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约翰・契弗小说的文学特色
           摘要:约翰・契弗被认为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在取材上,契弗着眼于美国郊外的中产阶级,着重反映他们的生活;在叙事上,契弗借助场景的变化进一步地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在语言上,契弗锋利地用反讽构筑中产阶级的灰色人生;在结尾上,契弗善于使用顿悟式结尾,为读者留下了无穷意味。
  关键词:约翰・契弗 中产阶级 场景描写 反讽
  引言
  约翰・契弗是美国当代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其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对美国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华普肖特纪事》就获得了全国图书奖,此后陆续创作的《弹丸山庄》、《猎鹰者监狱》等作品也都得到了较高评价。但美国评论界普遍认为,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写得更为出色。1978年,约翰・契弗本人从他的短篇小说中精选六十一篇组成《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该书一经出版就轰动了整个读书界和评论界。引起了美国文学界的高度关注。约翰・契弗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文学成就,与他个性鲜明的文学特色是密不可分的。
  一、约翰・契弗的文学取材
  约翰・契弗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昆西小镇,后来就读于新英格兰区的塔耶学院。作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一份子,洞悉身边中产阶级的生活及他们的内心对约翰・契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正如约翰・契弗所说:这是一个“繁荣、平等和有成就的世界――那里连清洁女工都在业余时间练习肖邦的前奏曲”,但是“好像人人还会感到失望”。中产阶级生活的两重性,在约翰・契弗的小说里表现得生动而细腻。
  契弗在他的作品中设置了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生活环境――绿茵山。这里有郁郁葱葱的绿树、精心养护的花、绿草成荫的网球场,一栋栋洁净雅致的郊外别墅就坐落在这个优雅静谧的环境中。别墅内“钢琴上的玫瑰花在光可鉴人的宽大琴盖上反映出来,搁物架上放了一册舒伯特的圆舞曲”。在契弗的小说里,绿茵山不仅仅代表一个具象的生活环境,更是缔造了一个社会圈子。生活在这里的人有固定的生活方式,自成体系的社交网络,住在这里意味着社会地位,离开这里的个人将变得毫无意义。绿茵山里的居住的人们就是契弗精心塑造的中产阶级形象――中产阶级的男性形象和中产阶级的女性形象。《爱情几何学》中塑造的男主人公查理有一个喜怒无常的妻子和令人匪夷所思的邻居,周边人们的粗鲁、卑鄙、庸俗让他敏感的内心感觉不到一点的喜悦和幸福,而是感到这个世界“催人发疯”。他痴狂地用欧几里得几何学来解释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状况,用冷漠的数学原理解析现实生活里失去的温情,试图获得某种宗教式的安慰,但是这种希望在小说结尾也证实是无用的。
  二、叙事:善用场景氛围表达主题
  《游泳者》是契弗描绘美国中产阶级特性的代表性作品,场景的变化在小说中起到刻画人物和深化主题的作用。《游泳者》描写了居住在纽约市韦斯特切斯特镇的美国中产阶级内德。在仲夏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内德在朋友家做客时突发奇想,决定要穿过各家的游泳池,以游泳的方式游回自己八英里以外的家。小说的一开始,内德为自己这个冒险的决定情绪高昂。内德觉得这时候的韦斯特切斯特镇的空气是那么清新,游泳池是那么洁净可爱,“天气更好,西边有一大团积云,远看――比如说从一个正在开过来的船头上看――很像一座城。或许有个城名,里斯本・海根萨克”。但是这团积云实际上只是内德对即将开始的旅程的一种美好的幻觉。在后来的经历中,积云渐渐变得昏暗,他的高涨情绪和精力渐渐褪去。那些他本来以为会在途中热情接待他的朋友,实际上是那么地冷漠、刻薄。他引以为傲的人际关系的内质是如此不堪一击。随着他的心情变得阴郁,积云变得越来越昏暗。直到他到达旧情人雪莉・亚当斯的家,本以为能够获得一丝温存,她无礼与冷酷让他感到异常地凄冷与疲惫,一场大雨最终降临。雨后天气变凉,内德起初热切的心也变得冷却,他好像看到了秋天一样枯萎的树叶,感到异常孤独。疲惫不堪的内德怀着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回到家中,以为会有温暖的房子、贤惠的妻子和活泼的孩子等他归来,结果当他回到家时,他的房子大门紧锁,妻子与孩子已不知去向,他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整部小说中,场景的变化与主人公内德的心理变化是同步的,场景的描写的每一个细节都显得那么真实和意味无穷。主人公希望通过游泳的行为找回自己青春的热血、超越固化的社交生活,然而随着场景的变化,他渐渐意识到周边人的冷漠残酷是不可改变的。他不愿意接受人去楼空的现实,却不得不接受。他要从对积云的幻想中醒来,在悲凉、绝望中对中产阶级虚伪的生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三、语言:反讽构成的灰色人生
  契弗被称为“美国的契科夫”,他跟契科夫一样喜欢使用幽默、讽刺的手法。与契科夫不大相同的是,契科夫的讽刺更多地是温和的,流露出一种悲天悯人的关怀。而契弗的讽刺是凌厉的,诙谐的语调,淡淡的嘲弄与揶揄,形象化的比喻,这是讽刺家契弗的特点。
  反讽的艺术在于使语言的表层含义与现实情况产生对立,这种对立的矛盾越明显,反讽的戏剧性效果就越强。表层的反讽单从语言就呈现了滑稽可笑的效果:“她们身上穿的是旧货店买来的貂皮大衣和垃圾筒里拣出来的世纪初城市风俗画中人物的皮货,脚上穿着鳄鱼皮鞋,戴着金手饰,搽着从瓶底扒出来的法国香水。”契弗对这种靠从“旧货店”、“垃圾筒”、“瓶底”扒出来的体面生活给予了直接的揭露,锋利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空虚、虚荣、窘迫。与此同时,契弗也没有忘记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怀:“惠特莫尔夫妇冬天睡觉要搭上他们的旧大衣来取暖,似乎使他们能分享这个城市的繁荣,只缺那么一点耐心、机智和运气。”对于看上去的繁荣与普通民众实际的拮据生活,契弗在轻松幽默的讽刺中表达了强烈的谴责。更深一层的反讽是语言与生活现实的对立。在《爱情几何学》中,主人公偏执地用欧几里得几何学来解释他的生活“学习几何学使他的心充溢着怜悯与平静,……每天早上,他都怀着纯洁的信仰醒来,并且终日保持这种信仰。他想写本关于他的发现的书《欧几里得式感情:情绪几何学》。”主人公看起来似乎沉浸在无比虔诚的学术精神中,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他的生活空虚无聊,朋友冷漠残酷,妻子喜怒无常,除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他几乎找不到任何出口。在《苹果里的蛀虫》的最后,契弗说“他们生活还会越来越富、越富、越富,生活得幸福又幸福又幸福又幸福。”透露了作者对人物生活状态的深切地关怀。
  四、结尾:顿悟式结尾的哲理意味
  契弗喜欢在小说的结尾让主人公好像获得神的启迪一般,洒脱地走出阴影和困境,获得某种精神上的解脱。这种结尾被称为顿悟式结尾。在《游泳池》的结尾,面对空无一人的房子内德的一切幻想和破灭,他开始清醒地认识现实,面对世界。在《大桥人使》的结尾,主人公从一个善良的小姑娘身上获得启示“在我眼中突然呈现了另一幅景象:桥身的整个结构出奇地美观合理,经久瓷实,好像人们巧费心机构建这座大桥只是为了让我有一个轻松的过程,所有一切都是那么地妙不可言,美不胜收”。《绿阴山强盗》的结尾里,主人公放下自己是“一只善良的狮子”或“一个天真的孩子”的幻想,认识到“只有雨点打在身上”的现实,这种自我觉醒是中产阶级走出困顿,打破现状的第一步。契弗的顿悟式结尾,哪怕认识到的是残酷的现实,也用清醒的态度为未来埋下了希望的伏笔。
  以上四种艺术特色是契弗小说最为显著的文学特征,从中我们看到了契弗自觉地追求艺术,用细致的体悟与洞察和超越凡人的视野与品质对二十世纪的美国进行了精心的刻画,使其作品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誉公.美国经典短篇小说选[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87-90.
  [2]约翰・契弗.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M].北京:中国对外出版公司,1992.
  [3]郭继德.当代美国文学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J].当代外国文学,1997:120-124.
  [4]钟敏,张雪.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意识流技巧[J].语文建设,2013(23):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454991.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6部小说的结尾:一声叹息 !
如果他是了不起的英雄,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小说测评《感谢火》|杀死那个叫「父亲」的老头
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一:突起峭收法(转帖)
【赏析】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案例】倪文尖:重塑小说观建构新图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