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中医总结的失眠方6首

作者 周洪进 杏林墨香文章

除痰安寐汤



【组成】珍珠母(先下)60g,葛根30g,青礞石(先下)30g,合欢皮15g,北柴胡10g,枳实10g,制南星6g,首乌藤3g。

【功能】去痰(无形)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

【主治】神经衰弱及神经官能症。

【用法】珍珠母、青礞石二药,先放入水中煎沸半小时,然后纳入其余诸药。因此二味为介类及矿物药,非久煎不能奏效;余可按常法煎取浓汁约150ml,煎两次,分两次服用,距离吃饭约1小时,前后均可。

【加减】抽搐动风者:加羚羊角(以水牛角代替)面(分冲)1g,以清肝息风;头痛甚,中医称为痰厥头痛者:加赤芍30g、钩藤30g、白蒺藜15g、菊花10g,以舒挛镇痛;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12g、生大黄6g,以润肠通便;狂言乱语、躁动不宁、幻视幻听者:则其病已由量变到质变,属于癫狂之症,所谓“精神分裂症”之类,加菖蒲10g、远志6g,以豁痰开窍。外加“礞石滚痰丸”6~9g,上午1次服下,下午可能泻下2~3次不等。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为此药起作用时,可见腹痛泻下,影响睡眠,反滋病变。

【解析】此方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学家印会河创立。印会河认为,神经衰弱主要责之心(藏神)、肝(藏魂)火盛,蒸湿生痰,痰火交郁,故而发生心烦不寐,或寐则乱梦纷纭,大脑基本上得不到休息,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人非铁石,大脑更是精密度最高的器官,久之则变症百出。因此,将神经衰弱称为“神志病”,意即由“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喜、怒、思、忧、恐)等相互交杂、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疾病。这种病,痰浊为之标实,少睡多梦为主症,愈此则诸症减轻。故特以去痰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立法,创立除烦安寐汤。其立意高深,用药独到,疗效卓著,堪称妙剂。

(扫描上方二维码,一键下单)



潜阳宁神汤



【组成】首乌藤30g,生赭石(研)30g,生牡蛎25g,熟枣仁20g,生龙骨20g,生地黄20g,玄参20g,柏子仁20g,茯苓15g,远志15g,川黄连10g。

【功能】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神经衰弱。症见心烦为寐,惊悸怔忡,口舌千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加合欢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加百合20g、麦冬15g、五味子10g;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

【解析】此方是第一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张琪创立。《黄帝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临证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不寐一病临床颇为多见,病机亦错综复杂有心脾两虚者,有胆郁痰扰者,亦有胃气不和者等等。临床上尤以阴虚阳亢、心肾不交者居多,往往缠绵难愈,难以骤效。久不得寐,热必耗伤心阴,使心阳更亢,复不得入于阴,又不成寐。张氏即是基于此而立潜阳宁神汤。

此方黄连以清心火;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龙骨、牡蛎、赭石潜镇阳气;茯苓、柏子仁、酸枣仁、远志、首乌藤养心安神。其中黄连直折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其立意深远,法理清晰,用药精当,奇妙方也。



柴胡枣仁汤



【组成】柴胡10g,黄芩10g,白芍10g,百合20g,酸枣仁20g,五味子15g,知母10g,川芎10g,茯苓15g,党参10g,大枣5枚,甘草3g。

【功能】养血柔肝,清热安神。

【主治】神经衰弱。症见失眠多梦、神疲乏力、头晕头痛、记忆力差、心情烦躁。兼症可见两胁胀痛、心情郁闷、胆小易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混匀,分中午和晚上临睡前两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

【加减】心情急躁者:加黄连、栀子;失眠较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合欢皮、菖蒲、远志、琥珀粉;神疲乏力者:加白术、仙鹤草、五加皮;大便干结者:加大黄;纳呆乏味者:加乌梅、焦三仙、焦山楂;两胁胀满者:加香附、枳壳;月经不调者:加当归、益母草等。

【解析】此方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学家谢海洲所创立。谢海洲指出,神经衰弱是由于长期或严重的精神刺激,用脑过度,心情不畅,病后体虚等引起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的一种常见疾病。谢海洲在总结前贤治疗本病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创制此方。

方中白芍、知母、百合为甘寒之品,崇阴以制火,滋阴以清热,使肝木得养,肝体柔润,热清神安,阴阳平衡;酸枣仁、五味子酸以收之,敛其太过,以酸补肝;肝急欲缓,以甘草、党参、大枣之甘,以缓其急;肝胆有热,以柴胡疏肝清热,条达肝气。诸药合用,具有养血柔肝,清热安神之功。



挹神汤



【组成】生石决明(先煎)20~45g,生牡蛎(先煎)15~30g,生龙骨(先煎)15~30g,生地12~18g,生白芍10~15g,炒黄芩10g,茯神(苓)15g,香附10g,远志9~12g,炒枣仁12~20g,白蒺藜9~12g,合欢花6g,首乌藤15g。

【功能】养阴柔肝,潜阳安神。

【主治】神经衰弱。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亢旺所致的头痛、头晕,急躁易怒,失眠健忘,心悸不宁,阵阵轰热,心烦出汗,情绪不振,悒悒不乐,遗精滑精,腰酸腿软,不耐作劳,舌苔薄白,脉象细弦等症。

【用法】将指定先煎的药物先煎煮20分钟,然后加凉水,放入其他药物同煮,二煎共取汁300ml,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加减】肝血虚者:加当归6~9g、阿胶(烊化)6~9g;急躁易怒者:加生赭石(先煎)20~30g、灵磁石(先煎)20~30g、白蒺藜10g;头晕明显者:加泽泻30g、钩藤20~30g;悒悒不乐,精神不振者:加厚朴花10g、玫瑰花5g、佛手片6g,加重合欢花之量;肝火旺,口苦口渴,舌红,目赤,多怒,大便干结者:加龙胆草6g、芦荟1~2g、青黛(布包)6g、木通5g,并加重生地、黄芩的用量;肝肾阴虚,梦遗失精者:加山萸肉6~9g、天门冬10g、玄参15g、泽泻12g、金樱子10g;心火旺而失眠多梦者:加川连6g、竹叶3g、莲心3g、甘草10g;心血不足而心悸不宁者:加麦冬10g、丹参12~15g、柏子仁10g;心脾不足,消化不良,四肢倦怠,大便溏软者:加炒白术10g、芡实米12g、龙眼肉10g,茯苓改为30g;大便溏泄者:去生地,加肉豆蔻10g、车前子(布包)12~15g;心肾不交者:加灵磁石(先煎)20~30g、磁朱丸(布包煎)6g、交泰丸(川黄连、肉桂)6g同煎;心肝血虚,神魂不宁而失眠严重者:加生赭石(先煎)15~25g,改炒枣仁(先煎)30g、白芍为15g,加重生牡蛎用量。

【解析】此方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创立。方中生石决明、生牡蛎咸凉清热,益肝阴,潜肝阳,收浮越之正气,为主药;生地、白芍补益真阴,滋水涵木,凉血生血,柔肝安脾,为辅药;首乌藤滋益肝肾,交合阴阳,合欢花解郁安神,酸枣仁养肝助阴,宁心敛汗而安神,远志交通心肾,白蒺藜散肝郁,祛肝风,共为佐药;香附为阴中气药,引血至气分,增强诸药活力,兼能理气解郁,黄芩泻肝胆火,益阴退阳,共为使药。诸药合和,共达养阴柔肝、潜阳安神、交通心肾之功。

根据“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凡西医诊断的神经衰弱以及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狂躁症等,具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者,均可使用此方加减治疗,可收满意疗效。



补血养心安神汤



【组成】丹参30g,炒酸枣仁30g,炒柏子仁15g,炙远志10g,茯苓30g,五味子10g,黄连3g,肉桂15g,麦门冬10g,合欢皮15g,首乌藤30g,珍珠母30g,郁金12g,石菖蒲10g,生龙骨(先下)30g,生牡蛎(先下)30g,百合30g。

【功能】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神经衰弱。症见失眠,心悸,心烦,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沉细弦无力,心血不足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解析】此方是第一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颜正华的临床验方。颜正华认为,此方所治之证为心血不足,治疗当补血养心安神。故方中以丹参补血养心;炒酸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茯苓、合欢皮、首乌藤养心安神;五味子收敛心气;黄连清热;肉桂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麦门冬生津;郁金清心安神,又行气使补而不滞;石菖蒲开窍醒神;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由此,心血得养,心神得安。



百麦安神饮



【组成】淮小麦30g,百合30g,首乌藤15g,莲肉15g,大枣10g,甘草6g。

【功能】益气养阴,清热安神。

【主治】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以神志不宁,心烦急躁,悲伤欲哭,失眠多梦,善惊易恐,心悸气短,多汗,时欲太息,舌淡红或嫩红,脉细弱或细数无力为主症,中医辨证属心阴不足,虚热内扰,或气阴两虚,心神失养者。

【用法】诸药以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至500ml,煮沸20分钟,滤汁,存入暖瓶内,不计次数,作饮料服用。

【加减】兼气郁者:加合欢花30g;兼痰浊者:加竹茹9g、生姜6g。

【解析】此方是第一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路志正创立。路志正认为,神经衰弱及神经官能症的发生,主要因思虑过度,心阴暗耗;或久病不愈,阴血耗伤;或劳心伤脾,气血两亏,致使心失所养,心神不安,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心,不时可涉及肺、脾、肝三脏。此症不是脏腑形体的实质病变,而属其功能失常,临床以虚多邪少者多见,且一般病程较长,故治疗上不能孟浪从事,急于求成。如因其虚而用重剂滋补,不但药过病所,且可引起诸如胸闷脘痞、腹胀纳呆等不良反应;如因其有邪而攻之,亦会进一步损伤正气,加重病情。所以必须从虚多邪少,功能失常这一点着眼,缓缓为之,以清淡、轻灵、活泼、流动之品,斡旋其枢机,调整其功能,补虚而不助邪,祛邪而不伤正。

此方甘草、淮小麦、大枣益心脾之气;百合、莲肉、大枣养血和营。其中百合微寒之性清内蕴之虚热,莲肉、首乌藤、百合、大枣、淮小麦诸药均有安神定志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养心阴、益心气、清虚热、缓诸急、安神定志之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头条
治神经官能症秘方(方23首)
神经衰弱 ☆☆☆☆☆
失 眠--名医屡效方
治神经官能症秘方集 2
失眠特效秘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