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蓬|河西名城:酒泉·敦煌

专栏

1--洒泉霍去病雕塑


 编者按:日前,陕西作家王蓬历时三十年寻叩古道, 完成《从长安到罗马》《从长安到拉萨》《从长安到川滇》丝路系列作品,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三部六本力作,共1644页, 182万字。这套丝路系列作品是陕西省委宣传部推出的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一经出版便被新华社、人民网、华夏经纬网、文化艺术网、中国图书网、陕西传媒网、中国甘肃网等多家媒体重头推出,仅新华网浏览量近50万。《中华读书报》也刊发书评,引发读者广泛关注,为让读者感受到三条历史悠久的古道百科全书式的独特景观,欣赏到古道沿途引人入胜的风俗长卷,和“一带一路”新丝路日新月异的壮阔变迁。浅海文苑将以每周一篇刊出,以飨读者。

河西名城:酒泉·敦煌

文|王蓬

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历经一万四千里,直达西亚乃至欧洲诸国。沿途不仅仅是山川阻隔,道路崎岖,雪山耸立,流沙横卧;幸而还有水草丰美,牛羊布野的片片绿洲;酒幡高挑、灯火通明的商铺驿站;更要紧的是一座座城楼巍峨,街市繁华,人烟辐辏,商贸发达的商埠名城宛如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漫长丝路,方使丝绸之路能几度繁盛,逾越千载,为沟通中西商贸、经济、文化做出不可磨灭、彪炳青史的贡献。

2-河西走廊长城十分壮观

在丝路贯穿历经大大小小百余座城市之中,由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构成的河西四郡,素以设郡悠久,风云际会,蕴含深厚而倍受关注。在专章介绍了武威、张掖之后,还须说到酒泉与敦煌。

这些丝路名城仿佛是一个个历史文化驿站,几乎每一个地名都有来历和出处,都能演绎出一串非同凡响的故事,都牵连着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3-酒泉钟楼

比如酒泉,是因霍去病大获全胜,为河西归汉立了头功,汉武帝为奖励霍去病,送去美酒,汉代人豪放,喜好饮酒,何况是皇帝亲赐的御酒,将士们当然都想品味,但酒少人多,怎么办呢?霍去病驻军的位置注定在今日酒泉市的泉水边,靠近水源扎寨也是兵家常识。霍去病看看汩汩流淌的泉水,心中一亮,这位天才将军立刻有了堪称天才的主意。他传令三军聚集泉边,然后下令把御酒全倒进泉水,让全军将士汲饮泉水。掺酒的泉水自然带上了酒味,满足了全军将士为胜利痛饮的愿望,事情传开,朝廷索性在此设酒泉郡以示褒扬。这一切发生在那个处处标新立异,朝野生机勃勃的汉代十分合情合理,也成为流传千古的美谈。

现在酒泉城东仍有一个泉湖公园,园内一座高大石碑,镌刻着“西汉酒泉胜迹”几个遒劲大字。石碑后有面波光粼粼的湖水,宽广数十亩,掩映于垂柳林木之间,湖面假山耸立、九曲木桥通幽,四周有成片芦苇,湖畔有长堤环绕,一派园林气象。关键泉湖并非死湖,而有活泉来水,汩汩泉水从地下岩缝流出,长年不断,早年有泉水三眼,两眼干涸,存留一眼经清理疏浚,积水成湖,因湖成园,已成塞外胜迹。

酒泉已临边陲,为汉军战胜匈奴之古战场,四周皆为戈壁。但今日由于建有酒泉钢铁基地及卫星发射基地,不仅知名度高,也给人以现代工业城市的感觉。毕竟设郡建府已两个千年,故存古迹不少,除泉湖公园外,市中心钟楼尚存,且规模宏大,四周皆悬匾额,题曰:“东迎华岳”、“南望祁连”、“西达伊吾”、“北通沙漠”,贴切反映了酒泉在河西走廊的重要位置。再是,天下雄关嘉峪关仅距酒泉市区20公里,游人如织,亦为酒泉增色不少。

敦煌在人们心中,包括我自身都一直有个误会,以为莫高窟千佛洞就是敦煌,而敦煌就是指那些洞窟、佛塑、壁画、遗经等文化遗产。

其实,这是两码事情。莫高窟千佛洞距敦煌市区尚有二十五公里,由于本世纪初洞藏遗书的发现,这座人类文化宝库受到举世注目,中外学者共同开拓了一门全新的交叉性学科,因莫高窟在敦煌境内,故称敦煌学。盛名之下,几乎取代了敦煌本身。

敦煌本身做为汉时所设河西四郡之一,且处于河西尽头,又系甘肃、新疆、青海三省交会之处,不仅是中西交通的“咽喉锁钥”,还曾成为割据政权的西凉国都,历经沧桑,几度盛衰,如今虽属酒泉地区所属县级市,但系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6-敦煌莫高窟

敦煌市区不大,人口不足五万。但由于敦煌莫高窟的巨大影响,成为一个典型的旅游城市。宾馆林立,动辄星级。在我不下十次敦煌之行中,记忆最深还是首次。我站在下榻的宾馆前,竟数了周围有6家宾馆,旺季尚不能满足需求。街头酒吧咖啡厅多,颇具异国情调,夜市极为繁华,白兰瓜、哈蜜瓜、葡萄干等新疆特产摆满街头,烤羊肉串则香味四溢,天南海北的人都汇聚于此,服饰各异,南腔北调,购物散步,至深夜街头灯火尚且通明,人们还恋恋不舍地倘徉街头,这也充分表现出敦煌的魅力。

敦煌所以有世界性的知名度,是因为距敦煌市区二十五公里的莫高窟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内容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艺术宝库。仅是把现存四百九十二个洞窟的壁画连接起来,就可以组成一组长达五十公里的色彩瑰丽、包罗万象的艺术画廊,这在世界是唯一的,也是无与伦比和空前绝后的!

在很大程度上,敦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符号与象征,一旦知晓,便会在心灵深处产生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宛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样“不去敦煌死不休。”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还在读中学时,看了徐迟以敦煌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常书鸿为原型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这篇作品无论从哪方面都不亚于徐迟后来引起轰动的《歌德巴赫猜想》,只是限于当时禁锢环境,只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引起了关注。文章中对敦煌壁画的精彩描绘,常书鸿等人为艺术贡献出毕生心血的殉道精神,却在人心灵深处扎根,可以说从那时就萌生出去敦煌的念头。

1997年,敦煌之行还真付诸行动,行前搜罗资料,并一厢情愿地设想到某某洞窟观赏某某壁画(到现场方知四百九十二孔窟仅开放20余孔,并非想看什么就能看到什么)。可惜到兰州后,因女儿流鼻血旧病复发,想着敦煌干燥不易治病就改去了青海。不想2000年之际,又正好是敦煌藏经洞发现百周年时,利用“五一”休假,首次圆了去敦煌之梦。

7-汉中学人在莫高窟

我们一行两车越过长长的河西走廊,赶到敦煌莫高窟时,正值中午时分,大戈壁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之下,热力灼人。但莫高窟外的停车场仍无虚席,游人穿梭如织,一股“敦煌热”扑面而来。

莫高窟实际是大戈壁上一段河谷,这段河谷是祁连山西端雪水最后流出的一股泉水冲刷而成,在流过这段短短的河谷之后就潜入了地下。正是这股好像专为莫高窟的生存流淌的泉水造就了长约三公里的绿洲,生长着参天白杨,带来一丝湿润气息,使历代僧侣在干燥的大沙漠中能够生存。从公元三世纪起,古人就利用沙石相夹十分坚固的河谷断面,开掘洞窟,塑佛像,绘壁画,历经千年,最盛达千孔洞窟。所以莫高窟也叫千佛洞。与广元的千佛崖类似,但规模要恢宏得多。这可能与敦煌临近西陲,又为丝路要冲,佛教较早传播到此有关。

几乎来到敦煌的人莫不想看到16号洞窟中的藏经洞,因为正是藏经洞的发现揭开了“敦煌学”的序幕;而且伴随一系列让人惊讶、感叹、婉惜、乃至伤心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从三世纪起就开窟塑佛,但从西汉建郡始又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每次战乱,管理莫高窟的和尚便要外出避难。北宋时,党项人在银川建西夏国并祸及河西敦煌。再是西域于阗一带兵祸战乱,消息传到敦煌,莫高窟僧人逃难时便把大批汉唐以来的经卷、文书、绘画、法器等封闭在16号洞窟的密室里,外边用泥封堵,并绘上壁画。但这批和尚不知何因再没有返回,于是这藏有五万余件汉唐的经书与画卷、文物就隐藏了九百余年。

这是大多数学者对敦煌藏经洞产生由来的“避难说”。但也有学者经过研究提出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敦煌莫高窟作为佛教圣地,不仅有众多的佛窟,兴盛时四周还密布寺院,日常使用流通的经卷很多,也常有损毁,需进行清理,但佛教圣物,又不能随意丢弃,于是便集中妥藏密室,这便是“废弃说”。还有专家认为藏经洞诞生的真相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破译。但无论如何,老祖先为我们留下一座艺术宝库却是不争的事实。

8-发现藏经洞的王圆篆道士

清末时,一个湖北麻城籍的道士王圆箓来到莫高窟,成为这儿的住持,他还节俭,集攒钱财,来清理洞中流沙。1900年6月22日(一说是5月21日,这里权以《敦煌史话》所载日期为准),王道士雇用的一个下手在休息时,用草点烟,把剩余草节插进墙缝,发现深不可测,而且余烟被吸进其中,敲着则有空声,深感惊异。叫来王道士,破壁挖洞,于是惊震世界的敦煌遗书被发现。当然,文化很低的王道士并不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但是一系列的伤心故事却和王道士有关,先是英国人斯坦因从他手中骗走了九千件文物,接着是法国人伯希和带走了六千件,俄国人奥登堡心最狠,他居然弄走了一万件。下来还有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竟用胶布剥走了洞中最精美的唐代壁画26方!后来,在经书发现10年后,经我国学者一再呼吁,清政府才下令把剩余的八千余件押运至京,但沿途又被大小官员强取豪夺,最后仅剩四五千卷保存在国家图书馆。用学界泰斗陈寅恪先生的话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9-敦煌附近的汉代烽燧

近年,随着“敦煌热”兴起,人们痛心疾首地谴责王道士,他几乎成了罪魁祸首和死心踏地的汉奸!但也有学者深入调查后指出,王道士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多次求助官方,甚至在荒凉的沙漠,冒着狼吃沙埋的危险,步行800里到设在酒泉的甘肃兵备道汇报,也没引起重视。此外,我在阅读部队作家王树增所著长篇纪实作品《1901年》时偶发联想,就在王道士发现藏经洞的同一年的8月14日,也就是藏经洞发现还不到3个月,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城。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一个在世界上领先了几千年的庞大帝国,连首都都让西方列强攻陷占领,谁还能顾上远在西陲荒漠中的一个洞窟。那段时日,可以说是古老的中国自汉唐以降最黑暗的日子,诚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的血泪控诉:“世间无物抵春愁,合问苍溟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国是如此,又怎好苛求一个地位身份卑微的王道士呢!再说敦煌文物流失在国外后,全部收藏在国家级的博物馆、图书馆,无一损坏。连我国学者都对查阅的迅速方便感叹不已,可剩余在国内的遗书却损失严重。

研究敦煌的学者认为:无论什么人发现藏经洞都是一种贡献。因为藏经洞的发现预示着“敦煌学”的诞生。

事实证明,正是由于藏经洞的发现才引起人们对莫高窟的重视,才从20世纪40年代起成立了专门保护机构,否则对莫高窟的保护不知要推迟多少年,造成的损失更无法估量。所以《敦煌史话》开篇就说:“自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后,这座人类文化宝库受到举世瞩目,中外学者共同开拓了一门全新的交叉性学科,称为敦煌学。”

这其中的是非曲直注定还要引起评说。但却让人能感受到敦煌的学者们兼容云水的襟怀!事实上,没有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唐代的诗歌、音乐、绘画、舞蹈就不可能达到经典性的完美,盛唐文明就无从谈起。而敦煌壁画最有价值的便是真切地反映了对外来文化开放、兼容、演变、吸收然后自己再壮大的过程!

10-敦煌堪称经典的45窟盛唐雕塑

十分庆幸,那次同行的汉中博物馆馆长张保德与敦煌研究院接待处处长马竞驰是朋友,两家还有联谊关系,故我们受到热情接待。除派一位年青学者讲解,还专门打开有代表性的洞窟让我们一饱眼福。从北魏、西魏、北凉、初唐、到盛唐、晚唐的经典壁画《九色鹿救弱人》、《萨士垂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张骞凿空》、《胡人驯马》、《胡商遇盗》,还有那些天衣飘忽的仙女,反弹琵琶的官伎,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印象至深还有45号窟的彩塑,这组盛唐时期的雕塑是敦煌两千余尊彩塑中的精品。这组彩塑共有7身,不仅总体互相关联,布局和谐,关键单身雕塑也极具个性。佛祖、菩萨、迦叶、天王都因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而表情各异。或神情庄重,或双目慈祥,或老成持重,或堂皇威风,皆神情飞动,栩栩如生,漫步在这样的艺术殿堂,一种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只觉一股暖流在心胸间激荡,鼻腔也酸酸地许久不能平息。恍然之间,仿佛触摸到古今中外各种文化交融互补、薪火相传、源远流长的脉搏。

当然,我们也去看了16号洞窟的藏经洞,并听了发现藏经洞的详细经过,却无太多的感叹,因为该发生的事都已经发生过了。只是,临行却忍不住回头一瞥,因为正是这普通不过的洞窟揭开了敦煌新的百年。而下一个百年正扬帆起程,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未来,投向新的百年。

11-鸣沙山游人

附录:

敦煌夜市

探寻丝路中, 我先后十多次去敦煌,除了莫高窟的艺术宝藏,敦煌学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财富,敦煌市井、饮食也让人迷恋。

尤其一条辟为夜市的长街出售夜光杯、飞天像、布骆驼、古钱币、奇石、根雕摊位家家相连,游人接踵摩肩。敦煌当地特产有地毯,因图案多为敦煌莫高窟各种艺术雕塑绘画见长,用河西优质羊毛织成,手工编织,色泽鲜艳,也具实用价值;以祁连山天然水晶石制成水晶石眼镜,有平光、近视和变色镜;鸣沙山下产大枣,体大肉厚,色鲜味甘;以西汉飞将军李广命名的李广杏,色泽金黄,肉厚味甘;再是敦煌所产葡萄 ,粒大饱满,汁多甘甜,可与新疆吐鲁番葡萄媲美。

12-敦煌夜市

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小吃,偌大的一片广场,摆定百十张桌椅,烤肉、炒菜、扯面、水饺,炉火熊熊,油锅翻滚,香味扑鼻,吆喝声、猜拳声,洋溢着一股塞外豪情。当地有名的是驴肉黄面与敦煌酿皮子。河西走廊为小麦优质产区,面食制做不在关陇山西之下,黄面采用当地麦面,有整套传统过程,严格宛如工匠。白案上做出的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以河西驴肉与黄面为绝配,香味溢口,别具风味。

敦煌酿皮子与汉中面皮不同,汉中以大米为原料,敦煌却以麦面做酿皮。晶莹黄亮,光洁如玉,拌上佐料,柔韧劲到,酸辣爽口, 其香不在汉中面皮之下。只要走近,便会受到感染,不饿也馋,索性寻找空位坐定,融入在这喧嚣沸腾的夜色夜市之中。

2000年五一节,首次到敦煌,在夜市购只两尺多高的大布骆驼,至今置放客厅;让人难忘是2006年仲夏,一行四人,自带车辆,夜宿格尔木市,晨6时起床早餐,刚铺上沥青的青藏公路宛如一条黑色巨蟒,伸向青藏高原深处,路面整洁,车辆不多,司机年轻,亦有血性,一路狂奔,至160公里的昆仑山口还不到10时。想乘兴直奔只剩一千公里的拉萨,因心理与物质均无准备,只好返格尔木。看时间刚过12点,打开地图一看,越柴达木、过大小柴旦、翻党金山口便抵敦煌,全程580公里,看着高悬于天际朗耀的太阳,一行四人都来了劲:就去敦煌。那天在青藏高原奔波近千公里,下午八时,西部的太阳还没收尽最后霞光, 我们已在敦煌夜市找好座位,毎人一大扎冰镇清爽的啤酒,上十串烤得焦黄喷香柳枝羊肉,大快朵颐;索性又请一位巡场唱歌的藏族姑娘,一曲《天路》,高入云端,也把我们的丝路探寻推向高潮。

2008年夏,我携老伴自助游至敦煌,专门住在夜市附近宾馆。很过了把逛敦煌夜市的瘾。可惜的是购了成箱的骨质菩萨、飞天、骆驼,因还要去新疆,在邮局遭野蛮托运,打开全成碎块。由此吸取教训,在之后的丝路探寻中,书可托运,工艺品一定自带。2016年夏,在我鼓动之下,汉中八人两车再访敦煌。晚间趁书画家在敦煌政协挥毫泼墨,我约杨建民教授直奔夜市,冰鎮扎啤,烤羊肉串,过足瘾后又购敦煌石板彩绘飞天与菩萨,方才满意而归。

13-作者与杨建民教授在敦煌夜市

经典回顾

王蓬/三訪郎木寺

王蓬|河西名城:武威

王蓬/黄河古渡越天险

王蓬/丝路重镇兰州

王蓬/天水流韵有“麦积”

王蓬/河西回纥通商道

王蓬/河西走廊:丝路锁钥

王蓬/祁连山中驯鹿人

王蓬/祁连山的河流

王蓬/穿越祁连山

王蓬/沙漠绿洲民勤

作者简介

(说明:王蓬和他的著作)

王蓬,国家一级作家二级岗位(二级教授)曾任陕西作协副主席、汉中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創作40余年,结集50余部。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全国首届徐霞客游记奖等多项奖励,并有多种著述翻译国外。系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高轶事】敦煌“伤心史”中的王道士
游敦煌之二/莫高窟随笔
118年前,一个道士一个书生揭开千年秘密,是罪人还是发现者?
甘肃省酒泉敦煌市古迹之王道士墓塔【图文】
莫高窟随笔
散文三卷书香岁月《独自西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