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剧人物】关于卧云居士先生的生平史料

关于卧云居士先生的生平史料

苏移 恒钧


先父卧云居士是二十年代著名京剧老旦演员, 他在龚云甫之后,对京剧老旦演唱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贡献。近年来, 一些研究戏曲的同志, 常常谈及卧云先生, 因有关记载颇少, 口头所传又多讹错之处, 为反映历史之本来面目, 我们对卧云居士先生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由苏移同志执笔成文, 借贵刊一角发表, 供戏曲研究者们参考。

·恒钓·



卧云居士


卧云居士生于1891年( 光绪十七年),卒于1944 年( 民国三十三年)。生于北京清皇室家庭, 为满族正黄旗人, 原满姓爱新觉罗。卧云居士的祖父名清凯, 为世袭奉恩将军, 官至盛京都统。父亲名联福, 字桂五,在宗人府掌印。清代满籍皇族辈份排字为“ 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 ”卧云居士排为“毓”字, 改用“ 玉”字为姓, 原名“ 铭” , 字“ 静尘” , 号“ 卧云居士”, 其以“赵”为姓, 那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 是时, 清室被推翻, 卧云居士赴江西于陈光远督军府就职, 因避免受人岐视, 故取《百家姓》第一姓“赵” 为姓, 名赵静尘。

卧云居士青年时期就读于满族贵胃法政学堂。当时, 北京八旗子弟喜欢学唱“ 八角鼓”( 即今日之单弦) 和“皮黄戏”( 即今日之京剧)。卧云居士最初喜爱“ 八角鼓” ,后对龚云甫演唱艺术特别尊崇, 可谓己达入迷程度。此时, 北京皮黄戏爱好者亦颇多,北京四城均设有票房, 如在麻花胡同的继家( 内务府大臣) 票房、兴化寺街金继贤家的票房、地安门外南月牙胡同票房, 以及朝阳门外菱角坑申( 振林) 家票房, 规模较大,宅内均搭有席棚、戏台, 可以彩唱。卧云居士常到这些票房演唱, 同台演唱者有黄桂秋、碧萝馆主、松介眉、王华甫、董俊峰、季文屏、吕正一、全燕平( 即关醉蝉)、张稔年等人。他还到言乐会与言菊朋同台演出, 并切磋演唱技艺。他的嗓音极好, 清脆甜亮而赋于韵味, 难得的是他嗓音带有龚云甫特有的老旦“雌音”( 一种近似老年妇女的嗓音), 因其演唱颇似龚云甫, 故颇为剧界所推崇。一次, 在同一天晚上, 龚云甫

演于华乐戏园, 卧云居士演于广和楼, 而且都是演大轴。结果这场“对台戏”均是上座极佳, 座无虚席。龚云甫是一位非常爱惜人才的艺术家, 他为了了解卧云居士的演剧水平, 曾委托识者前往广和楼观剧。当他听说卧云居士演出颇受观众欢迎后, 他十分高兴, 在梨园同事的建议下, 卧云居士拜龚云甫为师, 并改为专业演唱。此后, 他曾与梅兰芳、言菊朋、时慧宝、金仲仁、雷喜福、奚啸伯、杨宝森、赵啸澜、李盛藻、孙毓堃、言慧珠、雍竹君( 德籍) 等人合作演出。例如在二十年代前后, 曾多次与梅兰芳等著名演员合作演出的《四郎探母》, 成为红极一时的剧目。

关于卧云居士的嗓音及演唱, 有说他在演唱用气上常有声音枯竭之现象, 故其嗓音宏亮, 但不能持久。也有说其嗓音极佳, 而寡于韵味, 如《京剧二百年之历史》一书,记其演唱为“ 嗓音绝佳, 为票友之老旦第一人, 其嗓音之结实, 远过于龚, 而无龚之嗓音动听。”就卧云居士嗓音而言, 其高亮坚实, 确比龚云甫为佳, 他在台上演唱向为“乙字调”。在他三十岁左右时, 在一个晚会上唱上双出, 嗓音也不觉吃力。与龚云甫不同的是, 卧云居士的嗓音以高亮为上, 而却少龚之宽厚, 故其演唱缺少龚之苍老周正特色。至于有说其在演唱上常有声音枯竭之弊端, 那是卧云居士在晚年因体弱多病, 又加染有鸦片之害所致。其青壮年时期并非如此。


卧云居士虽然师承龚云甫, 但他在龚云甫演唱特点的基础上, 根据本身嗓音条件, 也有所变化。比如根据他嗓音极高的特点,他在演唱腔调上, 吸收了一些小一生行当的〔娃娃调〕唱腔特点。他在演唱中嗓音控制得很好, 腔调周转, 灵活自然, 尤擅唱一种接近“ 嗖”的“疙瘩腔”( 即在长腔的转折或衔接处的一种转折极速的小腔)。同时他还吸收了孙( 菊仙) 派老生所谓之“一口气”的唱法。例如他唱《钓金龟》中“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二黄散板〕唱句, “ 一场空”三字使用的是“ 一口气”的唱法, 他先抑后扬, 在“ 一”字用腔上尽量控制气息的流出, “场”字高扬, 随着一个小疙瘩腔, 紧按着用强有力的气口( 似有一种爆破之力) 唱出“ 空” 字。不仅唱得气足声甜,而且把康氏听到儿子张义不抚养自己时的悲愤心情, 表达得淋漓尽致, 真实动人。

卧云居士不仅注重演唱技巧, 在念白上也很讲究。传统的老旦念白, 在用词造句上更按近白话, 故在语调的平仄和用韵上, 不甚考究。卧云居士在处理念白的吐字发音和用韵上, 吸收了言菊朋的吐字发音技巧, 故他的念白不仅吐字真切, 在语调上抑扬顿挫、高低疾徐, 恰到好处。他的白口总能给人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的感受。特别是他在念自中, 十分注意语气的表达, 例如在《四郎探母》中, 当佘太君听说杨四郎回宋营的消息时, 有这样一句念白: “ 怎么, 四郎他! 他、他回来了!? ” 按一般念法, “ 他、他、他”三字, 极迅急地连续念出, 而卧云居士在这句念白中, 却做了这样的设计,他念出第一个“ 他”字时, 猛地收住, 接着有个明显的停顿,然后再连续念出另两个“他” 字。 这种设计, 不仅把很简单的念白, 念得更富有乐感, 而且这第一个“ 他” 字的猛然收住和停顿, 恰当地表达了佘太君听说四郎回来时的惊喜心情。

旧时老旦行当普遍存在着重唱轻做的倾向,卧云居士先生演戏却很注重身段动作和脸上的表情。例如《母女会》中王母的进窑、出窑动作, 老演法只是做一个低身动作,而卧云居士在饰演该角色的进出窑,却设计了侧低身, 拧身和翻水袖的动作,这个动作是在旦角进出窑动作的基础上加以变化而成, 尤其是他的身材不高, 动作敏捷、千净利落, 在美化舞台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于卧云居士在唱、念、做方面的全面发展, 故凡老旦戏他均能胜任演出。常演剧目如《徐母骂曹》、《母女会》、《滑油山》、《四郎探母》、《太君辞朝》、《钓金龟》、《行路训子》、《托兆哭灵》、《断太后、打龙袍》、《六月雪》、《岑毋归汉》、《沙桥饯别》( 饰唐僧) 等。他曾经录制的唱片有《徐母骂曹》、《钓金龟》、《行路哭灵》、《母女会》、《太君辞朝》等戏中的唱段和念白。

卧云居士的演唱艺术不仅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同时也得到了同行的称赞。著名老旦演员李多奎先生曾说过: “ 我老师是罗福山, 卧云居士的老师是龚云甫, 我应称他为师兄。”龚云甫对于卧云居士确实十分爱惜, 他把卧云居士看做是白己的传人, 龚曾将其演出所使用之道具龙头拐杖传给了卧云居士, 这根龙头拐杖曾在卧云居士手中十几年。卧云居士病故后, 这根龙头拐杖又传给了龚云甫后辈人龚连泉手中。

卧云居士于1944年春节时与言慧珠合演于天津中国戏院, 因突然患病归京, 遂一病不起, 1944年秋病故于北京谢家胡同。


戏曲艺术 1986-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o.219 [京剧]公历1925年10月22日 卧云居士 百代唱片发行
京剧老旦行当艺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戏剧》2021年第6期丨郭跃进:京剧老旦行当演进及审美嬗变研究
京剧大师孙菊仙、熊连喜亲传弟子,开老旦唱大轴之先例——龚云甫
京剧化妆、服饰、程式、流派
对20世纪50年代前京剧老旦艺术流派传承与发展的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