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卫红 杭州经典中医研究院 @张武德(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汤方辩证的三阴三阳是用来区分病时,病位,病性,和经络的三阴三阳完全属于两个体系。本经中虽将单位药物归经,但具体到方药配伍,不可用归经加以解释,否则恐忽视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今天有一位女患者,右关尺滑大 躁数,提示相火不密。具体什么表现呢?原来病人有复发性口腔溃疡,且睡眠不沉,这样,就可以直接从少阴切入。 还有一位女性,左关躁动,右关弦滞。从脉象分析:左脉提示肝胆火旺,会出现易敏感 易焦虑 易紧张 易激惹 易急躁表现,且这种病人往往心量小,睡眠不好。这种脉象的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机能亢进。右关弦滞,是木来克土之象,往往有胃痛 胃胀表现。因为消化系统是神经系统的晴雨表。
 @罗愚——中国全景脉学工作室?脈學是不簡單,而我也不那麼簡單的如此使用。沉細澀不見得完全是瘀血,;右寸沉細澀、右關沉細澀、尺沉細澀其部位不同病機不同表現亦不同,有時還要結合外症。尤其是細脈可以是陽虛之後導致的也有是陰虛導致的,沒有人那麼機械式的認為沉細澀是瘀血,那只是其中的一個可能病機。 是的處方下藥原本就要按理、法、方、藥、證、外侯、脈理、藥理、醫理,所以在處方時是要懂藥理的(藥性),右寸浮緊藥下麻黃、羌活、紫蘇、防風,反下成金銀花、連翹、薄荷就是要懂病理和藥理,當然是明了藥性。才有作為呀。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证要点】
1、心阳不足证:以脐下悸动、感觉气从少腹上冲,呈发作性,腹中无形质可查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脐下悸动,腹中痛或者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眩晕、呕吐、心悸,短气,口干不欲多饮水;舌质淡,舌苔白滑。
2、常用于神经衰弱、心悸、慢性胃炎等属于心阳不足,镇摄无权,欲作奔豚者。 熟地有很好的敛神 凝神 聚神  定神作用,对于神思散乱,恍恍惚惚,注意力不集中的神经衰弱 焦虑症有效。前提是病人中焦纳 运正常,大便不稀。偏虚的用熟地,偏热的用生地。起步量30克-45克。
 熟地有很好的敛神 凝神 聚神  定神作用,对于神思散乱,恍恍惚惚,注意力不集中的神经衰弱 焦虑症有效。前提是病人中焦纳 运正常,大便不稀。偏虚的用熟地,偏热的用生地。起步量30克-45克。
 去年治一例神经衰弱病人,严重的神乱,几天几夜不睡,以至于快有幻觉,舌苔黄浊腻 垢,脉沉细躁数。用黄连温胆汤,怎么也定不住神。现在想来,应该同时从下焦用力,中焦 下焦同时治疗。金水六君煎就是这个结构。 这种病人长期耗散,下焦精气必定是不足的,越是这样,相火越容易离位作乱,扰动心神。
 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三方都可有悸或悸动的表,其中苓桂术甘汤和苓桂姜甘汤的悸多在心下,茯苓甘草汤悸动在脐下,悸动感也是最强的,神经质的表现是最明显的,苓桂术甘汤可有眩晕,苓桂姜甘汤水饮最重,常伴胃中振水声明显,甚至伴呕,胃中易有凉感。
 生姜泻心着眼寒热虚夹杂和呕吐,茯苓甘草着眼寒水和尿 苓桂枣甘汤的腹胀出现在小腹旁及少腹 很多可以是前列腺及膀胱疾病 憋尿感会让人也产生紧张感,而这个紧张感有时会是感觉憋到喉咙了,很像奔豚气,当然此方用于降血压也很好,类似西医的利尿降压
 【茯苓甘草汤与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证是汗后胃阳被伤致水停中焦,口不渴而小便自利,茯苓甘草汤中的茯苓淡渗,桂枝温阳,生姜温胃,甘草和中,四药配伍,温胃散水之功最佳;而五苓散证是汗出后太阳之气被伤,膀胱气化不行,水蓄下焦,津液不能输布上承,故必见口渴、小便不利。伤寒条文“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所以口渴与否是辨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证的使用鉴别要点。但口渴这一症状仅为鉴别要点之一,茯苓甘草汤证尚兼见小便自利、心悸、厥逆、推按上腹部可听到振水音等。
 刘渡舟医案
阎某,男,26岁。患心下筑筑然动悸不安,腹诊有振水音与上腹悸动。三五日必发作一次腹泻,泻下如水,清冷无臭味,泻后心下之悸动减轻。问其饮食、小便,尚可。舌苔白滑少津,脉象弦。辨为胃中停饮不化,与气相搏的水悸病证。若胃中水饮顺流而下趋于肠道,则作腹泻,泻后胃饮稍减,故心下悸动随之减轻。然去而旋生,转日又见悸动。当温中化饮为治,疏方:
茯苓24g,生姜24g,桂枝10g,炙甘草6g。
药服3剂,小便增多,而心下之悸明显减少。再进3剂,诸症得安,自此之后,末再复发。 陈明医案
一个50多岁的女性患者,有浅表性胃炎几年了,还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她一喝水或稀粥就胃胀,而且胀得非常严重,叩一叩肚皮就像敲鼓一样,晚上影响睡眠,所以她再渴也尽量忍住不喝水,喜欢吃一些干燥的食物,如烧饼、油条等。
  她来就诊时开始不说话,只是摇晃身子,让我听她胃里的水声,果然有“咣当咣当”的声音。伸出舌头一看,舌面上尽是水,她告诉我有时不自觉地流出口水。
我就开了茯苓甘草汤,重用生姜到24克,并加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的药物。服用一周,她胃中的振水音就基本消失,也敢喝上一碗粥了,一个月后,症状全部消除,饮水、吃饭均正常,检查幽门螺旋杆菌也为阴性。 陈明教授论:《伤寒论》指出,水停在胃的特征是“心下悸”。心下是指胃;悸,就是悸动不安。心下悸就是胃里悸动不安,有嘈杂的感觉,甚至胃里会听到振水音。当然,水饮为病,舌苔多是白滑的,舌面有好多水。临床上见到,属于水饮型的胃病(俗称“水胃”,病人自觉胃中有水)还真不少,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甚至消化道溃疡,都会有这种表现。
 
  茯苓甘草汤是治胃虚水停的有效方剂,凡是水饮停胃的各种胃病,均有良效。
 
  茯苓甘草汤由茯苓、桂枝、生姜、甘草四味组成,和苓桂术甘汤只相差一味药物,就是生姜和白术的不同,正是因为如此,才被用于脾虚水停、胃虚水停的不同。
 
  方中白术入脾,有健脾燥湿的功能,所以苓桂术甘汤治脾虚水停;生姜,就是我们厨房里使用的调味品,性温热,主入胃经,有和胃、暖胃、开胃、解表的效果,古人把它称为“止呕之圣药”,通过自身的温热发散效应,可以很好地温化、发散胃中的水饮。茯苓甘草汤里用量最大的就是生姜,所以这个方子治水停在胃。 

 【茯苓甘草汤与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证是汗后胃阳被伤致水停中焦,口不渴而小便自利,茯苓甘草汤中的茯苓淡渗,桂枝温阳,生姜温胃,甘草和中,四药配伍,温胃散水之功最佳;而五苓散证是汗出后太阳之气被伤,膀胱气化不行,水蓄下焦,津液不能输布上承,故必见口渴、小便不利。伤寒条文“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所以口渴与否是辨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证的使用鉴别要点。但口渴这一症状仅为鉴别要点之一,茯苓甘草汤证尚兼见小便自利、心悸、厥逆、推按上腹部可听到振水音等。 其实都是苓桂在起主导作用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证的患者会多表述胃部胀满 这种胀可以胀到两胁附近 白术用于吸收胃中的水比较好 苓桂枣甘汤的腹胀出现在小腹旁及少腹 很多可以是前列腺及膀胱疾病 这两个方我在皮肤病多是用来治疗带状疱疹跟湿疹的 使用指证就是看流滋情况,比较干爽的就很少考虑这两个方 苓桂剂的话聂惠民先生跟刘渡舟先生讲得不错,可以多看看的 对了,讲漏了一个,大枣色红入血的,可以安心神,缓解惊悸的 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苓桂枣甘汤就用了15枚
 苓桂术甘汤:伤寒误治、误吐伤胃、或者误下伤脾,致使脾阳损伤,土不制水,下焦水邪因此上逆。核心在脾。 苓桂枣甘汤: 经曰“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病机为太阳病发汗之后,心阳被伤,不能下温脾肾,下焦水邪,乘虚上冲。核心在心阳。 苓桂姜甘汤(即茯苓甘草汤):水停中焦胃脘,茯苓甘草汤重在以生姜温胃阳而化水饮。病机核心在胃阳不足。
 苓桂枣甘汤: 经曰“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病机为太阳病发汗之后,心阳被伤,不能下温脾肾,下焦水邪,乘虚上冲。核心在心阳。 苓桂姜甘汤(即茯苓甘草汤):水停中焦胃脘,茯苓甘草汤重在以生姜温胃阳而化水饮。病机核心在胃阳不足。
 刘渡舟关于苓桂杏甘汤:
苓桂杏甘汤,即于上方减白术加杏仁而成。此方治水气上冲,迫使肺气不利,不能通调水道,而见小便困难,面目浮肿以及咳喘等证。1980年我带78届研究生在门诊实习,治一老年妇女,咳嗽而微喘,面目浮肿,小便较短。曾服药不下百余剂而面肿迄未消退。切其脉弦,舌略胖,苔水滑。
 
辨证:水气乘肺,则咳而微喘,肺气不能通调水道,则小便不利而面肿。
治法:通阳下气,利肺消肿。
处方:茯苓12克 桂枝10克 杏仁10克 炙甘草6克
 
患者见方仅四味,又皆普通药物,甚疑其效。然服五剂,则小便畅利,面肿消退,咳喘皆平而愈。 刘渡舟关于苓桂味甘汤:
    苓桂味甘汤,即于上方减白术、加五味子而成。此方一是治疗肾气素虚之人,因误服小青龙汤发动肾气,引发肾气不摄,气从少腹上冲于胸,甚或为上厥巅疾,头目眩昏、面赤如醉、心悸、脉结、少气而喘等证。二是治老人下虚,不主摄纳,饮从下泛,气阻升降而为喘咳之变。昔叶香岩用本方,或另加姜枣,治疗此证,效果非常理想。因为他从甘温化饮、酸温纳气为治,故深得仲景治病之法。《临证指南》载有此案,可以作为借鉴,故不多录。 刘渡舟关于苓桂姜甘汤:
苓桂姜甘汤,原名为茯苓甘草汤。此方即苓桂术甘汤减白术、加生姜而成。其治疗水饮潴留于胃,迫使气与饮搏,而证见心下悸动不安。若胃中水饮上逆,则可出现“水吐”,若胃中水饮下流于肠,则可出现 “水泻”,若胃中水饮阻遏清阳不达四肢,则见手足厥冷,名叫“水厥”。 刘渡舟关于苓桂姜甘汤:
苓桂姜甘汤,原名为茯苓甘草汤。此方即苓桂术甘汤减白术、加生姜而成。其治疗水饮潴留于胃,迫使气与饮搏,而证见心下悸动不安。若胃中水饮上逆,则可出现“水吐”,若胃中水饮下流于肠,则可出现 “水泻”,若胃中水饮阻遏清阳不达四肢,则见手足厥冷,名叫“水厥”。 刘渡舟关于苓桂枣甘汤:
苓桂枣甘汤证,是心阳上虚,寒水下动,待发未发,先见“脐下悸”、“欲作奔豚”。也就是水气之邪从脐下上冲的一种。于苓桂术甘汤方减白术、加大枣,并增添茯苓的剂量,用甘澜水煮药,服之则愈。此方治“奔豚”已发亦同样有效。奔豚证:为气从少腹上冲咽喉,憋闷欲死,使人精神紧张。而气冲所经之处,或胀、或悸。成窒,皆历历有征。少顷,气往下行,其证则减。 刘渡舟关于苓桂芥甘汤:
水为阴邪,性本就下。若发为上冲,亦有因于肝气激扬使然。清人张令韶、陈修园等人注释苓桂术甘汤证有“脾虚而肝乘之,故逆满”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可供参考。据此,余在临床治疗水气上冲,而又有肝气作嗳、头晕目胀,又以夜晚为甚、脉沉弦等症时,则于苓桂术甘汤减白术、又加白芥子3克,使其疏肝下气,开阴凝之邪,每收功效。
    曾治一曹姓妇女、年43 岁。胸胁发满、入夜为甚,头目眩晕、心悸气短、时时作嗳、而易发怒。问其月事,则经来过期,而且小腹作胀。脉沉弦、舌苔水滑,面色黧青。
 
辨证:水气上冲,兼挟肝气,是以气血不和而嗳气腹胀、月经后期也。
治法:温阳化饮、疏肝理气。
处方:茯苓12克桂枝10克白芥子3克  香附6克  炙甘草6克
此方续服六剂,诸症皆减,尤以嗳气不作,而胸胁敞快。转方以小剂桂枝茯苓丸为汤,另加郁金、香附等解郁之药而获全绩。 记得很清楚一例:回乡时,家里一亲戚男同岁,诉背心常冷,胃疼,余无明显不适,诊见脉弦舌苔白,思"背寒如掌大“乃苓桂术廿证,即处原方加吴萸,几天后报我效果很好 @沈剑刚?多数要加味,这几个苓桂剂都是小方,如果阳虚病位不十分确切,常加味。 理论上看这几个方证确实有区别,尤其体现在关于桂枝量的应用上。但临床上,目前很少能开出单独某一个方证。。。我不知道各位同仁在单独应用苓桂术甘汤或苓桂枣甘汤的几率有多少!如你不单用,加了减了,即使一味大枣也就不该称此方了。。。
 不读中医经典难以言真中医:四大经典加四小经典为基础, 长沙歌诀,时方妙用,本经逢原,古今名医方论做手册 ,脾胃论,景岳全书,临证指南,血证论,医林改错等可做补充,基本上可以言真中医。 仅仅靠本科教材多年不学习,不进步,基本上是庸医。 五苓散:眩,悸,烦,桂枝用半两;茯苓甘草汤:小便不利,不渴但呕,桂枝用2两;苓桂术甘汤:心下满,眩,身摇,桂枝用3两;苓桂枣甘汤:腹挛急,悸,气上冲,桂枝4两。。。。随着饮邪的加重,由心下悸→呕→上冲胸,身摇→脐下悸,欲作奔豚。。。逐渐加用桂枝的量。。。桂枝降逆。 @刘志龙_珠海?謝謝分享,昨晚牙痛早早睡了,未參加討論,您分享的很有價值。我臨證之時以上數方時常用之。雖然辨證用方時覺得以上諸小方是有效而投之。然臨證之時難免覺得力度不足,或加量,或合方治之。像劉渡舟那樣臨證實少用之。所以才提出以上的問題
 臨床經驗分享時大家往往提出某方治療的驗案多有加減,而分析之時未提出有關的變化,使經旨難明 是识证不确,还是用药量不够,需要反思。群中有港大李宇铭先生,常用原方治病,量大,按15.6换算的。 特別是在香港臨證時收教授號,有時用區區幾味之藥,患者也會有疑慮 妄事加减者,有时不是识证不确,而是对经方,对自己未有信心。 @黄仕沛?另一方面,大家看的病證可能也不同。到我這裡看的病人如經方方證之典型的例子很少,往往有多種病機同時存在的情況,因而主方之上加減用藥 @沈剑刚?:应是临床思维问题,或是如何看取舍问题。 一人一经方,一人一病机。每人从师不同,临证视角不同,所诊病人更迥异。。。 @黄仕沛?是的,取舍是大智慧,是在大量臨證的基礎上達到的。后學深感其中的慱大精深。
 @黄仕沛?学术自信来源于大量临床实践呵!向前辈们学习。。。   @沈剑刚?对证的理解很重要,如一个反复口腔溃疡过来跟我们说:医生我溃疡面疼痛,口水多,不大想吃饭。试问有几个经方医生会想到这个就是仲景描述的头痛,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主之。 前不久我治疗一个用感冒药后汗多恶寒,头痛如裂,舌苔有点黄的患者,当时开桂枝加附子汤合生脉饮以为必效,结果三剂药病人说头痛略有减轻,汗出依旧多,再详细问诊患者说每次感冒都鼻炎发作,现有鼻音,我说我知道了,你的头痛是鼻炎引起的,苍耳子散合小柴胡,一剂,头痛立止。 所以仲景说的头痛,不仅仅只是头痛,头部的五官疼痛都是头痛,鼻炎的头痛都在之列。鼻炎引起的头痛我们基本都当偏头痛治疗了,其实通通鼻,心开窍以鼻(内经心通与鼻,通与耳,不仅仅只是通与舌),痛就止了。 广东鼻炎高发区 @黄仕沛教授?· 妄事加减者,有时不是识证不确,而是对经方,对自己未有信心。   黄老师是亦歩亦趋用经方的典范,值得学习。但您"对经方,对自己未有信心"的评价,我个人只能认同一半。一部《伤寒论》397条,即397法,而载方则113,法多方少,示人以规矩矣,不仅示人以方,更重要的是示人以法,不可胶柱鼓瑟,不事变通。傅青主,叶天士皆经方巨擘,他们尊仲景,师师法,以法治之却不执着于方。
 去年冬天我服用肉桂鹿角胶汤,肉桂、鹿角胶各20克,服用后不久脚掌就开始发热2007年车祸出血多,后来每年冬天都比较怕冷,特别是晚上11点之后,整个下肢都是凉的肉桂鹿角胶汤是我服用的配伍最简单见效最快的汤方
 这个例子有什么医学道理呢?前一种方法是本办法,见痰治痰,见水利水;后一种办法,得气化之妙,温元阳以化阴邪!
 难怪阳和汤用此两味。@南阳-苏方达?有时候小方的效果更直接更快捷肉桂是很好的调料,个人认为他的第一作用在肠胃,诚如前几天有老师言:葱辣嘴蒜辣心,韭菜辣到脚后跟,服肉桂后主要是小腹热所谓的点命门火,其实就是通过升肠道温度,调节肠道功能,进而带动小腹的相应器官,肾上腺,甚至腹主动脉,以及男女的生殖系统,女士的子宫,男士的前列腺等等,这些也都可以视为人体的阳气器官。不知能否这样认为?胃肠暖和后全身也就暖和了所谓的点命门火,其实就是通过升肠道温度,调节肠道功能,进而带动小腹的相应器官,肾上腺,甚至腹主动脉,以及男女的生殖系统,女士的子宫,男士的前列腺等等,这些也都可以视为人体的阳气器官。不知能否这样认为?肉桂是很好的调料,个人认为他的第一作用在肠胃,诚如前几天有老师言:葱辣嘴蒜辣心,韭菜辣到脚后跟,服肉桂后主要是小腹热有一种肉桂的伪品,也很厚实,油份重,也很甜,不算辣,不过嚼后发粘,有痰涎的滑感,各位老师要多多注意。@黄煌经方?老师,学生拿高丽参和紫油桂作为抗疲劳,温经,暖宫,助阳的保健品这种思路可否行的通[抱拳][抱拳][抱拳][抱拳]
 女,50岁。 体貌:形瘦肤白。 主诉:头昏沉重闷,甚则眩晕花、心慌气短、乏力多汗、动则尤甚、困倦欲睡。心下闷胀触痛,嗳气频频。晨起口苦,面目浮肿,小便赤。舌胖大齿痕苔稍腻,舌尖有紧贴舌面的红点。脉弱无力。 平时畏风怕冷、手足冰凉,畏寒凉饮食。血压低。这个病人明显脾肾阳虚,痰湿阻中蒙上。感觉无论如何用药,疏通中路是关键口苦是阳虚湿租少阳,少阳不降,津液不能降而化水(津液生尿、或化为肾精)。更年期+晨起口苦小便赤,要进一步考虑是否有百合病
 我可能会用这个方,虽阳虚忌寒凉,但少用黄芩降胆府,有加二活,开表气。@南阳苏方达;我这思路有俩个特点:一是走医理之本然;二是,门诊病房工作的现实需求,也就是病人一来,多求速效,中医立足,也需速效,否则,在西医综合医院难以立足,中医市场就会丢失。苦哇!所以,我们平时工作,住院病人,工作目标是力求三付见效,不效就必须需找原因和方法阳虚不能镇压阴邪呗阴邪占据阳位!所以建议真武汤垫底(锅底加火),柴胡剂宽胸利中(炒菜铲子翻动梳理),二活开表兼鼓舞清阳(抽油烟机)。呵呵!呵呵,也不要机械地去对应那个方与证,这个案例,用好附子、茯苓、桂枝、柴胡、半夏、姜,就行历史流传方剂很多,很难一一对应,明理法最重要。所以,我临床用药也就几十种。@南阳苏方达:用你的方也行,但加用姜夏可能很重要我可能会用这个方,虽阳虚忌寒凉,但少用黄芩降胆府,有加二活,开表气。
 老百姓的生活见医理:过去农村用的土炕,烟囱时间长了会积聚很多烟油污垢,怎么处理?一种是用长一些的棍子去捣,另一种办法是在土炕洞里加很多柴草去烧,火力达到一定程度,火苗就从烟囱里窜出来,先出现黄色火焰伴浓烟,后逐渐呈现纯青蓝色火焰,烟油污垢便被燃烧干净,土炕就不会出现烟雾倒流。这个例子有什么医学道理呢?前一种方法是本办法,见痰治痰,见水利水;后一种办法,得气化之妙,温元阳以化阴邪!也就是阳化气,阴成形的道理。我可能会用这个方,虽阳虚忌寒凉,但少用黄芩降胆府,有加二活,开表气。柴胡15、黄芩10、枳壳15、赤芍15、姜半夏15、茯苓30、桂枝15、厚朴15、泽泻15、附片15、干姜10、白术15、生姜5片、羌独活各10.甘草5.中医西医之争很无谓,经方时方之争也很无谓,方证病机之争也很无谓,都没必要的经方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也能够吸纳后世方重的准经方或类经方,只要配伍合理主治明确确有疗效,都是好方方证和病机就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都很重要,也都很有用所以,大柴胡主药,加干姜、附子、桂枝、茯苓,足矣!现有阳虚精神不振,复遭水饮梗阻虚阳不升!也就是阳化气,阴成形的道理。


1我可能会用这个方,虽阳虚忌寒凉,但少用黄芩降胆府,有加二活,开表气。肝胆是枢机,脾胃也是枢机,一个关乎气的出入运动,一个关乎气的升降运动。在脉象上,与双关对应。@董潇锴~北京?用柴胡剂就是增强疗效,我所谓的速效之意。一以梳理胆胃,速其斡旋;一以复少阳生发助附桂苓术之力。呵呵,此事繁琐一言难尽,境遇压力郁肝胆,饮食失节伤脾胃,是常见病因;舌苔厚是常见之候;双关弦滑是常见脉像。需柴胡半夏类剂理之。饮食劳倦损伤根元,气化虚浮是普遍现象,而水湿痰浊最易阻止中路肝胆脾胃。@张武德(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非常赞同张老师对中路枢机的理解,这个很重要,临床极为常见@南阳-苏方达?少阳气郁与太阴水饮合病。肝胆是枢机,脾胃也是枢机,一个关乎气的出入运动,一个关乎气的升降运动。在脉象上,与双关对应。@董潇锴~北京?用柴胡剂就是增强疗效,我所谓的速效之意。一以梳理胆胃,速其斡旋;一以复少阳生发助附桂苓术之力。呵呵,此事繁琐一言难尽,境遇压力郁肝胆,饮食失节伤脾胃,是常见病因;舌苔厚是常见之候;双关弦滑是常见脉像。需柴胡半夏类剂理之。饮食劳倦损伤根元,气化虚浮是普遍现象,而水湿痰浊最易阻止中路肝胆脾胃。@张武德(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非常赞同张老师对中路枢机的理解,这个很重要,临床极为常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胃阳虚证——2、胃虚水停证
每日一方:26、茯苓甘草汤方(苓桂姜甘汤方)
11、苓桂术甘汤方证
经方:苓桂术甘汤(呕而晕眩,中隔积水)
苓桂辈方证演化与疑难杂病的论治
这个方子虽然很简单,可是化痰湿,治旋晕,却非常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