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河的身世

古往今来,黄河及其所孕育的黄河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国家,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那么,九曲黄河是怎样形成的,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巨川,是什么时候开始迈出奔腾浩荡的第一步,黄河生命的起点又在哪里呢?

说起黄河的身世,要追溯到遥远的元古代,那是地质年代的第二代,当时陆地大部分被海洋所占据。大约17亿年前,在地球的剧烈运动中,黄河的先祖——华北陆块率先在浩瀚的海洋中隆出水面,形成中国范围内最早也是面积最大的一块古陆地。

时光荏苒,那场剧烈运动后十几亿年过去了。在5亿年至4.4亿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黄河的另一位先祖西域陆块,历经沧桑沉浮,也初见天日。

也就是从那时起,黄河有了祖籍。

谁能想到,年龄悬殊的这两大陆块,性格却形成鲜明的反差。本应老成持重的华北陆块,却禀性刚烈,而本是血气方刚年龄的西域陆块,反倒显得温柔儒雅。于是,在后来剧烈的地壳运动中,刚强的华北陆块断裂身亡,历经两次下沉,挣扎着再度抬升浮出水面,临终留下共和湖、银川湖、汾渭湖、华北湖等湖泊盆地。当然,这种奋力抗争也收获颇丰,大量生物遗体的堆积,形成后来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成为如今珍贵的能源之本体。

而禀性温柔的西域陆块,在晚古生代末期的海西运动中,弓腰谢世,蜕变成巴颜喀拉山、秦岭、阴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等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国亦从此进入由海洋向陆地转化的重大变革时期,地势起伏、山岭湖盆相间景观的出现,为中生代生物大飞跃提供了条件。

祖上的这些遗产,正是黄河的母体。

光阴似箭,3亿多年过去了,随着地壳剧烈隆起,黄土层不断上升,加之大量风沙纷纷扬扬,在数十万平方千米的陕甘宁盆地次第降落,积累成200多米厚的黄土层,逐渐成为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

然后,在距今1.7亿年前至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发生了轰轰烈烈的“燕山运动”。在这场强烈地壳运动中,山西高原等许多地区因为受到强烈挤压,抬升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而与山西高原连为一体的华北平原地区转而下沉成盆地,逐渐发展成为一片大平原,形成了东低西高的地形局面。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进入3650万年前的新生代始新世末,又一场剧烈的喜马拉雅运动发生了。这场比“燕山运动”更为强烈的造山运动,不仅使喜马拉雅山脉从海底崛起,造就了青藏高原急剧抬升,而且波及整个中国,促使一些地块抬升成为山脉,一些地块下沉成为盆地。

受此次运动影响的山西高原,产生了两条近乎平行的大断裂带,从北向南穿过高原中部,形成狭长的槽谷。槽谷南端与关中平原所处的沉降带相接,形成汾渭盆地。一些抬升的山脉受风化剥蚀,逐渐夷平成为高原。下沉的盆地则贮水成为湖泊。此后,这个地区先后经历两次规模较大的冰川活动,一些大湖逐渐萎缩,被分割成许多小的湖泊,出现若干个大型湖盆和湿地。地面径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动,逐渐汇聚到古湖盆当中,发育成若干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

在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在阿尼玛卿山与巴颜喀拉山南北夹峙下,一条水流从这里向东,流向当时正在下沉的若尔盖草原,在那里形成了古若尔盖湖盆。

在西倾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峡谷中,另一条水流,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流淌,汇集到今青海省共和县的古盆地。古共和盆地东面,还有一条溪流,沿着峡谷东流,经今兰州折向东北,至贺兰山旁的宁夏地区形成古银川湖。

鄂尔多斯高原东缘的一条河流,经过一连串小湖泊,注入汾渭盆地,形成古汾渭湖。古汾渭盆地东面,耸立着巍然的中条山,东侧流水受山东丘陵的阻挡,分别由不同的河道东流入海。这样,从青藏高原到山东丘陵,逐渐形成了各有源头、互不连接的水系。古黄河就是在这些独立水系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是母亲孕育新生命的伟大过程。一条河流的诞生,其过程则更为复杂漫长。

在距今100万年前后,冰川融化,气候变得温暖湿润,降水量充沛,河水迅速暴涨,流水的冲刷下切作用不断加剧,促使河床逐渐由浅变深,从而产生溯源侵蚀作用。上游不断延长,流水下切,则冲击着阻挡其前进的崇山峻岭,为河流自身开辟通道,向下游日益延伸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毫无疑问,当事物内因和外因同时作用时,其前进力量是不可阻挡的。此时,中国中西部高原仍处于上升阶段,这就更加强化了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不久,秦岭和阴山烈性大作,强暴的地震把托克托至禹门口700多千米的山体一劈两半。湖水持续向下宣泄,地下水不断向上喷涌,开拓出一条深邃的晋陕峡谷,将两条河流中间的分水岭打通,各个封闭的湖盆有了出口,独立的河段相继连接起来。

周围世界的动荡,剧烈的地质构造发育,引起了黄河在胎宫里的躁动不安。

不过,此时古黄河的东面,还有中条山阻挡着前进道路。然而,黄河毕竟是黄河,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她以顽强的毅力继续溯源下切,经过漫长的岁月,终于切穿三门峡,进入华北平原,与中条山东侧的流水连接起来。

在距今160万年的新生代末期,又一个地质巨变时代,当大大小小的峡谷湖盆被串连贯通时,一条万溪汇聚、奔腾浩荡的泱泱巨川呱呱落地,发出了第一声婴啼。

一个伟大的河流生命诞生了!

转眼间,到了黄河80多万岁之年,黄河流域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土质肥沃、易于凿洞居住等多种优势,使早期原始人类陆续偎依在黄河身旁采集渔猎,继而产生了农耕文明。于是,黄河开始履行哺育华夏先人的天职。

从远古时代人类的发展,可以想象,中华民族的祖先是经过多么漫长而艰难的选择,最终才确定安居在黄河流域这块黄土地的。在这里,他们披荆斩棘,辛勤劳作,繁衍生息,迎来了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当时,由于海水不断侵袭,地壳仍不稳定,华北盆地持续下降,黄河的身段只到今河南孟津。然而,志存高远的黄河,携带着黄土高原上的大量泥沙,像传说中“衔木石、堙东海”的精卫一样,日夜兼程,填海造陆,经过几十万年艰苦努力,终于使荥泽、圃田泽、菏泽、大野泽等海边湖盆先后挺起身来,连接为一个辽阔的扇形冲积平川——华北大平原。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约80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标志着中国的原始农业革命最早在这里发生。距今约6000年,黄河中游地区出现的仰韶文化,星罗棋布,空前繁荣,彰显了当时黄河文化主导中国文明发展的中心地位和强势特征。继而兴起的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一场原始农业革命,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化,被称为“如歌岁月”。

一处处远古文化遗存,像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昭示着黄河流域曾经的人类篝火。它们像一部史书,记载了黄河流域远古人类活动的悠久历程;它们又像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展示着中华先民在漫长岁月里推动人类进化和文明发展的足迹。

再后来,大约4000年前,黄河流域已经聚居着许多氏族部落。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中华人文始祖群体,从氏族到部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融合,并为部落向民族演化做好了准备。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后裔。夏人活动在黄河文明的中心区域;商屡迁都城,始终不离黄河南北;周兴于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水,立足黄河向外扩展。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秦横扫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完成了中华民族基本构架。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黄河流域上演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史剧,涌现出许许多多思想先哲,流传下无数壮怀激烈的英雄故事。

但是,当黄河奔出峻岭峡谷,持续在华北平原恣意横流时,人们又开始抱怨她桀骜不驯、喜怒无常了。为了控制黄河漫流狂奔,世世代代的人们顺着黄河变迁的路径,在华北平原脊背上筑起两道长堤,把黄河束成一线送往大海。历史时期内,黄河下游河道曾发生过数次迁徙,但上中游河道基本定型,最终形成一条举世闻名的万里巨川。

如今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源头起步,汩汩东行,沿途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历史上黄河曾多次迁徙,流经河北、天津、安徽、江苏4省(市),整个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也是目前的黄河防洪保护区,范围达25万平方千米。据近年统计,黄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34.8亿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2%,但却承担着中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和沿河50多座大中城市及大型工矿企业的供水任务,并且多次远距离向外流域的河北、天津、青岛、白洋淀、雄安新区等地调水,解决燃眉之急。

鸟瞰万古沧桑,中华文化植根黄河流域,又总是在此一马当先,向四周辐射扩展,兼容并蓄,多元一体,创新发展。黄河为中华儿女塑造了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灵性。血脉维系,家国同构,奔腾浩荡,生生不息。其哺育滋养中华之丰功,熏陶造化民族之伟绩,无法以数量奖赏。正可谓,一部黄河身世书,万代中华发展史。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当之无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河缘何成为黄河?
地形是怎样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弥补传统历史解读的缺点
《问水大西北》第二讲:科学解决黄河流域及华北平原缺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那黄河从哪来的,咋演变的?这个课题组搞清楚了
从地理视角重新认识中国(上)
它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弯|黄河之点滴02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