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付上热下寒,这几个方法很管用
   本  期  导  读    
上热下寒的人,冬天如何温补不上火,本文内含调护方法。
前两天一直有人在问小编,上热下寒的人冬天该怎么调理,哎,要说现在上热下寒这种体质的人太多了。
1.上火——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痛。女生月经前总会长痘痘。
2.睡不好——难入睡,或者容易醒,有的一晚上都没睡着。
3.头发油——头发油,一天洗一次头,还容易长头皮屑。
4.疼痛——多容易有肩周炎、膝关节、腕踝关节等关节疼痛,尤其是一变天,疼痛不适就会加重。女性则多有痛经,得暖缓解。
5.肥胖——尤其是腰腹部的赘肉和下半身的肥胖,自觉沉重不爽。
6.喜欢吃热食——饮食耐温不耐寒,一吃凉的东西就感觉肚子不舒服,容易拉肚子,也可有大便拉不干净感,容易黏厕所。
7.舌头——舌质淡苔白,或苔白滑润,舌尖或舌边红。
如果你有其中两条或以上的症状,那你可能就是上热下寒的人。

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呢?
因为我们现在主要动上面,动脑,动眼睛,动嘴巴,阳气都跑到上面(哪里动阳气就跑哪里),就表现为上焦容易出现上火,比如长痘痘、反复口腔溃疡不愈,容易心烦。
下面呢经常久坐,血运不畅,下面寒冷,出现宫寒痛经,手脚冰冷、拉肚子,关节痛。中间的脾胃,作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自己也有问题。
吃寒凉的东西,脾胃接受不了。吃太过温燥的东西,又容易上火,真的很痛苦。
上热下寒的人,碰到冬天就害怕,进补怕上火,冬天寒气重不注意保暖,又容易腰膝受冷作痛,小腹冰凉。冬天该如何进补不上火呢?
所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要扶阳祛下焦的寒湿;二要把阳气拉回到原来的位置,恢复身体的正常循环;三是要减少或者避免上火。
每天早上晒晒背,跟大自然借阳气,就是冬天里一个很好的防病养生的方法。
中医认为后背属阳,胸腹属阴,我们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主要循行经过我们的背部,三九天晒背,让太阳的阳气和我们背部的督脉相接,相当于利用了自然的阳气,为我们提供强大而充足的能量。
试想想,太阳正好照在后背的督脉和膀胱经上,暖乎乎的,能驱散膀胱经上的寒气。尤其适合容易感冒、经常坐办公室肩颈酸疼、腰背僵硬板结的人。
现在很多人上班早出晚归,很少接触阳光。经常开车的人,连路上晒太阳的时间也省略掉了。
那就试试这样,工作每过2个小时,就走到有阳光照射的窗前,转过身来,背对窗子晒背站上10~15分钟。阳光能晒过头顶最好。
午饭后,走到室外,晒晒正午的阳光,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让你阳光、健康、神采奕奕。
看到网上也有说到,可以去坐一坐被太阳晒过的石凳,木凳等,可以改善像经常反复发作的阴道炎、腹泻等问题。但小编自己真心坐不下去,真不舒服,总觉得有股阴寒之气在,寒潸潸的。
倒不如买个质量好一点的艾绒坐垫,家里沙发放一个,办公椅放一个,平常上班办公的时候,晚上回家看书写字的时候都能用上,方便了自己,也有温经散寒、补助阳气的作用。
白天阳气升发,我们跟着动一动,也可以促进阳气的运行,排走多余的湿寒、积热、郁气。
站桩、导引、八段锦这些都比较温和,可以宣通阳气,不会像剧烈运动那样因为出汗过度而耗伤了阴津。
站桩的时候最好能配合吞唾液的动作。要点如下:
1.舌轻舐上腭(刚好接触上,要放松舌头,不要用力顶),眼微闭,同时口腔、面部肌肉要放松。
2.意守金津、玉液两穴,或舌下部位也可。
3.如果津液产生多时,即鼓漱三十六下,再把津液分三口咽下。
《本草纲目》说唾液能「灌溉脏腑,润津肢体,祛病延年」,简言之,吞唾液能固护肾精,也有助养护阴液,减少上火。
另外,睡好子午觉非常重要,有很好的收敛心神,养阴液的作用。
白天晒背、站桩,晚上不妨试试泡泡脚,还能助眠。

睡前常用艾叶50g煮热水泡脚,然后用手搓热涌泉穴100下,有驱寒除湿、引火归元的作用。
如果你本身虚火重又有手脚凉、腿肿的时候,很适合艾叶泡脚,以微微发汗为宜,不能泡到大汗淋漓。
另外,气血不足的人不能泡太久,因为把气血引下来,人可能会感觉有点晕。
这几天,小编一直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在晒夜跑的记录,想想前段时间发生的新闻,真是心有余悸。
冬天是阴中之阴,冬夜更是阴气最重的时候。如果深夜还去跑步运动,既耗伤肝血,阴液保护不当,还折损了生发的阳气。对上热下寒的人来说,更是大忌。
晚上阳气入里,阳气要收于阴入寐,晚上就是要休息、睡觉,充养气血的。
如果这个时候还去夜跑、健身,做大汗淋漓的运动或者熬夜工作,就会耗伤津血,扰动本来要回归到身体里的阳气。
刚开始偶尔一两次可能不会有明显的身体变化,长期就会出现失眠、烦躁、易怒,身体疲劳等精血亏损的表现,就会加重上热下寒的不适,甚至阳脱阴亡——猝死。
晚上也不是绝对不能运动,在晚上9点以前做做打坐、瑜伽这类偏安静的功法,微微出汗,能滋阴养阳,帮助更好地睡眠,就不算扰阳了。
过了9点以后,最好就进入静养休息的状态。艾灸、经络疏通、站桩等等就不要再做了。上热下寒的人可千万要记住啊!
另外,冬天人多容易进食高热量的东西,一不小心就吃多吃撑,有的还因此上火,口臭、腹胀、便秘的。这个时候,可以榨点白萝卜汁或者炖锅白萝卜吃一吃,能消食积、降火气、去燥热。
如果燥热不重,反而是脾胃虚寒得厉害,一吃萝卜就不舒服,小腹摸着跟冰块似的,或者还伴有腰膝关节痛等症,不妨在萝卜里加点生姜,中和一下寒热。
但食物调理的作用毕竟有限,如果真想纠正自己上热下寒的状态,从力所能行、简单上手和效果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建议大家可以试一试艾灸、贴敷的调理方法。
艾灸、贴敷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皮肤和穴位来吸收,不用经过脾胃消化,对于本身脾胃功能就比较弱、消化不好的人来讲,减少了脾胃工作的负担,会更方便。
尤其是三九天流行的三九灸,借助一阳生的力量,来补阳气、排陈病,对于上热下寒的人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下面,就给大家讲讲上热下寒的人,用三九贴要注意哪些问题。
1.贴三九贴的时候,要保证自己是在一个放松安静的状态,如果你的心不静,这个时候不贴。因为你心神在乱动的时候,阳气也是在动的。所以贴敷的时候,要选择一个你觉得安全,又能够让你放松的环境。
2.上热明显的人,比如动不动就长痘、经常熬夜、容易无端发脾气,反复口腔溃疡不好的人,就尽量贴肚脐及以下的穴位,比如我们可以侧重选择肾俞穴、关元穴、足三里这些穴位。
或者贴一个肚脐以上的穴位,比如肺俞穴,就搭配两个肚脐以下的穴位,平衡好寒热,减少上火的可能。
3.上热下寒的人要注意阴液的固护,用三九贴之前可以喝一点温水,补充津液。另外也要注意,晚上不要熬夜,睡好觉能收敛好气血。
4.上热下寒的人,也往往有下寒的问题,可以尝试三九贴配合腿脚排寒法。
比如在贴敷的时候,可以配合双脚尖着地的踮脚,最好是这样,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双脚脚跟缓缓提起,脚跟提得尽量高些,此时脚尖着地、小腿紧绷,坚持一会再慢慢落下脚跟。不行的话就贴着墙做,最好能站15-30分钟,看自己的耐受程度,这个过程中也是可以帮助经络的畅通和排寒。
讲到这里,估计会有朋友问到,那可以贴在哪些穴位?
这里也给大家推荐几个有助于固护阳气、收藏精神的穴位,不管是虚寒体质还是上热下寒的,都可以用。
神阙穴
神阙也就是我们的肚脐眼,生命的根蒂。
脾胃不好的人,肚脐周围多容易有硬结、疙瘩、条索状结界、甚至肿块等。要想调好脾胃,解开气血运转的扭结,改善上热下寒脾胃堵的问题,就要注意保护好神阙穴。
必要时,还可以配合揉腹,效果更好。
肾俞穴
肾俞穴有补肾强身的作用,贴敷肾俞穴排肾寒,相当于在补肾,尤其适合跟小编一样寒湿多集中在下焦的人(关节酸痛、天气变冷或起风疼痛会加重;吃冷的东西会拉肚子,舌头苔白滑润,严重的舌头伸出来都能滴水。)
同时也要适度清一清身体的淤堵、浊气。
膏肓穴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在膏肓穴上做贴敷,可以很好地排出我们身体里最底层的瘀血、寒湿、痰湿等脏东西。
久病不愈而见虚弱、赢瘦,用膏肓穴也很合适,尤其适合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慢性虚寒性哮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改善脾胃虚寒的10步法(实用)
人体的奇经八脉也是药
小穴位解决大问题+五行经络图加实作
艾灸减肥哪个部位瘦得最快?
寅时睡眠
性机能衰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