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高轶事】敦煌“伤心史”中的王道士

文 / 孙 江

「 一 」

敦煌莫高窟的空前遭遇,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乃至文明史上蒙受奇耻大辱的一笔。1930年陈寅恪先生面对敦煌文物的遭劫,痛心疾首地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这种酸楚愤懑的心情,至今应该延续了好几代敦煌学研究者们以及有文化良知的人了吧。

▲陈寅恪先生

一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魔影,此刻一定还在闻名于世的莫高窟前的道士塔身下瑟瑟发抖,惊魂不定。

这是个对古人和今人来说都有罪的人。按但丁在《神曲》中为穿铅袈裟的伪善者所设的地狱,是在第八圈的第六断层。依照中国世俗鬼神文化传统,这个人也许在十八层地狱最深的角落。

他也有冤屈吗?即使有,他的冤魂也只会在人迹罕至的荒凉旷野游荡哭诉,绝对不是在他万载愧对的辉煌洞窟近前。

这个王道士,原名王圆箓,他的著名是因后半生为数不少的可悲可耻行径。一个人的悲剧往往居然就是时代的悲剧,历史的悲剧,这实在是悲剧中的悲剧。

而后人的切齿怒斥声,悲剧的制造者或主角往往无从听闻。

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就说表面的印象,余秋雨先生说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穷苦平民。

▲王圆箓

而我所见的他的照片,远非如此寒酸颓萎:一扇花格木纹窗旁的屋门,其上绘有类似奇虬古藤的图案,门前站立着长衫垂拂的王道士,面部表情似笑非笑,眉目间露出一丝忧郁,但显得持重老练,也有慈祥之态。作为道士,他没有古籍或武侠小说中面容清瘦、性情放达洒脱的脸谱化形象,在我看来倒更像那个时代一个开明而有学养的乡间绅士或经营有方的苦心商贾。他的背后很可能就是他作为住持所寄居的太清宫。

另一张照片上,王道士头戴瓜皮帽,身穿棉长袍,安然而坐;背后右侧站立着上身青色大襟坎肩,长袍,瓜皮帽,满脸骄情得意的斯坦因,左侧是长袍马褂面容清瘦身量高挑的蒋孝琬,湖南人,斯坦因雇佣的所谓师爷。王道士俨然一副封建家族时代的权威尊容,双手十指平展于膝,威严,冷峻,胸有城府。

王道士更有鲜为人知的风光赫赫。有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采风于敦煌民间,曾亲聆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述说如此情景:当王道士从敦煌县城铺面林立的狭窄集市间穿过时,两边门面或老或少的生意人恭敬地喊道:王爷!王爷!他面露微笑,颔首不语,不时地打几个适合自己身份的手势,穿街扬长而去。他身后紧随的几个徒弟,满脸得意。

当地人对他更显尊崇的称呼是;“王阿菩”。阿菩无疑是对善事多多功德无量的人的美称。

「 二 」

王道士究竟何许人也?他的徒子徒孙们于民国二十年即公元1931年立碑铭志,以纪念他的死和功德。不妨摘录一段《太清宫大方丈王师法真墓志》中有关他身世及行迹的文字,内中的溢美之辞肯定迷惑过不少盲目的朝拜者,以为此人功莫大焉。

“……我师姓王名圆箓,湖北麻城县人也。风骨飘然,尝有出世之想。嗣以麻城连年荒旱,逃亡四方,历尽魔劫,灰心名利。至酒泉,以盛道道行高洁,稽首受戒,孳孳修炼。迨后,出游敦煌,纵览名胜,登三危之名山,见千佛之古洞。乃慨然曰:‘西方极乐世界,其在斯乎!’于是修建太清宫,以为栖鹤伏龙之所。又复苦口劝募,急力经营,……以石窟之秘录,千百年而出现,宜乎价贵连城,名驰中外也。……神灵有感,人民享福矣!……今者羽轮虽渺,道范长存,树木垦田,成绩卓著。道家香火可继,门徒修持有资,实足以垂不朽,而登道岸矣……”

在这里我将碑铭中漏记或语焉不详的王道士的个别经历做些补充:刚来酒泉时他求生无路,曾在肃州巡防营当兵几年,因无人提携,没有捞取梦想中的一官半职。退伍后生活无着落,便看破红尘拜一个叫盛道的为师,四处云游,化缘度日。云游至敦煌莫高窟时,觉得此处正是修炼的好地方。王道士对宗教的认识仅仅是不管佛教道教,积善行德,不干恶事。于是他留下来了,要为圆满自己的功德做更久长的打算。

他留下来了,文明历史上本来可完整存留于世的更准确的盛况及细节,注定要散失于漠风沙原,古道荒村;他留下来了,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册卷注定要流落异乡,归家无路;他留下来了,日后孜孜一生于“敦煌学”的研究者们,得见的许多研究资料是国家花高额筹金从国外购进的微缩胶卷放大样;他留下来了,中华学术史上平添了最令人伤心的一页,让人空攥愤怒的双拳而枉然于那远去的年代……

他留下来了啊!如果不是他,又会是谁呢?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国力衰败。那样的民不聊生的世道,更何况是在地势偏远荒焦的西北边陲。果真不是他,会不会是李道士?张道士或胡道士?我的这种猜想不是没有依据,肯定早有人这么想过或说过。

就是这个王道士,他留下来后,中国文化史上最惨痛的一道伤疤,竟然和他后半生的经历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异代人王圆箓,在今天这个夜色深沉的窗前,翘首西望,不管你已魂归何处,我执问的愤怒都将喷射向你,你将何以对答?

可是,现在是向这半个多世纪前就形朽入土的孤魂发难,他再也不会开口,站立,神情肃然地四处奔走,烧香念经,况且后来多少人的唾骂、斥责和诅咒他均无动于衷。就是这个王道士,他也让我魂牵梦萦,夜不成寐,苦苦思量他的境遇、性情、心思和愿望。

忽一日,困极入梦,王道士满脸委屈的阴云,站在我面前,正当我毫不怜悯要将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时,他作揖开口道:

“我虽没有多少文化,道行也不高,但我的虔诚云天可鉴:清沙种树,修桥补路,维护神灵之窟,我不遗余力,殚精竭虑。至于偷卖藏经洞文物,实出无奈……如果不是我,迟早会断送于比我更无能者之手!”

我正要严辞驳斥他的无耻申辩和开托罪责,他举手制止我:“当初,我曾在藏经洞发现后便及时报告了官府,可大老爷们只顾头戴的乌纱帽牢不牢,哪里顾得上洞窟中先人留下的那些破烂玩艺?况且,况且不是我王道士,肯定会是李道士或张道士……”

这下反而让我哑口无以对答了。因为他把事关那个时代最严重最复杂的问题推到了我的面前,那个积弱积贫内外交困的时代,谁能三言两语道清缘由挖出病根?我更不能。但即使把全部罪责加于王道士头上,他能承受得起吗?

▲藏经洞

「 三 」

果真冤屈了王道士吗?还是让墨抹不去雪掩不住的历史开口说话吧。

我只截取了一些线条粗略但十分准确可靠的片断。

一个人的历史是和其他人无法分离的。即使是匿迹于深山大泽的隐士,他脱离得了今人绝无法得脱于古人,因为他的血液永远是历史、文化长河中存留过的一滴。功过荣辱,是非曲直,有说不清明的细节,但绝不会永久埋没大理,沉淀深冤。

巧合的年代,巧合的地域,巧合的人与事,针对某个人,也许不是成全便是挑战。而王道士太不巧合了,遇上了那种时代,那种年月,那样一个特定的环境,又那么多复杂的人事……

斯坦因向他走来、伯希和向他走来,鄂登堡向他走来,吉川小一郎向他走来,华尔纳向他走来……不远万里、漂洋过海,风尘仆仆,历尽艰辛,来拜访将震惊世界学术界的伟大遗迹,和更重要的洞窟中得见天日的千百年来的文化珍宝。当然,他们必须首先拜访藏经洞主人的代理者——一方净土大权在握的王道士。

▲斯坦因从藏经洞中搬出的经卷

先让我们看看王道士最初发现藏经洞时遇到的人和事吧。

时间退回到公元1900年6月一个晴和的日子,当王道士与伏案抄经的杨先生小心翼翼地挖开一堵墙壁,等于是打开了一道奇迹的大门,藏经洞敞开胸怀,让两人目瞪口呆,惊讶万分:里面藏满了古代文书写本和各类丝绸绘画、麻布画幡、雕版印刷与金铜木质佛教文物。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像个隔世多年的大隐,第一次呼吸到了阳光照耀下的新鲜空气,他要向千年后的世界做个说明:我还活着,那些久逝的人们和事物,我代替他们也还活着,我将开口道尽你们所不解的过去的一切。

王道士第一个被震惊了,凭他的本能和见识,自然不敢怠慢。东方泛白即徒步前往县城,日已过午才从席筵上找到严泽。官居七品有“进士”头衔的知县大人严泽有名无实,绣花枕头一包草,他接过王道士战战兢兢呈上的经卷样本,粗粗一看,鼻子里发出轻蔑的哼声,便挥手打发走了王道士。

大失所望的王道士,本来是怀着激动难平的心情前去邀功请赏的,这一鼻子灰碰得他开了许多窍。但依王道士的性格和眼力,决不是这一个小碰壁便能让他安于淡泊自甘寂寞的。他悄悄装了两箱写经和绘画,以外出化缘为借口,带到了远在近五百公里外的酒泉,要让道台大人给他个说法。尤其听说道台大人喜欢书画古玩,是个儒雅博学的长官。孰不知,屋中贴满字画,藏了不少文物古玩的道台大人,只是个附庸风雅追逐虚名的政客。他同样粗粗看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法绘画,自作高明地哼出一声:无足轻重!但他留了不少自已有点兴趣的东西,比如书法好的写经,从未见过的异于俗流的绘画,该装裱的随意剪裁掉自己不喜欢的部分,装裱后挂在屋子的空余墙壁上,来人也给指指点点,冒充内行;不喜欢的,做人情送给同道幕僚,免得无处存放。

王道士只好悻悻而归。回去的路上,他一定为下一步的行动盘算了许多。

他也效仿道台大人的做法,将许多文物做了顺水人情,比如送给官吏们,表表心意;送给有钱财的香客,施主的出手会大方些。王道士还知道藏经洞的东西是 “神物”,神仙所赐,必可消灾免祸,为人解除病痛。他医病的主要方法是,将经卷当场焚毁,将纸灰放入水中,让病人服下,大小病症皆依照此法治疗。这让人想起了鲁迅《药》中的事情,人血馒头现在是没人吃下治痨病了,民间的巫婆神汉还在用类似王道士的方法消灾治病,这我不但听过不少而且亲眼见到过。

「 四 」

值得称道的是1902年担任敦煌县长的汪宗翰,对文物有一定鉴赏水平。他将藏经洞之事确凿后,报告了甘肃当局。但接到“妥为保管”的明令已是1904年3月。其间汪县长组织了一个藏经洞文物理事会,亲任理事长,具体事宜由副理事长王道士负责,并命他建立一个详尽的文物目录册。还是那个抄经的杨先生,花了半年多时间一一清点登记,整理造册完毕。

自此,藏经洞中究竟有多少写经、绘画和文物,算是有了一个可靠的依据。此前从王道士手中流失的文物相对来说确微乎其微。

这么一个漆黑的夜晚是敦煌伤心史上最令人愤怒和遗憾的一页:洞外的树沟里铺满了秋天的落叶,王道士鬼鬼祟祟地窜来,燃起一堆火,从怀中掏出那个目录册,烧了个一干二净,连一片残纸也没有留下。纸灰飞扬,火光冲天,窟壁上的众神一定也看见了,只好无奈地摇摇头,更加沉默。

心怀鬼胎的王道士这之前已偷偷送、卖过不少文物,自感罪责不轻,难以开脱。目录不存,天知我知,谁能妄断加罪于我?

藏经洞的文物让王道士的一把火彻底烧成了本无头冤账。也曾有担任甘肃学政的金石学家叶昌炽慧眼识珠,建议当局将文物珍宝运往兰州,可是五、六千两银子的运费从何而来?终于没有运成。

官僚们有的是奢侈挥霍的银两,有的是贪污营私的银两,有的是游山玩水的银两,有的是屈膝媚外的银两,但从遥远的敦煌运送那些破烂古董,银两费用确实没有!

叶昌炽将奈其何?后来的常书鸿等将奈其何?今人更能将奈其何?比如我,一个两手空空在书堆里钻出钻进的人。

王道士无可回避地将要面对这些道貌岸然陷其于不仁不义之地的文化强盗们,他们有的是路资,更有的是嚣张的文化冒险精神,他们一个个将击败老谋深算目光短浅的王道士。满载而归,得胜回朝,领取轰动效应的勋章和荣誉。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曾被痛批千古罪人,墓碑上却写了“功垂百世”
道士王圆箓
他曾被痛批千古罪人, 墓碑上却写了“功垂百世”
莫高窟卖文物的王道士结局如何?为何国人欠他一句“对不起”!
莫高窟王道士的功与过|人物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