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析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全文)

摘要:克罗齐是继康德和黑格尔后重要的美学家,他把艺术从人类实践、社会生活和理性思维等与之密切关联的事物中孤立出来,并把艺术定位在最纯粹的“直觉”层面,构建了极富特色的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后来美学和文艺的发展。

关键词:克罗齐;艺术;直觉;美学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73-02

贝内戴托・克罗齐(Benedelto,Croce,1866-1952),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他认为关于直觉的科学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学,进而提出“直觉即表现”,并从这一观点出发,提出直觉即创造,即美,即艺术,从而构建了极具克罗齐特色的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克罗齐的美学理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学理论之一,对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产生过很大影响。

一、直觉是什么?

何谓“直觉”?我们通常理解的直觉是一种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感觉,是意识的本能反应,不是思考的结果,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克罗齐所说的直觉和我们通常理解的是一个意思吗?克罗齐所说的“直觉”具有自己丰富的内涵,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心灵活动。

直觉作为克罗齐全部心灵活动的基础,是整个精神哲学体系的基石。1902年,克罗齐《美学》一书出版,此书的核心命题就是“直觉即表现”。克罗齐提出:“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①他肯定了直觉是一种知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直觉的知识所包含的意义。即当我们看到一个事物的时候,在心中仅了解了那个事物外在的形象,不加思索,也不知意义,这是知识最初阶段的活动。在这里,直觉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可以离开理性知识而独立,从而区别了直觉知识和逻辑知识。

克罗齐继承了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把精神活动氛围两大类:一是“认识的”,二是“实践的”。再以这两大类为基础,分为认识的直觉、概念阶段和实践的经济、道德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又是分别具有美(直觉)、真(概念)、利(经济)和善(道德)的价值,通过这四种价值形成美学、逻辑学、经济学和伦理学四个相对应的学科。这就是称之为克罗齐哲学的“两度四阶段”。美学这门学科的核心是“直觉”。

直觉知识是以个体为中心的,所以它所产生的是意象而并非概念。那么直觉与概念的关系又如何呢?直觉是基础,它可以脱离概念而独立存在,而概念是在直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不能离开直觉。即使是艺术中的概念也不再作为一个“概念”存在,“因为他们已失去一切独立与自主,它们本是概念,现在已成为直觉品的单纯原素了”。②在这里,可能会有概念混在直觉当中,但这里的概念概念已经失去了一切的独立自主,从而不是原本是概念,已经是直觉中的一个单纯元素了。克罗齐认为,全体决定着部分。一件艺术品尽管是由很多的哲学概念组成的,但最后它的整体效果是一个直觉品,那么这些哲学概念就已经被混化,而不是概念了;同理,尽管一部哲学论著里包含着直觉的部分,但它并不影响整体的著作是概念性的。那么直觉的位置何在?克罗齐的直觉处在两个层次中,上面是理性概念的,下面是感受、印象。直觉是介于感受和知觉的一种心灵活动,处在两者之间,是全部心灵活动的基础,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艺术即直觉

克罗齐从直觉出发,对“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做出了正面的回答。在其著作《美学纲要》的第一章,克罗齐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他通过否定艺术不是什么来说明艺术是什么。

首先,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克罗齐认为哲学和人的心理息息相关,其哲学是心灵的。现实是一个整体,现实就是心灵。物理事实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不是心灵的活动,所以不是艺术,从而否认了自然科学是艺术的观点。由此,克罗齐也否认了自然美,他认为凡是美的,都应该是精神的。

其次,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直觉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其中并不包含有用的功利性。功利活动是以某种客观目的为前提的,而艺术作为直觉活动并无客观目的性,它是纯粹精神上的,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是表现本身。

再次,艺术活动不是一种道德活动。道德活动和理性的目的紧紧相连,艺术活动则是出自内在的心灵,所以道德和艺术并不处于一处。“艺术活动不是一种道德活动,也就是说实践活动的这种形式,尽管必然同'功利’、同'苦乐’联系在一起,但并不是直接功利主义和主义的,这种形式进入了更高级的吧心灵领域。可是,直觉就其为认识活动来说,是和任何实践活动相对立的。”③一件艺术品或者是一个审美意象不能通过道德标准来衡量,因为艺术不是道德活动,它不为道德服务,所以通过艺术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困难的。

最后,艺术不是概念或逻辑的活动。通过这一点,克罗齐把把艺术与历史和哲学区分开来了,克罗齐关于该问题最基本的观点是:直觉是从想象中得来的,是个体的、个别的意象,它先于概念而产生;直觉是概念的基础,概念从理智的分析中产生,是关于共相的、诸事物之间关系的。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克罗齐认为意象性是艺术活动区别概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征。

克罗齐认为:“我们所有普通人皆能想象和直觉到那些田园、人物,那些像绘画一样的风景,像雕塑一样的身体,只不过画家和雕塑家知道怎样去画和雕刻这些意象,而我们只能在灵魂里不加表现的承载着它们。”④可见,艺术家只是比普通人在直觉能力上有量的差异,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是情感给了直觉以连贯性和完整性。直觉之所以是连贯的和完整的,就因为它表现了情感,而且直觉又只能来自于情感,基于情感。”这种观点与中国古典文论中所说的“情景交融”颇为相似。

三、克罗齐直觉说的价值

总的来看,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内容广博,极具创造性,开阔了现代艺术理论的视野,进而实现了西方艺术理论的现代性转型。他的直觉说把艺术从传统理性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摆脱了艺术依附从属的尴尬地位,使艺术在人类心灵中的独立地位得以确立,开辟了现代美学研究的新领域。

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克罗齐的艺术理论也存在诸多缺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对于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问题,两千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克罗齐的美学理论是以直觉说为基础的,明显是站在唯心主义的阵营当中。在对美的解释过程中,他把对美的根源归之于主体的心灵,世上一切美的东西似乎都是从心灵中派生出来的。无论是美的创造或美的判断,都是基于人心的活动。而美并不是人人都能欣赏的,也不是人人都能作艺术家。区别在哪里呢?问题是艺术家的直觉是审美的,而平常人却不如此,这恰恰是克罗齐没有认识到的。克罗齐认为只要指出“直觉即表现”就完成了对艺术的解释,而且把直觉与表现等同起来,这最终会导致一种观点:艺术品就是艺术家头脑中的某种东西,把这种东西用物质媒介从艺术家的头脑中复制出来只是一种附带活动。而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总之,克罗齐的直觉说是具有启发性的。在一定意义上,从事艺术创作的作家的思维结构中确实具有直觉即表现的特点。但他又过分强调作家的直觉即表现的中心地位,因而忽略了对作品研究的重要性。可以说克罗齐的美学思想的可取之处或不可取之处都给后来文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它在现代文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领域。

注释:

①③④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7页,第18页,第227页.

②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8页.

参考文献:

[1]克罗齐.美学或艺术和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3]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4]张敏.克罗齐与西方美学现代转型――试论克罗齐学说在美学史上的意义[J].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5]殷国明.宜于西并不戾于中――关于克罗齐的中国化[J].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克罗齐美学思想
克罗齐对艺术的界定
《美学理论/美学史 Theory of Aesthetic/History of Aestheti》([意]克罗齐)【摘要 书评 试读】
表现论美学
背反
为何克罗齐在论述艺术时,大谈“直觉”和“表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