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穴性赋浅释:热门

热则清之,阴阳有别。

肺俞鱼除俱泻肺

浅释   邪热蕴肺,气失宣降。多见咳吐粘痰,气息喘促,胸痛胸闷,身热口渴,或鼻衄喉痹,舌质红,舌苔黄白,脉数。脉俞为肺的背俞穴,调肺气,清肺热。鱼际为手太阴之脉,所溜为荥,清肺热,利肺气。

附方   肺热咳嗽咽痛取肺俞、鱼际、少商。

操作   肺俞:针斜刺五分。灸五~十五分钟。鱼际:针直刺五~七分。灸三~五分钟。

少商尺泽刺出血

浅释   少商为手太阴之脉,所岀为井。点刺出血,能清肺热,利咽喉。又因肺朝百脉,针之可泄十二经气火之冲逆。尺泽为手太阴之脉,所入为合,泄肺火,清上焦。

附方   热伤肺络,咳吐痰血取尺泽、列缺、足三里。

操作   少商:针斜刺一分,或点刺出血。灸三~五壮。尺泽:针直刺五~七分,或点刺出血。灸五分钟。

阳明经热商阳二间连

浅释   大肠主司传导,其热则肛门热痛,大便臭秽或便脓血,脉数苔黄。经脉热证,龈肿齿痛,颈肿口臭。商阳为手阳明之脉,所出为井,清肺解表退热,疏泄阳明邪热。二间为手阳明之脉,所溜为荥,散热邪,利咽喉。

附方   阳明经热,龈肿齿痛取二间、曲池、下关、内庭、足三里。

操作   商阳:针斜刺一分,或点剌出血。二间:针直刺二~三分。灸三分钟。

解表经渠与列缺

浅释   肺主皮毛,若寒邪束表,则肺失宣降,致气逆咳嗽。经渠为手太阴之脉,所行为经,疏通肺气,散寒解表。列缺为手太阴之络穴,别走阳明,八脉交会,通于任脉,宣肺祛风。

附方   寒邪束表,气逆咳嗽取列缺、肺俞、大椎。

操作   经渠:针直刺一~二分。列缺:针斜剌二~三分。灸三~七分钟。

合谷不但清气分

浅释   合谷为大肠原穴,清轻走表,其性升而能散,专走气分,发表解热,疏散风邪,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为清上焦气分常用穴。

附方   肺气不利,鼻塞不畅取合谷、迎香。

操作   针直刺五~八分。灸三~七分钟。孕妇禁针灸。

且清头面诸窍热

浅释   合谷若配曲池,二穴具属阳明,曲池走而不守, 合谷升而能散,合而清热散风,以其轻清上浮,为清上焦妙法。头为诸阳之会,耳目口鼻咽喉为清窍,合谷之轻载,曲池之走,升于头面诸窍,发挥清散作用。何窍有病,再配治何窍之穴,则力专而效速。

附方   阳明热邪上攻,龈肿齿痛取合谷、曲池、下关、颊车。

操作   针直刺五~八分。灸三~七分钟。孕妇禁针灸。

解溪厉兑足三里

浅释   解溪为足阳明之脉,所行为经,扶脾化湿滞,清除胃中热。厉兑为足阳明之脉,所出为井,和胃清神气,疏泄阳明热。足三里为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理脾和胃,通肠消滞。

附方   胃气不和,失眠多梦取厉兑、足三里。

操作   解溪:针直刺五~七分。灸三~五分钟。厉兑:针斜刺一分。灸三~五壮。足三里:针直刺五~十三分,灸五~十五分钟。

中脘内庭清胃热

浅释   中脘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胃之募穴, 腑会中脘,化湿滞,理中焦,和胃气,调升降。内庭为足阳明之脉,所溜为荥,通降胃气,和肠化滞。若传导失职,中焦停滞,积而化热,口渴欲饮,身热,大便干,胃热上逆,食入即吐。以上穴位,通肠化滞,消导和中,腑气得通,胃热能清。

附方   食滞中魚,大便干燥取中脘、天枢、内庭、足三里。

操作   中脘:针直刺十~十五分,灸五~十五分钟。内庭:针直刺三~五分。灸三~五分钟。

肝俞脾俞同胃俞

浅释   肝俞可消凝瘀,祛肝胆湿热。脾俞能扶土袪水湿,理脾助运化,胃俞可调中和胃气,化湿又消滞。

附方  脾虚肝旺,食后腹胀取肝俞、脾俞、胃俞。

操作   肝俞:针斜刺五分。灸五~十五分钟。脾俞:针斜刺五分。灸五~十分钟。胃俞:针斜刺五分。灸五~十五分钟。

泻肝又泻五脏热

浅释   肝阳亢盛太过,引动肝风,其症状有胸满胁痛, 呃逆头痛,目赤目眩,发痉,口㖞瞩瞤动,筋脉动惕。肝俞可泻肝热以利肝胆。肝俞、脾俞、胃俞,能化湿消滞,通降肠胃,调理肝牌,以使清升浊降,则五脏热可清。

附方   肝胆有热,心烦易怒,口苦目眩取肝俞、胆俞, 太冲,阳陵泉。

操作   同前。

清心神(门)(里)(俞)少府

浅释   心主神明,邪热攻心,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热盛则昏迷谵语。热邪伤络,则吐血衄血。心经经气阻滞时,上肢后缘疼痛。舌为心之苗,心火上炎,故口舌生疮、重舌木舌。神门为手少阴之脉,所注为俞,又是心经原 穴,清心热,凉营血,安神宁心。通里为手少阴之络穴,别走太阳,熄风和营,宁心安神。心俞为心的背俞穴,清心安神。少府为手少阴之脉,所溜为荥,清心热,除心烦。

附方   心虚有热,失眠头晕取天柱、神门、足三里。

操作   神门:针直刺三~四分。灸三~五分钟。通里:针直刺三~四分。灸三~五分钟。心俞:针斜刺三分,灸五~十五分钟。少府:针直刺二~三分。灸三~五分钟。

行间则清肝肾热

浅释   脾藏血,肾藏精,具在下焦,肝肾同源,阴虚肝则易旺,肝旺多肝肾俱热,清肝热亦能清肾热。行间为足厥阴之脉,所溜为荥,泄肝火,凉血热,清下焦,熄肝风。

附方   肝热经血过期不止取行间、气海、列缺、三阴交。

操作   针斜刺五分。灸三~五分钟。

大椎陶道退热兼解表

浅释   外邪束表,营卫失调,故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大椎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能通一身阳气,疏三阳经表邪。营卫得调,表证可解,寒热可退。陶道为足太阳督脉之会,疏表邪,清肺热。

附方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取大椎、曲池、合谷、风池。

操作   大椎:针直刺五分。灸五~十五分钟。陶道:针斜刺五分,灸三~七分钟。

三阴交平肝而清血

浅释   阴虚则肝旺,肝藏血,脾统血。三阴交乃肝脾肾三阴经之交会,滋肾阴而平肝热,血热可清。脾统血,三阴交健脾运,气滞得通,则血热可去。

附方   肝胆有热,漏血淋漓取三阴交、气海。

操作   针直刺五~九分。灸三~十分钟。

间使内关清心包

浅释   心包代心用事,心包受热则心悸失眠,神昏谵语。间使为手厥阴之脉,所行为经,调心气,清神志。内关为手厥阴之络穴,别走少阳。八脉交会,通于阴维,清心包,疏三焦,和胃安神。

附方   心包有热,心神恍惚,烦躁不安取间使、丰隆、太冲。

操作   间使:针直刺五~七分。灸三~七分钟。内关:针直刺五~七分。灸三~七分。灸三~七分钟。

又能解散胸中热

浅释   心包的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内关、间使俱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穴位,间使能祛胸膈痰瘀,疏厥阴与少阳邪气。内关宽胸利膈清热,有“心胸内关谋”之谚。

附方   心胸有热,恶心欲吐取内关、中脘、足三里。

操作   同前。

清血少冲少泽连血海

浅释   心主血,少冲为手少阴之脉,所出为井,开心窍,泄邪热,清血分,醒神志。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热移于小 肠,小便赤痛。小肠热上窜于心则口舌生疮。少泽为手太阳之脉,所出为井,清心火,散郁热。脾统血,血海为脾经穴位,调血清血,宣通气血。

附方   血分风热,皮肤丹毒取血海、曲池、足三里。

操作   少冲:针斜刺一分,或点刺出血。灸三~五壮。少泽:针斜剌一分。灸三~五壮。血海:针直刺五~十分 (不可过深)。灸三~五分钟。

太溪养阴而清热

浅释   肾为水火之脏,阴虚则内热,虚火上炎,故有头晕耳鸣。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无力,筋骨酸软,太溪为足少阴之脉,所注为俞。肾经原穴,滋肾阴,退虚热,故头晕耳鸣、腰酸骨软可逐渐减轻。

附方   阴虚虚火上炎,头晕耳鸣取太溪、天柱、翳凤。

操作   针直刺三分。灸三~七分钟。

三焦有热支沟清

浅释   三焦为六腑之一,司一身之气化,热甚则行气化水之职失司,症见身热气逆、尿少浮肿。支沟为手少阳之 脉,所行为经,清三焦,通府气,降上逆火气,气行水化, 浮肿可消。

附方   气化失常,水湿下注,下肢肿胀取支沟、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   针直刺五~八分。灸三~七分钟。

肠胃有热天枢平

浅释   肠胃积滞,则郁热内生,或泻下黄臭,或痢下赤白。热邪循阳明经上逆,龈肿齿痛,颈肿。天枢为大肠募穴,疏泻大肠,理气化滞,府气通,积滞祛,热邪可平。

附方   肠胃有热,大便燥结,矢气恶臭取天枢、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操作   针直刺五~十分。灸五~十五分钟。

胃热生痰丰隆化

浅释   水谷之精微,不能转化为人身之气血,被热邪灼熬为痰。丰隆为足阳明之络穴,别走太阴,其性通降,引热从阳明下行,而且太阴湿土以润下,故不但泻其实,且能化痰热。

附方   肺胃有热,咳吐黄痰取丰隆、列缺、中脘、脾俞。

操作   针直刺五~十二分。灸五~十分钟。

心胃有热上脘浇

浅释   心胃有热,痰热蒙心,轻则心烦失眠、口渴欲冷饮,重则癫痫花乱。上脘为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能理脾 胃,化痰热,疏气机,宁神志。

附方   痰热上攻,心烦不安取上脘、天枢、内关、丰隆。

操作   针直刺八~十二分。

身热曲池有特效

浅释   曲池为手阳明之脉,所入为合,清散风热,调理上焦,其性走而不守,游走通导,故能散风逐湿、清泄风热。配大椎、合谷,干旋首卫,清解表热。若系阴虚发热, 又可配三阴交、内关等穴,以养阴淸热。

附方   外感发热,身痛怕冷取曲池、大椎、合谷。

操作   针直刺八~十五分。灸三~七分钟。

其功则在清气分

浅释   气有余便是火,阳朗多气多血,曲池为手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合之所治,皆主逆气,可泄阳明经气火上逆。曲池走而不守,轻清走表,专达气分。

附方   同上条。

操作   同上条。

清肠热有小肠俞

浅释   小肠有热,尿赤涩痛,心烦口渴,口舌生疮,舌质红,脉数,甚则小便带血。小肠俞为小肠的背俞穴,理小 肠,化积滞,别清浊,调膀胱,使热从小便下行。

附方   心热下移小肠,小便涩痛取小肠俞、气海、三阴交。

操作   针直刺五~十分。灸五~十五分钟。

丝竹空清头目热

浅释   肝开窍于目,肝热则目赤。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至目外眼角。丝竹空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位, 在眉梢外侧陷中,散风止痛,清火泄热,通调三焦气机,清泄肝胆之热。

附方   少阳风热,目赤疼痛取丝竹空、攒竹、外关、阳陵泉。

操作   针横刺三分(沿皮刺)。

脾热大都阴陵泉
浅释   脾为湿土,受热则湿热互蒸,脘痞不舒,身重困倦,口腻而粘,不欲饮食,恶心欲吐,尿色发黄。大都为足太阴之脉,所溜为荥,能清热利湿,利气消胀。阴陵泉为足太阴之脉,所入为合,运中焦以化湿滞。二穴共凑利湿清热之功。
附方   湿困脾土,腹胀身重取阴陵泉、气海、足三里。
操作   大都:针直刺一~二分。灸三~五分钟。阴陵泉:针直刺五~八分。灸三分钟。


阴陵还能清胸热
浅释   胃之经络,向下通过胸膈;脾经上行通过横膈。脾与胃相表里,脾胃有然,上逆心胸则胸热。阴陵泉为足太阴之脉,所入为合,主逆气而泄,泻脾胃之热而清心胸热。
附方   心网郁热,胸闷尿涩取三阴交、阴陵泉、气海、列缺。
操作   针直刺五~八分。灸三~五分钟。


涌泉治余热不解
浅释   肾为水火之脏,病后肾水不足,阴虚火盛,此为虚火。或热病后,大热已退,阴分不足,馀热不尽,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法。涌泉为足少阴之脉,所出为井,能滋肾水,降阴火,引火归原,以达养阴清热。
附方   肾虚,虚火上扰,牙痛取涌泉。
操作   针直刺三~五分。灸三~七分钟。


尤能清肾治热厥
浅释   肾阴不足,相火妄动,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涌泉为足少阴之脉,所出为井,清肾热,降阴火,宁神志,苏 厥逆。
附方   同上条。
操作   同上条。


阴虚发热命门灸
浅释  命门为督脉穴位,十四椎下,培元补肾,疏经调气,灸之引火下行,治阴虚发热。
附方   肾虚腰酸腰痛取命门、肾俞、委中、太溪。
操作   针斜刺五~八分。灸五~十五分钟。


退热冲阳刺出血
浅释   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胃热则五脏六腑易热,阳明又为多气多血,故多热证。冲阳为胃之原穴,化湿滞,清肺 热,导热下行,胃腑通降,热邪可退。
附方   胃热攻心,发狂奔走取冲阳、内庭、后溪、间使。
操作   针直刺三分避开血管(出血是泻法的另一种), 灸三灸五分钟(不可多灸)


委中出血清热毒
浅释   委中为足太阳之脉,所入为合,穴居腘中,在大血管处,刺出血能故出暑湿风热毒秽,如霍乱而阴阳气不相接续,刺出血能宣气通血脉,接调气闭。祛风湿解暑秽,清热毒,治疮疡。
附方   夏日中暑,上吐下泻取委中、曲泽、内关、足三里。
操作   针直刺八~十五分。或点刺出血。


还能清泄四肢热
浅释   血热则四肢亦热,血热过盛成毒,四肢易生疮疖,委中清血热,通四肢经气,故散泄肢热,消肿治疮。
附方   血热四节疮疖取委中、曲泽、血海、足三里。

操作   同前。


身热烦渴心包热
浅释   心包代心用事,心热症状与心包络热的症状相近。心火炽盛,面红目赤,五心烦热,口燥唇裂,舌碎糜破,甚则神明无主,哭笑无常,谵语神昏,抽搐吐血等。
附方   同下条。
操作   同下条。


劳宮曲泽刺出血
浅释   劳宮为手厥阴之脉,所溜为荥,性清善降,理劳损气滞,开七情郁结,大能清肺膈之热,导火腑下行之路;曲泽为手厥明之脉,所入为合,有袪烦热、涤邪秽之力,身热心乱神昏,皆其所宜。
附方   中暑恶心,呕吐身热取曲泽、委中、内关。
操作   劳宫:针直刺三~五分。灸三~七分钟。曲泽:针直刺五~八分,或点刺出血。灸三~七分钟。


头脑有热求百会
浅释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气上充,有热则清窍不 利,头晕耳鸣,口苦咽干。百会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熄肝 风,潜肝阳,举阳气下陷,清阳明燥热,散风热于上,可治中风、头痛、癫狂诸疾。
附方   肝热上冲,头晕目眩取百会、风池、上星、合谷、太冲。
操作   针横刺三分。灸五~二十分钟。


后溪大杼清表热
浅释   后溪为手太阳之脉,所注为俞,八脉交会,通于督脉,能散表热,固表分。大杼为手足太阳之会,骨会大杼,能祛风邪,解表分。二穴宣散太阳经气,清除外邪表热。
附方   外感风寒,腰背疼痛取后溪、申脉、大椎、大杼。
操作   后溪:针直刺五~七分。灸三~七分钟。大杼:针斜刺五分。灸五~十分钟。


胸背烦热内关大陵心俞膈俞可针
浅释   胸背之间,心肺之域,心主血脉,而肺主气。烦热者,心中有热,心包代心受邪。内关为手厥阴之络穴,别走少阳,八脉交会,通于阴维,清心包,疏三焦,宽胸理气,和胃安神。大陵为手厥阴之脉,所注为俞,乃心包络原穴,清心宁神,和胃宽胸,凉营清血。心俞可养心安神,清神宁志。膈俞为血会,清血热,和胃宽胸。
附方   心胸闷热,烦躁易急取心俞、内关、足三里。
操作   内关:针直刺五~七分。灸三~七分钟。大凌:针直刺五~七分。灸三~七分钟。心俞:针斜刺三分。灸五~十五分钟。膈俞:针斜刺五分。灸五~十五分钟。


肚腹闷热三里内庭天枢大俞(俞)可清
浅释   脾胃大肠居肚腹中,升降失调,传导失畅,则郁滞而生热。足三里为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理脾胃,调中 气,和肠化滞。内庭为足阳明之脉,所溜为荥,通降肠胃, 利肠化滞。天枢为大肠募穴,疏调大肠,理气化滞。
附方   传导失畅,肚腹闷热,二便不畅取中脘、天枢、气海、大肠俞、足三里。
操作   足三里:针直刺五~十三分。灸五~十五分钟。 内庭:针直刺三~五分。灸三~五分钟。天枢:针直刺五~十分。灸五~十分钟。大肠俞:针直刺七~十分。灸五~十五分钟。


恶心呕吐中暑热金津玉液刺出血
浅释   夏日中暑,暑热多伤心气,心失所主,神志无依。暑又挟湿,多困脾土,而升降失司,清浊相干,乱于中 焦,胃脘不适,上吐下泻。舌下两边紫血管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浅刺出血,清心火,降胃热,止呕吐。
附方   中暑心烦,恶心呕吐取金津、玉液、内关、足三里。
操作   点刺出血。


若泄五脏六腑热则求脏腑诸(背)俞穴
浅释  五脏属阴,有热当清,六腑属阳,有热当泻,五脏六腑之热,各有脉舌症因。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输穴,脏腑有病,俞穴则有压痛或敏感,五脏有病多取背俞穴,俞穴多与募穴相配,治疗脏腑慢性病。背俞又可治与本脏有关的器官的病,如肝俞可治目疾,因肝开窍于目。
附方   大便积滞,小便不畅取大肠俞、天枢、中极、上巨虚。
操作   针斜刺十四椎以上两旁俞穴,针五分(厥阴俞, 心俞,督俞针三分),或十四椎以下两旁俞穴,针五~十分(包括肾俞)。灸依病情五~十五分钟。


脏热当清,府热当泻,审症清楚,随经选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穴性赋浅释:血门
简丨《针灸心悟·穴性赋浅释》虚门5 终结篇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及白话版
一穴速治坐骨神经痛-
转载“倪师针灸”课堂笔记
段氏脏腑针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