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365》
·黄帝内经365·
第一章生气通天
第四节 干支
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
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
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戊之岁,上见太阳;已亥之岁,上见
厥阴。
——《素问·天元纪大论》
一、干支释义(015)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传说干支为黄帝的史官大挠(又叫大桡)所制。蔡邕《月令章句》:“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也,始作甲乙以名目,谓之干,作子丑以名目,谓之支。”古人发现,仅用五行生克关系解释宇宙物理是不够的,于是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天干与地支。古人由此将阴阳五行与干支四时联系起来认识宇宙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使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音律、社会哲学等科学文化走在当时世界的最前沿。
干支的原始意义是指树干和树支,进入哲学层面后,干支具有独立的含义。在简化字出现以前,干支就使用这两个原形字码。考稽古籍,“干”、“乾”、“幹”是完全不同的三个字。“干”(阴平)有“干戈”、“干求”、“干预”、“河干”、“干扰”之意;“乾”常与“湿”相对。“幹”(去声)多指树干、才干。还有一个字作“榦”,是工匠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一般只见于“桢榦”一词,二字义同,现在已很少使用。
天干的“干”,取的是干预、干扰、干求之义。地支的“支”,则与天干相呼应,取其支撑、支持、支应之义。
天干有十项,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项,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讨论天干地支,应首先了解干支名称的意义。试根据《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及古文训诂作解释如下:
(一)天干释义。
《史记》与《汉书》的解释见下表:
天干
《史记·律书》
《汉书·律历志》
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出甲于甲
言万物生轧轧
奋轧于乙
言阳道著
明炳于丙
言万物之丁壮
大盛于丁
丰茂于戊
理纪于己
言阴气更万物
敛更于庚
言万物之辛生
悉新于辛
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
怀任于壬
揆也,言万物可揆度
陈揆于癸
表015-1天干释义表
甲,原始意义是草木萌芽时所带的种子皮,如菜农发豆芽菜时,芽瓣上戴着的豆壳就是“甲”,破壳而出的意思。甲,表示万物的萌动状态。《说文》:“东方孟阳之气萌动。”《释名》:“孚也,万物皆浮甲而生也。”
乙,象形词,状如春天草木冒出地面后,避开障碍,盘曲而生长。其时阳气已长,阴气尚强。
丙,丙者,炳也,表示光明、显耀。方位在南,万物长成。丙字是天阳入门的形状,表明阴气初起,阳气将亏。
丁,丁者壮也,实也。时令在夏,表示万物生长成熟壮实。
戊,戊者茂也。戊在五行属土,象征大地上草木生长茂盛,方位居中。《说文》:“中宫也,象六甲五龙相拘绞也。”
己,己即自我。己与戊同属土,位居中宫。《汉书》给出的解释是“理纪于己”,表示纲纪物理起于中宫。此处己训纪。
庚,庚者更也。在古汉语中,庚与更都有“补偿”、“抵偿”的意思,表示事物进入这个阶段有所补偿,也即收获。方位属西,时令在秋。后来庚又引申为“年岁”,是借指“秋”,表示一年,如草木一秋、如隔三秋。
辛,从“新”,新即薪,原义为柴草,由斧斤砍伐而得,表示收成。薪可用来物物交换。今天把工资报酬说成“薪”,盖源于此。辛与庚同属金,时令在秋。《说文》:“秋时万物成而熟。”《释名》:“新也,物初新者皆收成也。”
壬,壬者任也。壬的原义是“大”,有怀抱、肩负之义,故壬又可训为“妊”,即怀妊,表示任养万物,有生之义。方位在北,其时阴极阳生。《释名》:“妊也,阴阳交物怀妊也,至子而萌也。”
癸,癸者揆也。《史记·律书》:“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揆度是估量、揣测的意思。《说文》:“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在五行属水,且为有形之水。水的特性是润下、流湿,看到水,很容易推测其平准万物,滋生万物的作用。
(二)地支释义。
《史记》与《汉书》的解释见下表:
地支
《史记·律书》
《汉书·律历志》
滋也,言万物滋于下
孶萌于子
纽也,阳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纽未敢出
纽芽于丑
言万物始生,螾然也
引达于寅
茂也,言万物茂也
冒茆于卯
言万物之蜄也
振美于辰
言阳气之巳尽
巳盛于巳
阴阳交,故曰午
鄂布于午
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昧暖于未
言阴用事,申贼万物
申坚于申
万物之老也
留执于酉
言万物尽灭
毕入于戌
该也,言阳气藏于下也
该阂于亥
表015-2地支释义表
子:原义为初生婴儿,所以子有滋生的意思,所谓“子者滋也”。代表阳气开始生长,一年中,农历十一月阳气开始生长,所谓“冬至一阳生”,一日之中,阳气于半夜开始生长,所谓“子时一阳生”。所以子代表十一月(夏历,下同)。《说文》曰:“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
丑:丑者纽也,纽即纽带,纽结之意。时在十二月,阳气初生于上,尚未下降,象征万物初生时的纽结未出,也表示萌芽状态下的脆弱与艰难。《说文》把“丑”解释为手的形状,有“动用”之意。
寅:寅者螾也。“螾”即蚯蚓。《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寅之时为正月,其时阳气已生,阴气尚强,以螾作比,常欲离开黄泉上出。表示着因阳气感召而出生,但仍离不开阴气的滋养。
卯:卯即茆也,茆即芽,芽是处可见,且生长迅速而茂盛,又训“冒”,时在二月,万物冒地而出。卯字如开门的形状,也对应“出”的意思。
辰:辰者蜃也。蜃是传说中的一种蛟龙。古人认为,海市就是由蜃龙变化而成。《说文》:“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
巳:巳者,已也。《释名》曰:“巳也,阳气毕布已也。”已的本意是“完毕”、“停止”。而这个“巳”字,从字形看,含“满盈”之义,表示阳气满盛毕布,阴气收藏。时在四月。
午:午者忤也。“午”与“子”相对,时在五月,夏至一阴生,阴气冒地而出,逆忤阳气,阴阳相交,阴气初生,阳气尚盛。
未:未字有两种解释,皆通。《史记》与《说文》训“味”。《说文》曰:“未,味也,六月滋味也,象木垂枝叶也。”滋是滋养,味是味道,亦可取其引申义“食物”。这是说未为万物皆成之时。《汉书》与《释名》训“昧”,幽暗之义。《释名》曰:“未,昧也,日中则昃,向幽昧也。”表示阴气已生。
申:申的原意是 “伸直”,从字形看,还有“约束”、“捆扎”的含义,用于农时,表示收割庄稼。时在七月,正是秋收时节。《释名》:“申,身也,物皆成其身体,各申之使备成也。”
酉:《说文》:“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酧酒。”如果“申”为物之体,则“酉”为物之用,犹如酿酒。“酒”字从“酉”,此以“黍成酧酒”为喻。
戌:《说文》曰:”戌,秋也。九月阳气微,万物毕成,阳下入地也。“表示万物生长壮老已,走完全程,至此毕成其功,而阳气也随之潜藏。《释名》训”戌“为”“恤”,表示收敛、矜恤。可参。
亥:《史记》训“该”(赅),完备,包括之义。《淮南子》训“阂”,闭藏之义。《说文》训“荄”,指草根。《释名》训“核”,有检核、坚实之义。时在十月,正当阴气强之时,阳气潜藏于地下,但阳气虽然沉藏,却并没有停止运动,而是积蓄力量,准备下一个周期的轮回。
从上可以看出,古人对干支的解释,都是依据四时物候的变化进行阐述,以一年为周期,而且天干所表现的四时物候与地支所表示的内容基本相同。
在古籍中,天干和地支还有一些别名:天干也称“十干”、“十天干”、“十母”。地支也称“十二支”、“十二地支”、“十二子”、“十二辰”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干地支原解
干支术语解析
天干地支
干支的基本含义
天干与地支
中医基础/干支甲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