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敏:语言断流导致诗人心灵没有江水源头的汩汩声

作者:高慧斌  

  2016年07月28日 11:38

  辽宁日报   

郑敏

1 不了解文学及诗歌的历史又怎么可能写出好作品

中国悠久的文学传统是扔不掉的,我们只有给出更高级的认识,继承才能丰富

“作为地方党报,你们能够深入总结中国新诗百年取得的成就,梳理百年历程中的得与失,我感到很高兴,也很敬佩。我一直希望能够有人好好地总结一百年来中国新诗走过的道路,总结它的成就与不足,尤其应该好好梳理存在的问题。现在提起中国新诗,人们大多不知道应该从何谈起,年轻人恐怕没多少人清楚中国诗歌的历史,似乎诗歌创作与历史无关,甚至已经抛弃了传统。而你不了解文学及诗歌的历史,你不能继承文学传统,又怎么可能写出好作品?”

提起诗人郑敏,她在中国诗歌界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记者面对的这位诗界常青树,说话声音清脆,吐字清晰,语速略快,娓娓道出她对中国诗歌的看法、建议及期待。虽已年逾九旬,但机敏而深刻的思维、思想不断在古今中外诗歌对比分析中跳跃,让年轻人吃惊。尤其让人佩服的是,如此高龄竟然还时刻关注中国诗歌的发展,还为如何建立中国诗学体系而思考。“中国悠久的文学传统是扔不掉的,我们只有给出更高级的认识,继承才能丰富。所谓继承,不仅仅是继承中国的文化传统,还包括继承人类的一切智慧,我们要打开窗户大门,知道人家在思考什么、做了什么、走过了什么样的道路,我们得扩充知识度,传统是绕不过去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并未过时,也没有死亡,它需要我们的挖掘,并将它融入到当代的诗歌艺术中。”

与叶嘉莹、谢冕等对待传统文化的观点相同,郑敏一向提倡新诗应该向古典学习,因为“古典诗词有丰富的评注,它提供了很多丰富的互文性注解,通过对典故与转借词句的评解,为诗的文本增添了色彩和背景情调。同时,对诗人在写诗时的生活状态的注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能够帮助对诗的深处隐含的想象和理解。令人遗憾的是,新诗很少在这些方面对诗歌欣赏提供一些帮助”。在郑敏看来,现代诗的这种评注尤为重要,因为现当代创作尤其强调作者内心深处的挖掘和思维情感的跳跃,如果缺少有研究的评注,就会增加阅读的难度。反之,则可大大加深文本的层次和色彩。诗总是充满暗示和朦胧的表达,以及灵感的跳跃、无意识的联想等,这使得诗的欣赏更需要文本的脚注,以使诗的文本和诗人的写作背景,包括历史和生活方面靠得更近。针对当下中国诗坛现状,郑敏希望大家多考虑这些诗的实质性问题。

2  有必要研究汉语本身的音乐特质以探讨新诗的音调

新诗应如何创造自身的声调模式,这是还无法解答的问题……无法找出古典平仄的音调魅力的原因,也就无从考虑新诗音调的建设问题

以音乐性为例,对于新诗应如何创造自身的声调模式,郑敏说这是她长期思索还无法解答的问题,因为她无法找出古典平仄的音调魅力的原因,也就无从考虑新诗音调的建设问题。西方诗歌由于属于拼音语系,虽有内韵等说法,但也难借鉴。郑敏认为,在声调美方面,新诗还是有欠缺的,无法保证诗的铿锵抑扬。而目前诗朗诵多以语言之外的声调来弥补不足,又难免有不自然感。因此,郑敏坚持认为有必要研究汉语本身的音乐特质,以探讨新诗的音调。

对于当下诗歌写作缺少古典传统滋养的原因,郑敏将其归结为语言的断流所导致。郑敏说,中国新诗很像一条断流的大河,汹涌澎湃的昨天已经一去不复返。可悲的是这是人工的断流。一个世纪以前,我们在创造新诗的同时,切断了其与古典诗歌的血脉,使得新诗和古典诗歌形同水火。同时口语与古典文字也失去共容的可能,语言断流既然已经一个世纪,就难怪一代代的诗人对古典诗词的记忆愈加消失,所以今天写诗时,我们的心灵里并没有江水源头的汩汩声,没有昨天记忆的今天,只能是贫乏的。我们的思维内容随着历史的进展不断地现代化,但我们已经遗弃了的古典语言素材,并不能被吸收到今天的语言里,为此我们日常的写作时时感到失语。古汉语极富魅力和个性,如何将它的特性,包括象征力、音乐性、灵活的组织能力、新颖的搭配能力吸收到诗语中,是我们今天面对的问题。

“古典诗词的节奏是值得我们参考的,这种节奏是由字群的错落有致形成的。”郑敏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来说明古诗词的节奏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其字群的排列为22,13,22。222,3、22。222,32。3、22,223。223。323!222?3、22。22,2222。322,23?总之,是在2、3、1字群的无穷变化中。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钗头凤》、辛弃疾的《太常引》、苏轼的《定风波》、黄庭坚的《清平乐》、李清照的《醉花阴》等,也都用3、2、1字群组成错落有致的顿挫,表达了情绪的起伏、委婉、哀怨等色彩。最常见的情况是两个字一组时,各算八分音符;三个字一组时,则算三联音;如果一个字自成一组,则算1/4音符。这样便组成下列模式:杨柳岸、晓风残月3︳2︳2。在这种顿挫的组成中,四个字一组的总作为两组两个字来处理,一个字独立的典型例子是陆游的 《钗头凤》中“错!错!错!”与“莫!莫!莫!”,有着强烈的效果。

在今天的诗中也有部分诗人吸取了四个字字群的音乐效果。但最令郑敏惊讶的是这类具音乐性典范的新诗要算徐志摩的《偶然》。在那首诗中他是这样处理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首诗的节奏框架是2223︳2223︳32︳32︳1332‖2233︳22222︳32︳23︳2332。诗在字群的结构上深受词的影响。字群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诗行的散文化,使诗行间增加了凝聚力。中国的古典诗歌,以七言律诗为例可算三顿,五言则为二顿,超过四顿就有太长的感觉。郑敏认为,一定的宽松格律还是应当追求的。

五种境界是诗歌写作应向古典借鉴的

诗歌境界的核心是诗人的心灵,如果心灵纯真如明镜,这五种境界就如同林中清泉中的倒影一样清晰。但生活在商品社会,境界受到一些诗人的忽视

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不可或缺,而诗品的高远还在于诗的境界。郑敏认为中国诗歌最应该向古典诗词借鉴的就是诗的境界。境界是诗的灵魂,是诗的看不见的空间,想象力是可以打开它的灵魂的居所——诗的形式的金钥匙。郑敏认为,今天的诗人应当多读古典诗词,领悟古典诗人的精神素养、诗魂境界的超越不凡,豪迈处荡气回肠,悲愤处惊天地泣鬼神,自然也有深情温婉之时。郑敏以实例说明以下五种境界是诗歌写作应着力向古典借鉴的。

豪情:岳飞的《满江红》几乎句句是悲愤,句句是豪情,尤其是“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李白的《蜀道难》写的是另一种豪情,他是站在天地的高度写自然的豪情,夹杂着畏惧、恐怖的自然的豪情。

潇洒: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写三国伟业入手,继写自身谪居,功名无成,“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至此所写在境界上并无特色,但诗人突然在精神上进行了一次升华,笔锋一转,写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使得全诗获得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潇洒。同调的《念奴娇·中秋》也有类似的转折,只是在诗的结尾,诗人从“我醉拍手狂歌”突然转入“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完成了由人间进入天上的精神升华,这是诗人的潇洒境界。

婉约含蓄:它更多的是一种女性色彩的委婉暗示的审美境界。暗示是带有象征色彩的,多少深意和委婉的思绪尽在不言中。如李商隐的《锦瑟》就是一首卓越的婉约含蓄型抒情诗,它既是悼亡,又是诗人一生的体会,有很多暗含的曲折思绪和象征的迂回。五十弦的锦瑟和生烟的玉、有泪的珠都是饱含隐义的意象,对于诗的艺术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更是余味无穷的结尾。李清照的词更是婉约的典型。

悲怆:由于亡国恨,李煜的《浪淘沙》和《虞美人》都是悲怆的好作品,如“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莫”字有的作“暮”字,郑敏认为“莫”字意思更深一层。《虞美人》可算是字字珠玉,饱含亡国的悲愤。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也充满了悲痛和压抑,又杂有激愤,结尾含蓄的辛酸令人惆怅不已。他的《贺新郎》中“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令人深感一种庄严的悲剧痛苦。

悟性:这种境界更难能可贵,这种领悟值得久久回味。这种不可穷尽的言外之音,使得一首诗可以反复吟诵。陶渊明的《饮酒》和王维的《过香积寺》,都是诗人深入到自然秘密获得的一种超然境界。

在郑敏看来,诗歌境界的核心是诗人的心灵,如果诗人心灵纯真如明镜,这五种境界就如同林中清泉中的倒影一样清晰。但生活在商品社会,一些诗人忽视甚至漠视诗的这些高远境界,有时为了顺应市场而失去了诗的境界。如果诗人能做到无邪,新诗的境界美就会有很大提升。

郑敏简介

郑敏(1920年—),福建闽侯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院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讲授英美文学,博士生导师。1948年出版《诗集:1942—1947》,成为“九叶”诗派中一位重要女诗人。

郑敏是在冯至的引领下与哲学、也与里尔克的诗结下一生的情缘。她与里尔克一样,总是从日常事物引发对宇宙与生命的思索,并将其凝定于静态而又灵动的意境里。《金黄的稻束》是其代表作之一。

其他有影响的诗集有:《心象》《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郑敏诗集》等;诗歌理论集有:《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结构—解构视角:语言·文化·评论》《思维·文化·诗学》等;翻译作品有:《美国当代诗选》。

2012年出版6卷本《郑敏文集》,收录了她从20世纪40年代到2011年发表的绝大部分诗歌、译诗、学术论文等。

责任编辑:王小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敏:我对新诗的几点意见
无标题
文艺批评·悼念郑敏先生 | 姜涛:九叶派诗人郑敏晚年为何重提“传统”
怀念诗坛的世纪之树——郑敏
宗 城:语言之美的流失,是现代汉诗的深层危机
九叶诗派的诗歌创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