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姿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不是莫里亚蒂

作者:梁赛玉、苑苏文

采访:孙丽萍、郝王乐

“恭喜小莫得奖,当时她和卷福对抗,我就夸过她的恐吓信文采斐然,一语洞见人内心的恐惧和绝望。”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谁?昨夜揭晓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如既往地让大多数人一头雾水。就连标准的“文化人”,《智族GQ》副主编张伟也忍不住在朋友圈里讽刺了一把,“故意”把莫迪亚诺和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里面的女主角“莫里亚蒂”混在一起。

这一团笼罩着中国网民头上的“雾水”,也是有官方数据支撑的。在诺贝尔奖官网主页上发起实时投票“你读过作家莫迪亚诺的作品吗?”截至发稿时,选择“No”的全球网民占比高达92%。

为何不识“莫迪亚诺”?不少网友认为,是因为他的书“太难读”。但是张伟认为,评选出“难读的文学作品”正是专业文学奖存在的意义。

“除了一部分的文学爱好者,很多人看书的时候不会把书的内容当成当成故事、好看的文字来看待,不会去考虑书背后的文学价值。但是评奖会先让专业的人士去评判,然后随着评奖结果产生,媒体进行报道,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从而把专业人士认可的作品推荐给更多人,我认为这是诺贝尔奖这种专业奖项存在的价值。”他说。

诚然,正如莫迪亚诺在小说《暗店街》的开头所写道的那样——“我的过去一片朦胧……”。对于中国读者,这位内向害羞、蛰居巴黎不爱旅行、四五十年来始终坚持以一种不变的风格写作的法国作家,似乎相识已久,却又似乎从未走近,也是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莫迪亚诺是谁?他和中国有没有关系?在这个“诺奖热”从西方刮来的季节,“我报道”决定冷静而清楚地和您一起“涨姿势”。

一度陪跑:唤起人类记忆的作家

这位出生于二战结束初期的作家,父亲具有犹太-意大利血统,母亲是一位比利时女演员。犹太性、纳粹占领区和个人身份的迷失是他的小说恒常的主题,他的出身对其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此次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声明中说,莫迪亚诺的作品,“以回忆的艺术唤醒了最难以捉摸的人类命运,揭露了占领时期的生活世界”。

其实,他一直是法国评论界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曾获在法国举足轻重的龚古尔文学奖,也一直在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陪跑名单”上。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恩隆德说:“他的许多作品都能让人们彼此之间产生共鸣……那些关于记忆、身份和渴望的故事。他作品中主题是——记忆、遗忘、身份与愧疚。”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专员 安黛宁女士在接受“我报道”记者专访时认为,莫迪亚诺获诺奖也是“众望所归”。她认为,莫迪亚诺的作品具有普遍的意义,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三个主题:受伤的童年,对身份认同的调查,和对记忆的探索。

实际宅男:他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巴黎街头

“他是一个内向而非常害羞的人,很少参加世界各地举办的文学活动,似乎也不怎么旅行,偶尔会去一下法国其它地方。基本上,他都是呆在巴黎。巴黎是他的精神家园,也是他所有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彭伦说。

莫迪亚诺作品繁多,自1968年他发表第一部小说《星广场》。直到不久前还出版小说《不要迷失在街头》。

有评论指出,他能带着读者回到时光隧道,用老照片、旧身份证、文件、电话本等记忆碎片,来拼凑成一幅曾经熟悉场景的拼图。他的叙述如同一段歌词极其简单,并且时常被静默所打断的音乐。他不愧为当代法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读莫迪亚诺,你很难不被那种地道的巴黎味道打动。巴黎就在他的掌心。”上海译文出版社责编黄雅琴说。

中国缘:女儿曾在北京生活

不热爱旅行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从未来过中国。但他的女儿为了学习中文,曾在北京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莫迪亚诺在在《夜半撞车》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译本里,这个“害羞”的老头在序言里对中国读者说,“这本书的中译本,具有比法语原著更多的神秘色彩 和奇特意味;这种神秘和奇特正是我在撰写本书时想要赋予它的。如果这个心愿得以实现,那么,这不仅仅归功于我自己,更应归功于中文这门美妙的语言。”

在中国,已故作家王小波曾对其推崇备至。许多读者最爱的,就是他的那部传世之作《暗店街》,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翻译介绍到中国以来就备受不同年龄的文学青年喜爱。也有王朔自称,自己儿写《玩的就是心跳》时也曾经说过,走的是《暗店街》的路子。

你能从莫迪亚诺的书中读到什么?

--超前的艺术风格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孙甘露说,“最早看到莫迪亚诺,是八十年代读外国文艺刊登的《暗店街》。这个小说,估计那时代爱好文学的人基本都读过。莫迪亚诺写的是巴黎的城市生活,这对于当时还处于'乡土写作’阶段的中国作家来说是很新鲜的,也比较超前的,在朋友圈之中颇受追捧”。

“(暗店街)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故事,怀旧又感伤,讲述一个人追寻自己的身份记忆,寻访过去住过的地方,认识的人,用记忆的碎片把过去复活过来,故事既好看,在 小说艺术上又非常风格化,我觉得现在的好莱坞影片常有这种题材,但莫迪亚诺可以说是'开创文艺潮流’。”孙甘露告诉“我报道”记者。

--一份最好的关于巴黎的文学和历史记忆的地图攻略

著名法语翻译家余中先说,我个人很喜欢莫迪亚诺的小说,从80年代就在读他的小说,在《世界文学》杂志工作时,写过不少关于他的文章。他的小说母题很吸引 人,大多是追寻记忆、寻找自我的身份认同,包括40年代的战争、犹太人的历史放逐,等等。其次,他的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将历史资料和故事融炼一体。

“其实,读莫迪亚诺的最好方式是:跟着他的作品去游历巴黎。他会提到各种小地名,每个地点里都有故事,有时间上的跳跃,你可以按图索骥,一点点去实证和体验。当年我在巴黎留学时就经常这么干。他的小说,是一份最好的关于巴黎的文学和历史记忆的地图攻略。”

--迷茫、漂泊……

《寻我记》、《一度青春》译者李玉民说,莫迪亚诺的作品看起来像万花筒似的,虽然题材不一样,但就是一个主题——人是一个迷茫的状态,他总在不断地寻找。恰如一支回旋曲,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围绕着这一主题。他的二三十部小说,都是如此。

《青春咖啡馆》的中文译者金龙格说,《青春咖啡馆》一书,相比较莫迪亚诺其他作品,在中国获得的关注度其实不少。单纯从内容上说,这本书为何特别吸引中国读 者?“我认为,这全因《青》的主题更能获得读者共鸣。这本书其实就是写女主人公露姬的漫游经历,而在中国,很多年轻人都有“北漂”或者在几个城市之间来回 漂泊的过往,他们自然会对露姬的漫游故事有很多感同身受的体验。”

“一夕之间”,书已卖断货

“没想到,诺贝尔文学奖选择了如此'主流’的一位作家。”上海译文出版社责编黄雅琴说。据她介绍,译文出版社在2012年和2014年分别引进出版了莫迪亚诺 的两部新作《地平线》《缓刑》。首映8千册的《地平线》在过去两年里缓慢地卖了二三千册。但就在诺奖揭晓的这“一夕之间”,两本书已卖断货。2010年人 民文学出版社曾经出版过《青春咖啡馆》,眼下该书也即将加印。

《夜半撞车》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3”评选中法国文学入选作品。深夜,一名孤独的青年在巴黎街头漫步,被一辆湖绿色的“菲亚特”轿车撞倒了。 他与肇事车辆的车主,一位名叫雅克琳娜-博塞尔让的女子一起坐上警车,被送往医院。等他清醒时,却只身躺在一家诊所,那名女子已不见踪影,而他得到了一笔 钱。为了弄清事实,离开诊所后,他按照一个不确切的地址,开始寻找、调查那位女子,而那辆肇事的湖绿色“菲亚特”则成了他追寻中的最重要的线索。这位女子 使他想起了另一名女子,湖绿色的“菲亚特”使他想起了一辆小型货车。整个寻找的过程又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这篇小说不足4万字,然而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以一个孩子的目光来描写他所处的环境,以无数细微的迹象来回忆他童年时代的种种经历,暗示他的父亲以及他周围 的大人的命运.大人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被捕?甚至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些问题都留给读者去敢想了正如作者对书中的许多问题只有暗示、想象而没有提供任何 答案。

《暗店街》主人公数年前因偷越边境时遭遇劫难,受到极度刺激后丧失了对过去生活的记忆。他给私人侦探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后,开始用探案技术在茫茫人海中调查自己的身世和来历。他通过种种线索搜集的许多片断,究竟是他的一生,还是他冒名顶替的另一个人的一生呢?

《环城大道》写于1972年,这是一个较为奇特的故事:17岁时才第一次与父亲见面的儿子,不久就被父亲狠心地推下地铁站台,险遭大难。但脱险的儿子竟不记此 仇,反而千方百计寻找父亲和接近父亲,并同情他、亲近他,与他共患难。寻觅一下这种奇特故事和奇特情感产生的原委,就是我们对这部中篇小说的审美与鉴赏过 程。小说故事结构和叙述手法的独特,使我们既感扑朔迷离,又觉清晰精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4诺贝尔文学奖专题
诺贝尔文学奖被法国作家领走 村上春树成最悲壮入围者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凭什么是法国?
白俄女作家、记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
董强|法国文坛为何群星璀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