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局外人》:一个犯罪者反倒成“局外人”,读懂其中真实的人性观|阿尔贝·加缪|小说|虚无主义


加缪

《局外人》是诺贝尔奖得主加缪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加缪文学历程中的第一缕阳光,这部文学作品从独特的视觉、多个层面对社会现实内涵与人性内涵进行的深刻的剖析,文中深邃的哲理、沉郁的感情都集中于默尔索这一人物中,简单的笔触阐述了社会的邪恶和真实的人性。

一、《局外人》脱俗的社会真实景象

加缪的《局外人》中没有繁冗复杂的故事情结、没有繁茂的枝叶,仅仅五六万字讲述了一个单一的故事,故事主角是一个名叫默尔索的小职员在平庸的生活中迷迷糊糊的与命案牵扯到一起,最后被法院判处死刑。故事内容言简意赅,传统的写实主义风格,揭示的含蓄且内敛,正是这份新颖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的反响。

《局外人》出版于一九四二年,当时的加缪只是刚过二十六岁生日的小伙子,这部作品成为他文学生涯的领头羊,在他以后的发展中都奠定的深厚的基础,其中的文学价值也是十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引起社会上的好评。

马塞尔 阿尔朗----一位法兰西学士院的院士对加缪这部作品的评价是:“一个真正作家诞生了的标志!”一代理论宗师罗朗 巴特对它的肯定:“《局外人》无疑是战后第一部经典小说。”


《局外人》剧照

一部好的作品最主要的是能与大众产生共鸣,读者对于书中内容的感同身受,这种沟通、感应再到理解和思考的过程成就了《局外人》,更成就了加缪。加缪的这部小说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主要是因为它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和嘲讽,真正将人们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当现实的残酷和法律的黑暗展现在大众面前,定会引起人们的热议,这也正是这部作品脱离凡俗的闪光点。

因为这是人们正在遭受的,这是人们敢怒不敢言的问题所在。默尔索的一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在遭遇挫折后,面临的是人类世俗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压力,整个故事中没有看到默尔索夸张的表现,全程的冷静更突显的社会的冰冷和无声的残暴。“所有的人无一例外都被判处了死刑,幸免不了!”这是默尔索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呐喊!

二、社会的冰冷和人性的阴暗

在《局外人》中,默尔索的一生都是十分悲哀的,有着平凡的开始和过程,只有在结尾时才掀起了这一生最大的一个波澜,从他简单的一生可以看到精神、现实、社会三方面的激烈碰撞,从无声的忍耐到最后的挣扎,像极了一只待宰割的羔羊,默尔索代表着社会上的一大部分人,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忍受着来自生活各方面的压榨和迫害,只待最后发出最惨烈的一声怒吼,或许可以唤醒人们尚存的人性,也期待阳光可以照进阴暗的角落。


话剧《局外人》

1、司法机关的黑暗将他推向深渊

小说描写的主人公默尔索在审判面前坦然的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因为他的罪行是稀里糊涂的情况下犯得,根据法律是应该从轻处理的,这一点在读者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也就是说这个案子本就是十分简单的案件,但在司法机关的运作下,最后默尔索被认为是:“预谋杀人”、“没有一点人性”、“藐视社会规则”等等,最终被以权法国人民的名义判处死刑。虽然默尔索并不是被冤枉,但这样的判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得出这样的结论的证据竟然是对一个平庸的不能再平庸的人的生活细节的过分调查。

默尔索将母亲送进养老院、他在为母亲守灵的时候抽了一根烟、他喝了一杯牛奶、他在第二天还会见了自己的女友并看了一场电影等等,这些生活中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都成为他日后犯下命案的捆绑绳,这些细节反映在这次的案件上无疑是将他妖魔化,让他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

他没有开口的权利,因为被辩护律师告知“最好别说话!”一切的事情都交给辩护律师,关于自己的内心问题,最有权利发言的默尔索只能如砧板上的鱼肉,辩护律师与其他司法人员像是一家人,看似为他辩护,实则不过是一群人对他的冷嘲热讽。他好似一个敌人的立场,检察官、庭长、记者等等,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因为法律程序是“制定的很好”的,所以默尔索根本动弹不得。

就这样,默尔索这个等待被宰割的羔羊是无权过问案件处理进展的,一切都与他有关,一切又都与他无关。司法机关会安排好他的命运。于默尔索而言,不必征求他的意见,他能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着有人来通知他,是坐牢或者死刑,申辩是不可能的,因为法律已经处理好了一切,人们也根本不在乎他的作案细节和前因后果。人们习惯了站在自认为的道德制高点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总想指出别人的不堪来满足自己丑陋的内心。


2、人性最真实的一面暴露

在《局外人》中的默尔索相对于其他的小说作品中人物有着独特的特征,他的独特和新颖主要是体现在他的平凡和普通,和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没有闪光点,没有雄心抱负,甚至对生活都是那样的无所谓。正是他的这份过于普通反而现实出他的与众不同。

他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在很多人身上都找到了影子。“都可以”、“都行”、“我怎样都行”等等口头语都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无所谓,可以说是懦弱也可以说是淡然,在庭长问他是不是优化要说的时候,他虽然深刻的感受到自己人格被侮辱,但他还是给了一个毫无新意的反应:“没有”。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以悲惨结局。

整部作品中彰显出来的感情色彩都是充斥着暴力的,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小人物因为过失犯罪后,人们首先关注的不是他为什么犯罪,怎样犯罪等等,反而日常的生活细节被无限放大,默尔索似乎被演变成魔鬼和恶棍。在看似完美的法律面前毫无话语权,最后这个不信上帝的无神论者在行刑前被强迫在神父面前忏悔,被囚禁和蹂躏的不仅是肉体,还有精神,承受着双重的摧残,默尔索终于完整的奉献给这个祭坛。

文章的最后,默尔索拒绝向上帝忏悔,也正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他对生命的渴望、对命运的不公、对死亡的无奈、对宗教的不屑以及被生活折磨的烦躁。在这一刻如火山一样迸发,人们感受着他炽热的语言,好像从案发到他即将死亡第一次真正的看清楚这个人面目。然而这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在感叹一声之后便抛之脑后,在他最后一次呼吸之后,这个世界也不会记住他,好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三、默尔索给社会的最后留白

加缪的《局外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那是二十世纪时期,人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目光逐渐转向超脱肉体的精神方面。默尔索作为这一切的承受者和感受者,更加深刻的展现了社会的黑暗一面,如此清晰又尖锐的问题直接展现在大众面前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人权这一话题不论是在什么年代提起都是受到热议的。

文中加缪对默尔索的心理活动描写十分真实,在法庭上的五雷轰顶,他展现出来的不是愤怒,不是咆哮,没有大喊、没有哭泣,似乎在听一个别人的故事。面对死刑,他所体现出的是深沉和含蓄,这种描写更是让人心中一颤,好似真实的发生在眼前。

默尔索是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人,他安于现状,不通人情,没出息。但在加缪的口中,他是受到极大赞赏的:“他是穷人,是坦诚的人,喜爱光明正大。”他是:“一个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

他对这个人物是关怀备至的,在加缪对默尔索的评价之后,我们已无需过分强调他的善良,他只是无所谓这世间的功名利禄,于这水深火热的人间而言,默尔索真正的成为一个局外人,只忠于自己的内心,有着独特的超凡脱俗的味道,正如罗歇.格勒尼埃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最安静的绝望者”、“极端虚无主义者”。


默尔索剧照

四、总结

《局外人》通过描写一个刑事案件的局内人,巧妙的揭露现实现状,展现了司法的强硬与蛮横,将人性的黑暗与无情暴露爱阳光之下,一个犯罪者反倒成为一个局外人,如傀儡一般看着这一群跳梁小丑的表演。最后道貌岸然地宣布着他的罪行,一条砧板上的鱼终究是没有权力为自己辩驳一句,“以全法兰西的名义”判处默尔索死刑,这就终结了他本就平庸的一生,或许人性本就是这样,或许社会本就是这样,又或许我们在最开始就把规则理解错了。

参考文献:

1.《加缪传》

2.《阿贝尔.加缪》

3.《局外人》

4.《阴光与阴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荒谬社会中沉默的咆哮——读《局外人》有感
《局外人》默尔索: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
夜读 | 在人群中,你是否也曾感到格格不入?
离开我们60年了,他仍是全世界最好的作家之一
如果你在人群里感到格格不入,那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书单|一本值得你带进棺材继续读的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