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留声机 | 翁贝托·埃科:玫瑰芳名,你可知道?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神就是道。”这是《玫瑰的名字》伊始,阿德索“手稿”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出自《圣经·约翰福音》,它是整个中世纪神学的焦点,也暗含了《玫瑰的名字》的深层主题——逻各斯问题,即类似于汉语所说的“道可道”的问题。

可见,《玫瑰的名字》并非什么“轻松读物”,确实,这是一部侦探、哲理、历史小说。除了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外,书中充满了各种学问,涉及神学、政治学、历史学、犯罪学,还涉及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这部复杂的小说甫发表后,就经历了当代批评——晦涩神秘、牵强附会、学院气浓……尽管它是被视为一部通俗小说来写的,但是评论家们断定,这不是一本大众能读的书。但匪夷所思的是,这本书不仅风靡一时,甚至对现代读者而言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玫瑰的名字》是埃科的第一部小说,当时意大利的图书市场充斥了大量所谓的“侦探小说”,这些侦探小说虽以破案为主线,却俗得无可复加。埃科为此定下了要写一部“惊世骇俗”的“侦探小说”,他的小说里要以阴森吓人的修道院为背景,有密室,有禁书,有谜题,当然,也离不开谋杀。最让这部小说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是在特定背景、特定时间才能够成立的故事,脱离了这一特定舞台,这个故事只能变得无力和苍白,就像在月亮下显得神秘的事物在太阳底下也就不再神奇了。不过,正是因为这一点,埃科的故事显得更加迷人,它催促读者去解谜,但到最后,读者终将明白:谜底是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解谜的过程。

能写下这样一部小说的作家必定是一位博学又乐于炫学的人——埃科,身兼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等多种身份,更是全球最知名的符号语言学权威。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广泛,从托马斯·阿奎那到詹姆斯·乔伊斯乃至于超人,知识极为渊博。他嗜书如命,个人藏书超过三万册,已发表过十余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读者的角色——符号语言学的探讨》。据埃科本人所推崇的专门网页的不完全统计,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多达7七百余篇,专著也相当不少。

作为一名作家,他有能力自由游走于充满奇思妙想的小说世界与严肃的文学理论之间。他富于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又兼有后现代顽童式的洒脱,在学者和作家双重身份间的自由切换,使他的高深符号学理论沾染上世俗的活泼,也使他的通俗文学作品保有知识分子的睿智。他把自己的小说当成是符号学—诠释学的冒险,他以自己的小说为基础,开启了二十世纪最后一场诠释学大会战,以至于作品的附加价值超过了作品自身的价值。梁文道曾说,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起埃科的书来读,并以此为标尺衡量自己的知识是否有所增长。


他能够轻松做到“雅俗共赏”——“俗”的一面:小说总离不开神秘的气氛、离奇的死亡、缜密的推理;“雅”的一面:精彩的哲理分析、独特的美学见解、翔实的历史背景、深奥的神学论辩、复杂的象征意义,为评论者准备了一个可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诠释的文本盛宴。

继《玫瑰的名字》后,埃科陆陆续续地写了《傅科摆》《昨日之岛》《波多里诺》等小说,与读者进行着一轮接一轮的智力竞赛。2016年2月19日,埃科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出版于2015年初的《试刊号》成了他生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评论家称,《试刊号》是首献给所有“失败”知识分子的安魂曲。这部小说《试刊号》的时代背景设置在1992年的意大利,但读者很容易从他笔下的落魄新闻从业者身上看到今日网络上各派自学成才的“自政治家”和“自媒体人”们的影子。埃科总是这样,你以为他在写某个故事,实际上他是在写另一个故事。

他曾在2015年的一次活动上谈及自己的写作观。“我不知道读者们会期待什么,”他说,“我认为一个作家应该写在读者预期之外,不向他们的需求发问,而是改变他们——为每个故事创造一个类型的读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专才时代”,怀念一个“跨界天才”
弗朗索瓦·比内尔:中世纪大爷波多里诺
小说界最为深沉的顽童
以玫瑰之名|《试刊号》新书发布暨翁贝托·埃科逝世周年纪念活动
西方正典(3):翁贝托·埃科:“当代达·芬奇”
15家名社联合推荐15本好书|过了阅读日,也是读书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