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证一得——呃逆案

梁某,男,53岁,潮州人。患者诉半个月前受凉后出现打嗝,呃逆。曾经有过类似发作病史,最长连续打嗝时间超过三个月。刻诊见呃逆频发,约30秒发作一次,连呃不止,口不渴,舌淡,苔润稍白,左寸关柔而沉,尺脉沉,右寸关举按有力,稍有流利。病人甚为苦恼,急来求诊。

辨证:肺脾不足,中焦虚寒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主方:丁藿小青龙加减:

桂枝10、麻黄10、干姜10、细辛10、炙甘草10、五味子10、半夏10、藿香10、丁香10、白芍20、党参20、砂仁10、白术10、七剂。

患者服药三剂后,其妻过来诉,患者明显好转,打嗝频率明显缓解,嘱继续服用,五剂服完来诉打嗝消失,并跟踪至今未有复发。

殷师曰:逆气上冲,总为饮停心下之常见证候之一。心下者,胸膈与上脘之位,阴阳交汇之处也。太阳经秉天之阳气,承身之君火、相火之助,于此处温养脏腑,行阴阳交通之职。若心下素有寒饮,或外寒内入,郁于太阳,或失治伤阳,或冷饮助阴,则太阳被遏,水饮内聚,停于心下。于是阳不入阴而外窜,气不顺达而逆行,呕逆、哕呃等上逆之证,因之而起矣。太阳者,寒水之经,故太阳经乖异,寒饮之证频起,哕逆之病屡作也。

曾按:“哕”在宋之前医籍中,皆谓之呃逆,即今之“膈肌痉挛”,自宋之后,谓指“干呕”。该案发病连续半个月,舌淡,苔润白,左脉无力,是为寒象,右寸偏滑,是为痰饮,故用小青龙温肺脾之饮,振肺脾之阳,使阴霾自散,丁藿降胃之浊,用四君补肺脾之虚,理肺脾之湿,盖固其本,兼治其标,方证相应,切中病机,效如桴鼓。

《伤寒论》380条辩哕证“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其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本条论及哕者,其病机实为肝胃两寒也,方药当用吴茱萸汤。

又381条“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本条又论及“哕”,症见腹满,并须观察其大小便,以方药论之,病机为寒者,阳虚水泛,可用真武汤;病机为热者,水热互结,可用猪苓汤;寒热不显者,兼小便不利可用五苓散。若大便不利者可用承气汤类方。即呃逆之证方药选用须视其病机可选用吴茱萸汤、真武汤、猪苓汤、五苓散、橘皮竹茹汤、旋覆代赭汤,承气类方,医者临证须辨识明晰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细辛篇
第五节 呃逆
呃逆1
中医讨论----医源世界
中医内科学教材
引用 参透张仲景内心世界————————伤寒六态大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