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臧棣点评剑男诗:涟漪

涟 漪

剑男


他站在河边向河心掷出一块石头

石头在河水中形成的涟漪

先是如遥远记忆中一个被雨水

洗涮得清亮发白的石臼

然后是一块被风吹皱的灰绸

然后是一截在水中不断下沉的阴沉木

涟漪先是横的

像是要把流水拦腰切断

随着流水向前流淌

又像是有人在河流腹部拉上一刀

但这一切很快就消失

河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地

忘记了自己刚才被一块石头砸中的事实

轻而易举就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臧棣:

《涟漪》这首诗动用的想象情境并不复杂,一个人物,河边的“他”;两个基本动作:投出的石头和流动的河水。但仔细体会的话,我们会发现,埋伏在其中的意图线索却并不简单:它充满了“意味”,而且这“意味”又牵连到强烈的观念性。从诗歌类型的演绎方式看,“涟漪”虽然处于诗的核心意象的位置,但诗的意图的形成却不是来自“涟漪”本身所包含的意念性,而是来自诗歌人物的一个强烈的动作;一个被旁观的角色,他向静静流动的河水扔出了一块石头,这看似指向某种悬念的结局,竟然在自然的演进中(河的流动)显得如同没有结局。诗的题目看上去像咏物诗,但骨子里,它却是一首典型的充满戏剧性张力的观念诗。语言层面上,这首诗对词语的处理,基本上践约了韩东倡导的“诗到语言为止”。换句话说,整首诗的语言风格是明晰的。尽管诗的意图包含着强烈的观念性指涉,但在表达方式上,诗人剑男对语言的驾驭是很出色的,基本做到了让语言自身来说话。

本诗中,诗人使用的基本句法是叙事性的。诗的意图呈现也紧紧围绕一个现实情境来展现。河边的人,可以说是中国诗歌文化中的一个原型人物:姜太公钓鱼,子在川上曰。本诗中出现在“河边”的“他”,也多少带有一点原型色彩。扔石头本身的象征意味,放到人和自然的探索关系中也是颇有深意的。通常,这样的举动和某种测探(测量)有关。而且这种测探(比如对水的深浅的测量),也多少涉及对自然的原貌的改变。所以,这首诗的意图深度实际上定位于人对自然的改变及其导致的结果。按诗人的观察,不管人的改造投入了多么大的力量(扔石头,可以算是一种激烈的动作),但在自然的原始伟力面前,终将是徒劳的。因为一切“轻而易举就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回溯诗的主题,这首诗的意图包含着对人改造自然的限度的一种近乎哲人的反思。正是因为考虑这一点,我觉得,在技巧层面,这首诗对意图的呈现可谓相当出色。诗人牢牢地控制了意图的冒进,始终将意图的呈现箍紧在叙述的节奏中。通过克制的描述,舒缓的转喻,一个有意味的形式意念慢慢积蓄在词语的氛围中。所以,话题如果拉得再远一点的话,我觉得,这首诗也可用来修正人们对当代诗的叙事性的一个深度误解:即当代诗的叙事性,在优秀诗人那里,主要不是用作对经历或事件的讲述,而是用作对生存场景的故事性氛围的呈现。一句话,当代诗的叙事性是对诗的氛围的诉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臧棣:关于系列诗写作的若干解释——为什么要写作“协会诗”或“丛书诗”|天涯·头条
中国诗人盛赞他是“诗歌英雄”
星期五〔11〕‖旖旎涟漪
现代诗 || 远山的翠,落成极目之涟漪
【中国诗歌报诗评集(诗歌类)】冯福君评追风浪子作品《秘密》(39)
诗国的千古涟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