一所乡镇初中进行考前作文辅导,分析学生写的作文《这一次,我不再……》后,发现以下突出问题:1.跑题偏题,叙事没有扣准“这一次”;2.没有明确交代“不再…… ”的转变原因,没有展开具体过程;3.铺垫过多,详略不当,比例失调;4.一味陈述,缺少描写,内容空泛。总体来看,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均存在突出问题。送教老师首先把教学目标确定为“训练学生审题立意、详略谋篇的能力”。初步方案出来后,讨论中大家认为内容还是太泛,难以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重新分析学生作文,我们认识到学生偏题不仅是审题的问题,而且因为缺乏构思谋篇的习惯和能力,这两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互为表里的。认清问题本质后,我们设计了两节连堂作文课,第一节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拆画圈点和设问两种方法来多角度审题立意,第二节指导学生通过材料的增删和顺序的调换来凸显叙事主线、突出中心。通过两节课让学生重新构思、修改作文,真正实现升格。这样的教学课例研讨,真正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效果显而易见,对当地教师触动极大。

在我的教研工作中,还有不少类似的教学改进,如针对不同体裁课文开发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评价表,针对统编教材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学教评一体化研究……都是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设计相应的教研项目,引领广大教师参与研究和实验,以达到对一线教学的引导和纠偏。发现教学问题,设计教研项目,寻求解决之道,这应该是教研工作取得实效、发挥作用的不二法门。

总而言之,我的职业生涯可归结为两句话:在教学中借力教研自觉改造,在教研中服务教学促进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个案解剖不过印证了这么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基于问题,改进教学,教研相长。

——《语文学习》2020年第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年级】激写作兴趣,以方法指引,还习作本真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小记
深挖课文学写作 读写共生启思维
杜凤凯:遵循阅读写作的教学规律
关于微课
谈语文教学常态化与增值效益
小学生教育存在问题(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