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勋:理解每一种文化,才能尊重每一个生命


01 伦理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汉”通常已经不是狭义的民族的定义,而是文化上的定义。

两千多年前,某一地区的人找到了共有的生活方式——农业,就在农业社会里定居,建立伦理秩序,与周边的游牧民族形成差异。

汉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自负,在一种和土地有关的农业伦理中,形成了“国”和“家”的概念,因为它很稳定。如果总是在迁徙、移动,人的伦理和情感就不是很稳定。
 

汉代北方最强大的民族是匈奴。每到秋天,在农业民族收割之时,匈奴就从北方南下抢粮食。

我去过蒙古的戈壁,在那样的地方,一入秋以后,气温急速下降,猎物开始变少,基本上没什么吃的,这时他们一定得去抢食物,而此时的南方正值秋收。胡汉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从秦汉之际就已经开始。
 
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曾经被匈奴族在平城围了很长时间,差一点死掉。他登基成为大汉天子后,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他告诫子孙,将来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匈奴。


在大约半个世纪之后,汉朝的基业积攒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北伐匈奴。胡汉交战是非常惨烈的族群斗争。

每当秋天汉族收割时,匈奴族就南下掳杀孩子、女人,抢粮食;每当春天游牧民族的牛羊怀孕时,汉朝的军队就北上追赶匈奴,一直赶一直赶,让怀孕的牲畜跑到流产。

在《史记》里能读到很多这样的故事,其实没有对错,只是因为双方对立,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伦理。
 

到汉元帝的时候,汉朝实在没有办法制服匈奴,就想到了“和亲”政策。“和亲”使两个战争不断的族群关系有所缓和。今天的女性主义者听到这里可能会很生气,会想干吗在关键时刻要拿女人去做牺牲品。

但事实上,在汉朝执政的四百多年中,“和亲”政策在胡汉之间起了很大的缓冲作用。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王昭君故事,只是众多“和亲”事件中的一个。

我们也不必因为王昭君而故意夸大“和亲”的浪漫,其实“和亲”中真正的公主很少,大部分是找一个姿色还不错的宫女,伪装成汉朝的公主,反正胡人也搞不清楚汉族的伦理关系。
 

王昭君嫁过去没多久,单于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继位。按照匈奴人的习惯,这时王昭君要再嫁给过世单于的儿子。王昭君不能接受,因为按照汉族的伦理,儿子是不能娶母亲的。于是,她上书给汉朝天子,但汉朝天子批:“从俗。”
 
今天再读这些故事,可以看出胡汉之间伦理的不同。在游牧的胡族看来,弟弟继娶嫂嫂,儿子继娶母亲,都是习俗。

就像如果我们用农业社会的伦理来观照台湾的原住民文化,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因为他们的伦理与农业伦理不完全一样。


我们常常听到一个族群说另一个族群多么懒惰,成天只顾喝酒,这时你会发现,农业文明的伦理非常稳定,已经变成一种习惯,从劳动中产生的节俭勤劳的观念,以及前面讲到的婚姻、家庭观念,都是构成汉文明的基础。


02 理解不同的文化

今天我们还使用“汉”这个字,“汉”在我们身上有绝对的主宰力。当我们看世界时,也是站在汉族的立场上。比如戴安娜王妃,以我们汉族的伦理来看,会觉得蛮奇怪的,她怎么可以跑到电视上去谈自己的外遇?

你到马来西亚的华侨社会,到北美的华人社会,也能发现农业社会伦理的影响依旧很大,即使已经是几代移民,在谈起对婚姻的观念或对爱情的态度时,他仍然坚持农业伦理。

所以在学习汉代的文学时,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农业社会的伦理。
 

汉朝是春秋战国后农业伦理的第一次大稳定。汉代之前是只有十五年的秦,秦之前是漫长的春秋战国,战争很多,那时每个地区的伦理都不相同。

燕、韩、赵、魏都有“胡服骑射”的习惯,秦的农业伦理也不是那么强,有胡汉之间的交错。严格讲起来,农业伦理观念比较强的地方是齐鲁,孔子就是农业伦理的典型代表,所以他对艺术的态度就是“思无邪”。

《诗经》中的温柔情感代表了黄淮平原上农业已经稳定的族群唱出的歌。
 

我们前面也讲过,《楚辞》的情感和《诗经》很不同。诞生于南方的《楚辞》比较浪漫、神秘,诞生于黄淮平原的《诗经》就很朴素。如果土地贫瘠,生产很辛苦,就必须要勤劳,而且要节俭。

我记得小时候不把饭吃完就会被家里骂上半天,说“粒粒皆辛苦”,如果今天再跟孩子讲这些诗,他们可能会觉得好笑和不解。
 
勤劳和节俭,是我们几千年来崇尚的品德,是黄淮平原农业的基础。可是一到南方,因为富有,人们对物质的态度和情感就明显不一样,丰足了以后就容易奢侈挥霍,而挥霍有时候会成就文学中的浪漫。


李白的“花间一壶酒”就是非常浪漫的,那是在物质不是很欠缺的状况下产生的文学。

所以,艺术和文学与生产基础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环境和地区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诗歌。


03 生命的野性与浪漫

春秋战国时天下四分五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性。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在政治上统一了天下,可是文化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

“燕赵男儿”大块儿吃肉,大杯喝酒,有点游牧民族的味道,而楚国浪漫、神秘、唯美,这些都为秦朝所不能容忍。

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最先做的就是要消除各个地方的特性,可是这种做法引起了各地对它的仇恨,一个被仇视的政权是不可能长久的,大家都在伺机报复。
 

秦始皇是在巡视天下的路上死掉的,但当时不敢公布,怕引起天下大乱。但到不得不公布时,天下终于大乱。

每个地方势力都起来了,其中最强大的是楚。秦强调冷酷、严格,而楚却强调感性、温柔、浪漫,这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文化。

楚怀王就是死在秦国的,所以楚国人最恨秦国人,当年他们天真浪漫,却被心机重重的秦人所陷害。屈原的死亡也和楚怀王的被骗有关。

这些东西积压在楚国遗民的心里,秦始皇一死,他们就开始对抗秦朝。
 

楚地带有一种野性和奇特的浪漫,这种浪漫兼具流氓和诗人的个性。刘邦的诗很动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他是个会唱歌的人,如果放在今天,他绝对是整天泡在卡拉OK里的人,可是他晚年做了皇帝以后就不能乱唱歌了,他的孩子常常找楚地的人来唱歌给他听,因为他非常怀念老家的歌。
 
刘邦其实很有诗人气质,《大风歌》是汉朝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同时,刘邦身上又有点流氓气,他起义时砍了一条蛇,和他身边的小商贩一起打天下。打天下的往往就是这种人,我们这种整天上课的人很少会去打天下。


我们身上缺的是流氓气,这种气质有非常强的民间特征,可以和民间的混混儿勾肩搭背,很多事马上就办成了。




编辑 :violin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不做商用,侵权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匈奴与西汉的战与和
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南进,究竟谁是幕后玩家?
古代游牧民族有哪些缘由可以建立王朝?
中国汉族的由来,我们为什么叫汉族而不叫夏族、商族、周族、秦族?
“儿子娶后妈,嫂子嫁小叔子”这种现象为何一直存在?| 循迹晓讲
中国文化13:游牧民族匈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