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视频】郝万山教授:厥阴方治疗''冠心病''加减法

华医世界

本视频摘自第六期“讲透经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班武汉站,

首都国医名师郝万山教授讲授的“厥阴病篇证治述要”课程中的精彩内容。

本文为精彩内容选取,

经方大家陆渊雷称伤寒厥阴篇为“千古疑案”,

其证或寒或热,或虚或实,寒热错杂,杂凑成篇,无可研究。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郝万山教授一起来学习这“千古疑案”。

课程内容精彩放送

厥阴病的病位和相关生理

【病位】肝、肝经、心包、心包经

(赵开美版《伤寒论》将《辨厥利呕哕病脉证并治》附入了厥阴病篇,附入的内容病位不一定都在肝和心包。)

【生理】

脏:

肝藏血而主疏泄,内寄相火;

心包为心之外围,内寄相火;

经脉:

足厥阴肝经从足至头,和督脉交于巅顶。

手厥阴心包经从胸走手。

厥阴病的分类和证治

1

邪由少阴传来——厥阴危重证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338)

脉微:轻摸无脉,重按脉瘪。此为少阴真阳虚衰,脉道鼓动无力之象。

“其人躁无暂安时”因人体真阳虚衰,虚弱的阳气奋力与阴寒相争,争而无力时出现的躁扰不宁。

脏厥:五脏六腑真阳皆衰竭,为外感病的终末期。

此证仲景未出治法。

2

外寒直接侵犯厥阴经脏

(1)寒伤厥阴之经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主之”(351)

当归四逆汤的组成:

当归三两(15g),桂枝三两去皮(15g)

芍药三两(15g),细辛三两(15g)

炙甘草二两(10g),通草二两(10g)

大枣二十五枚擘(8枚)

注:初学者临床应慎用细辛,建议3g起用。

另:经考证通草在唐中期以前指的是川木通,在此处并不适用,现认为是通草,也无用,改为鸡血藤。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①冻疮的治疗和预防,内服、外洗。临证抓三个特点:冷、痛、血虚

②雷诺氏综合症(肢端动脉痉挛症)

③痛经、疝气痛、胁痛、头痛,属寒凝肝脉伴血虚者

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寒湿凝滞伴血虚者

⑤冠心病心绞痛,配生蒲黄、石菖蒲、炙远志

⑥坐骨神经痛,加川牛膝、地龙;久痛加桃仁、红花,寒甚加附子

⑦大动脉炎(无脉症),加黄芪、姜黄

(2)寒伤厥阴之脏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吴茱萸汤的组成:

吴茱萸一升洗(9g),人参三两(9g)

生姜六两切(18g),大枣十二枚擘(4枚)

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

①神经性呕吐、幽门痉挛、慢性肠胃炎、胃溃疡、辨证属于肝胃两寒者。

②吐涎沫(消化道肿瘤术后、过食冰冻食物后、贲门失弛缓症等吐涎沫皆可辩证使用)在《伤寒论》中理中汤、四逆汤皆可治疗吐涎沫、多涎唾。注意辩证区分。

③头痛、巅顶痛,夜间疼痛剧烈者。

(3)厥阴经脏两寒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组成:

当归三两(45g),芍药三两(45g)

炙甘草二两(30g),通草二两(30g)

桂枝三两去皮(45g),细辛三两(45g)

生姜半斤切(125g)

吴茱萸二升(140g),大枣二十五枚擘

注:古时酒分为事酒,白酒,清酒三种,清酒是规格最高的酒,冬酿夏成,是用来祭祀供奉神灵的用酒。

在此用清酒煮药主要是增强该方温通经脉的作用。

现今常用绍兴黄酒或醪糟酒代替清酒使药物中溶于乙醇的有效物质溶出。

3

寒邪郁遏厥阴相火所致诸证

(1)热证

寒邪郁遏厥阴相火,相火郁极乃发。阳有余便是火,从而出现厥阴热证。

阳热上伤阳络——汗出,喉痹(334),呼吸吞咽困难,咽喉疼痛,即为喉痹。仲景未出治法,今用清热解毒利咽之法

阳热下伤阴络——便脓血(334)仲景未出治法,今用白头翁汤。

阳热泛溢肌肤——身发痈脓(332)仲景未出治法,今用仙方活命饮。

阳热不去——热不罢、热不除(332、341)

(2)寒热错杂证(326、328)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

消渴:阳复太过以后,消烁津液,口渴能饮,喝完并不解渴,喝完大量的水,仍渴。

气上撞心:自觉有股热气往上顶,厥阴郁火上冲的表现。

饥而不欲食:肝热犯胃,胃热消谷善饥。阴寒未退,脾寒不欲食。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蛔虫,寄生于小肠,喜温避寒,好钻孔。对其外环境的变化异常敏感,当人体出现上热下寒的内环境紊乱时,蛔虫上涌,故凡有吐蛔史,均提示其内环境发生了上热下寒的紊乱。

注:现在市场上没有乌梅丸,用乌梅汤。

乌梅汤方义:

主药:乌梅醋泡,增其酸性,平抑蛔动,益阴柔肝,敛阴涩肠。

蜀椒、细辛辛辣,杀虫伏蛔,散寒通阳。

黄连黄柏苦寒,下驱蛔虫,泄热止呕。

附子、干姜、桂枝辛热扶阳祛寒。

人参、当归补气养血。

米饭、蜂蜜和胃缓急。

(3)厥热胜复证和自愈证

阳气时进时退,见厥利和发热交替。发热为阳气进,厥利为阳气退。

张仲景用发热与厥利的天数对比,来判断阳气的盛衰和病症的预后。(331、334、336、341、342、332)

归纳总结

厥阴病篇应当有的内容:

1.外寒伤厥阴经

①当归四逆汤证

②吴茱萸汤证

③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2.外寒郁遏厥阴相火,相火郁极乃发,阳复太过:

上伤阳络出现喉痹,下伤阴络出现便脓血,外溢肌肤出现身发痈脓,同时热不退。仲景均为指出用法,后世用清热解毒利咽等方法治疗。

3.寒热错杂证,如胆道蛔虫症。

4.厥热胜复证

附入内容:

辨厥利呕哕病脉证治

(一)辨厥证

【厥证提纲】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不相顺接:不能循环于手足。

1.热厥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335)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350)

热厥里热成实,厥应下之,应用大柴胡汤。若反发汗,更助里热,口腔多发溃疡。热厥;里热未成实者,用白虎汤。

2.寒厥(353、354、340)四逆汤一类

寒厥热厥聊一聊

寒厥,阴盛格阳,虚阳外浮,身热,手足厥冷。

热厥,先发热,后见厥冷,见厥而热不退,热邪内闭,使阳气内郁而不能外达。手脚发凉的程度与热邪内闭程度成正比。

3.蛔厥(338)乌梅丸

4.痰阻胸阳致厥(355)瓜蒂散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355)

注: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5.水阻胃阳致厥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356)

苓桂姜甘汤

茯苓二两,炙甘草一两

生姜三两切,桂枝二两去皮

温胃行水,用于胃虚水停胃脘。

生姜温肺化饮用,量大。

6.血虚寒厥(351)当归四逆汤

7.气郁作厥(318)四逆散(出少阴篇)

(二)辨呕吐

1.寒吐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2.热吐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

3.寒热错杂之吐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359)

虚寒吐泻,反用下法,致寒邪阻隔。应当是寒性呕吐,寒性下利。

而寒吐应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隔时而吐。

如果随吃随吐谓之热,寒邪阻隔在中焦,上胃热气逆而吐,下脾寒气陷而泻,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黄芩黄连清上,干姜人参温下。(用于慢性胃肠炎)

(三)辨下利

1、热利

实热利用小承气汤,湿热利用白头翁汤。

2、寒利:四逆汤,通脉四逆汤(370、372)

3、寒热错杂利:乌梅丸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麻黄升麻汤证。

(四)辨哕

唐以前“哕”叫膈肌痉挛,现为干呕。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380)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381)

380条讲胃中寒冷,胃虚气逆.

381条讲有形之邪阻滞,膈气不降,小便不利利小便,大便不通通大便。

500位优秀中医师亲证,走上临床之后,重学伤寒,是提升临床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想听郝万山教授3天手把手教学,系统学习《伤寒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学习笔记211
伤寒论读书笔记《十五》
厥阴病证
小建中汤速愈荨麻疹|经方方证
[伤寒论]厥阴病篇小结
厥阴病讨论题+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