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穴性赋浅释:血门

穴有血门,亦当牢记。

一切血病膈俞饶

浅释  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视听动言俱关于 血,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强劲,关节轻利。血病则面色不华,心悸怔忡,目眩痉痹,便血,崩漏。膈俞, 血会也,统理全身之血,能清血分,和胃气。

附方  热邪灼伤肺络而咯血取膈俞、肺俞、尺泽、列缺。

操作  针斜刺五分。灸五~十五分钟。

大便脓血腹哀治

浅释  大肠主传导,水谷糟粕由此排出,若过食高梁厚味、辛辣香燥之物,积滞成热。泻下糜臭者,肠有热甚。若大便恶臭,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湿热积滞,久郁化热,伤及络脉则大便脓血。腹哀在建里两旁各四寸,足太阴阴维之 会,可消热利湿,化食消滞。大肠通畅,气血不伤则脓血自愈。

附方  湿热下注,大便脓血取腹哀、天枢、上巨虚。

操作  针直刺五~七分。灸五~十分钟。

原夫委中清血能解血中之毒

浅释  水谷经脾胃之纳运,化饮食之精微,变为人身之气血,内注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心主血脉,各种疮疡疼痛,多因血中热毒,心火亢盛,又有山岚瘴气,暑秽攻心,阴阳气不相顺接,致风暴厥。委中穴居腘窝,足太阳之脉所入为合,针刺出血可放出暑湿风热毒秽。诸凡疔毒,痈疽,发热红肿,热毒入血,暑秽攻心,委申可消血泄热。

附方  中暑而吐泻心烦取委中、曲泽、内关、足三里。

操作  针直刺五~十五分。或点刺出血。

行间行瘀可破血结之证

浅释  人身之血内注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若血瘀上焦,发脱不生,肩臂胸膈刺痛。血瘀中焦,胃脘两胁腰间刺痛,四肢无力。血瘀下焦,腹满刺痛,大便黑,小便淋。瘀于脏腑经络之间则生癥瘕积聚,皮肤甲错。肝藏血,肝气失调,则血易瘀,肝气条达,则血无凝瘀之虑。行间为足厥阴之脉,所溜为荥,祛瘀通络,泄火郁通血脉。

附方  肝气不舒,胸胁刺痛取行间、支沟、中脘、阳陵泉。

操作  针斜刺五分,灸三~五分钟。

天枢足三里破瘀理血有治吐血咳血行血之效

浅释  热邪迫伤络脉,上逆则咳血、吐血,多因肺胃热也。倘肺清胃和,热散气降,血自安宁。天枢为大肠募穴, 能分利水谷,降浊导滞,和营调经。大肠与肺相表里,腑气通刖肺气得清。足三里为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主治逆气 而泄;天枢为胃之枢纽,导痰行滞,引胃气下行。胃以下行为顺,气顺则胃和,天枢调理以治气,足三里行气祛瘀,肺清胃和,血行安宁。

附方  肺胃有热,伤络咳血取天枢、足三里、尺泽、肺俞。

操作  天枢:针直刺五~十分。灸五~十五分钟。足三里:针直刺五~十三分。灸五~十五分钟。

太冲三阴交通经行瘀尤有清血凉血固血之功

浅释  血瘀,或因寒凝,或因气滞,总是经脉失畅而成。瘀在何部自有脉证可凭。肝藏血,脾统血,治血又不离乎肝脾二经。肝喜条达,太冲为肝之原穴,又是足厥阴之脉,所注为俞,疏肝行血,清泄肝热,袪瘀通络。脾主运化,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之交会,补脾之中兼补肝阴肾阳,滋阴益血。健运恢复,经脉通畅,祛瘀清热,血自固也。

附方  肝郁气滞,血热上攻,目赤胁痛取太冲、肝俞、 太阳、支沟、阳陵泉。下焦虚寒,行经腹痛取三阴交、气海、列缺。

操作  太冲:针直刺五分。灸三~五分钟。三阴交:针直刺五~九分。灸五~十分钟。

咳血咯血肺俞太渊宜审

浅释  咳血咯血多因肺病,或因热邪伤络,或因咳逆太甚,致肺气上逆,血随痰出。肺俞能调肺气,清虚热。太渊为肺之原穴,手太阴之脉所注为俞。又为脉会,祛风痰,理肺气,清肃上焦之气,肺气清则咳止,气顺利则血安。

附方  气逆咳嗽,痰中带血取肺俞、太渊、尺泽。

操作  肺俞:针斜刺五分。灸五~十五分钟。太渊:针直剌二~三分。灸三分钟。

呕血咳血心俞肝俞同攻

浅释  呕血咳血皆气上逆,血失常道溢出络脉。肝藏血,肝胆气旺则易怒,怒则气上,热伤络脉,气上逆则呕血咳血,心俞为心的背俞穴,养心安营,清热宁血。肝俞为肝的背俞穴,补营血,消瘀清热,肝气得舒,不横逆上冲,血即可止。

附方  心虚肝热,咳嗽带血取心俞、肝命、大椎、内关。

操作  心俞:针斜刺三分。灸五~十五分钟。肝俞:针斜刺五分,灸五~十五分钟。

月经不调自有地机血海

浅释  月经周规、经量、经色改变,并有症状出现,即月经不调。先期多忧思气结,久郁化火;后期多寒滞胞宮,运行无力;也有生育过度,失血劳倦脾肾两亏而前后至无定期。统血者脾,地机为脾经郄穴,能和脾理血,调燮胞宫。 血海为脾经穴位,能调血清血,宣通下焦。《百症赋》记: 妇人月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

附方  月经不调,时前时后取地机、血海、气海、列缺。
操作  地机:针直刺五~八分。灸三~七分钟。血海: 针直刺五~十分,灸三~五分钟。


漏血不止无不交信合阳
浅释  血来骤下为崩,淋漓不断为漏,崩久体虚可转为漏症,多因冲任损伤,肝脾失调,肝失条达,郁结生热,热迫血行,溢络而下。或思虑劳倦,脾不统血,致成漏症。交信为肾经穴位,阴跷郄穴,可培本固元,益气统血。合阳为 膀胱经穴位,膀胱与肾相表里,清热而宁血,主治崩中带下。《百症赋》记:少气漏血无不交信合阳。
附方  脾肾两虚,妇人漏血取交信、合阳、隐白。
操作  交信:针直刺四分。灸二~七分钟。合阳:针直刺七~十分,灸五~十分钟。


鼻衄二间极效
浅释  鼻衄指鼻出血。鼻为肺窍,鼻根两旁,上挟太阳经脉,下挟阳明经脉。风寒外束或内热伤肺,则气上外鼻, 或因阳明燥热,循经上逆伤络,血出鼻孔,致成鼻衄。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手阳明,二间乃手阳明之脉,所溜为荥,故疏散热邪,清泄阳明,导热下行,鼻衄可止。

附方  阳明燥热,上逆鼻衄取二间、迎香、风池、足三里。
操作  针直刺二~三分。灸三分钟。


牙衄合谷最良
浅释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为阳明经络所环绕,大凡牙齿出血,多是阳明邪热上攻,也有肾虚虚火上炎所致者。合谷为手阳明大盼经原穴,能清能散,滑泄肺热,宣散阳明,通调肠胃,邪热得清,牙衄可停。
附方  阳明郁热,牙龈出血取合谷、内庭、足三里、人 中。
操作  针直刺五~八分。灸三~七分钟。孕妇禁针灸。

月事不行照海灸
浅释  女子十四岁,天癸至,任脉通畅,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一月一行为月经正常。若因肝热煎熬,血枯经闭,或寒凝气滞,血滞经闭,皆月事不行,过期不至。照海为肾经穴位,八豚交会,通于阴跷,灸之温肾散寒,通经和营,月经可行。
附方  寒凝气滞,血滞经闭取照海、合谷、三阴交。
操作  针直刺三~五分,灸三~七分钟。


吐血不止尺泽攻
浅释  正常人之血,畅行经脉,充达肌肤,流通无滞,是为循经。一但失常,溢于经外,上逆则为吐衄。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欲止血必先调气,肺主一身之气,尺泽为太阴之脉,所入为合,主治气逆而泄,泄肺火,降逆气,清上焦之热,吐血可止。
附方 肺经蕴热,咳吐痰热取尺泽、肺俞、膈俞、足三里。
操作  针直刺五〜七分,灸三~七分钟。


迎香气户能治鼻衄不止
浅释  手阳明的经豚,起食指之端……上挟鼻孔。足阳明之脉,起于鼻旁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迎香为手足阳明之交会,通鼻窍,散风邪,清火气。气户为足阳明穴位,在胸部璇玑穴两旁各四寸,能调阳明之气。二穴俱阳明经穴,治鼻衄不止因阳明经热上攻者。
附方  阳明热邪上攻鼻衄取迎香、气户、上星、合谷、 内庭。
操作  迎香:针斜刺三分。气户:针直刺三分,灸五~十分钟。


十二井十宣能使气血通流
浅释  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滞血滞。指端是阴阳经络气血交接之处,人有突然气闭,血壅昏厥,不省人事,多因阴 阳气血不相顺接,如暑邪伤心,汗多昏厥。十二井(指手十二个井穴),十宣俱在指端,点刺出血,可泻十二经邪热, 交接阴阳气血,气行血调,流通自畅。
附方  暑邪伤心,昏厥不省取十宣、十二井、曲泽、委中、人中。
操作  针直刺一~三分,或点刺出血。灸依病情而定。


血崩漏血求大敦
浅释  妇女经血,非时而下,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为崩。发病势缓,血流量少,淋漓不断为漏。肝失条达,郁热内生,疏泄太过,致成崩漏,大敦为足厥阴之脉,所出为井,调经和营,清理下焦,肝气得条,自能藏血而不妄行。

附方  肝脾不和,崩漏下血取大敦、隐白、气海、三阴交。
操作  针直刺一~二分,灸三~五分钟。

调经行瘀曲池针
浅释  阳明多气多血,气滞则血滞。曲池乃手阳明之脉,所入为合,走而不守。风寒袭络,经脉失和,手臂前缘疼痛。曲池,能疏邪通络,利关节,祛风湿,调气血,气行则血不瘀,经血得调。
附方  阳明经脉失畅,上肢前缘疼痛取曲池、肩髃、合谷。
操作  针直刺八~十五分。灸三~七分钟。


吐血咳血有鱼际
浅释  吐血咳血气逆而成,倘肺清胃和气顺则无此患, 鱼际为手太阴之脉,所溜为荥,能泻肺中火气,疏肝和胃,清血热,肺清胃和热去血宁。
附方  肺胃有热,咳痰咳血取鱼际、尺泽、丰隆、内庭。
操作  针直刺二~三分,灸三分钟。


齿衄鼻衄求内庭
浅释  阳明之脉挟口环唇,肺气上通于鼻,阳明经邪热迫血上攻而齿衄;肺热上攻,血从鼻出为鼻衄。内庭为足阳明之脉,所溜为荥,通降胃气,和肠化滞,导热下行,血自安宁。
附方  牙龈肿痛出血取内庭、合谷、下关。
操作  针直刺三~五分。灸三~五分钟。


中极关元妇人血症为主
浅释  妇人血症不离肝脾,冲任损伤者也不少见。中极为任脉穴位,脐下四寸,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募穴,调经养血,调血室,温精宫,利膀胱,理下焦。关元为任脉穴位,脐下三寸,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滋补阴精,培 肾固元,温调血室,除阴分寒。二穴为妇人血症、调理下焦常用穴。
附方  寒凝气滞,月事不调取中极、关元、列缺、照海。
操作  中极:针直刺八分,灸三~七分钟。关元:针直刺八~十二分。灸五~十五分钟。


气海阴交施治功效亦同
浅释  气海为任脉穴位,在脐下一寸半,为生气之海, 振阳气,和营血,理经带,温下焦,祛湿浊。阴交为任脉穴 位,脐下一寸,任脉足少阴冲脉之会,主崩漏带下,月事不调。
附方  肝郁气滞,月事不调取气海、阴交、太冲、合谷。
操作  气海:针直刺八~十二分,灸五~十五分钟。阴交:针直刺八~十二分。灸五~十五分钟。


若能因症配合而施治,针到病除显奇功。

本文选自孙震寰、高立山《针灸心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穴性赋浅释:热门
简丨《针灸心悟·穴性赋浅释》虚门5 终结篇
穴性赋
子午流注针经
穴位归类 各个经络的要穴 针灸穴位歌诀
特效穴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