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振亮教授: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红斑狼疮.斑秃等疑难病,只需掌握这个关键.

华医世界

图*河南中医药大学王振亮教授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有和中降逆、消痞散结之功,

王振亮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为中焦阳虚,热结于内,寒热互结中焦。

现在,让我们通过王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斑秃、红斑性胃窦炎、咽部憋紧等4则异病同治案例的分析,

一起来重新总结一下半夏泻心汤的主治功效吧!



01

系统性红斑狼疮案

冯某,女,46岁

2014年4月10日初诊。

诉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1年余,西药治疗乏效。

现面部虚浮而有烘热感,两颧部红斑,胃脘胀满,畏凉食,纳后更甚,体倦乏力,两腿无力,按之凹陷,纳眠差,小便泡沫多,大便基本正常。

舌淡红,苔白稍黄而厚,脉滑稍数。

24h尿蛋白定量5100mg。

辨证属中虚湿热阻滞,中焦斡旋失职。

治以寒温并用,和胃消痞。

药用:

清半夏9g,黄连9g,黄芩9g

党参10g,干姜8g,炙甘草6g

半边莲15g,鬼箭羽15g

泽泻10g,雷公藤9g(久煎)

山慈菇9g,砂仁10g(后下)

水煎服,15剂,每日1剂。

二诊诉胃脘胀满减轻大半,纳食较前佳,腿肿减轻,面部烘热也有缓解。

效不更法,原方去砂仁、泽泻,加益母草30g,怀牛膝30g,15剂。

三诊诉症状逐渐减轻,胃部和腿肿症状消失,面部红斑已不明显,化验24h尿蛋白定量950mg,嘱其减少激素用量。

后坚持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4月余,症状基本消失,24h尿蛋白定量为213mg。

随访未复发。

按语: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SLE虽在中医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但依据其皮疹特征称之为“蝴蝶丹”“阴阳毒”。

此案乃中虚水湿下注,湿热毒气上泛所致。

《灵枢·本神》云:“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气虚则体倦乏力,两腿无力,脾虚不能固摄精微物质,小便排出泡沫;

中焦阳虚,脾胃运化无力,湿阻气滞而致胃脘胀满,畏凉食;

湿郁化热,胃热上泛致面部虚浮而有烘热感,两颧部红斑;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不能运化水液,水湿流注于下,故两腿水肿,按之凹陷;

苔白稍黄而厚,脉滑稍数为湿热结滞之象。

方中清半夏燥湿化痰,散结除痞,为君药;

苦寒之黄芩、黄连泄热燥湿,除中焦之湿热阻滞;

党参、大枣、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焦之虚;

砂仁化湿开胃,温中健脾理气,合前药共复脾胃升降之职;

半边莲、山慈菇清热解阴阳毒;

鬼箭羽除腹满,又能消皮肤风毒肿。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鬼箭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改善肾功能;

泽泻利水消肿又泄热;

雷公藤消肿止痛祛风湿,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

诸药配伍,健脾祛湿,清热解毒,标本同治,故二诊时症状减轻,遂原方去砂仁、泽泻,加益母草30g,怀牛膝30g,利水活血,引火下行。



02

斑秃案

刘某,女,38岁

2015年2月16日初诊。

诉脱发半年,反复治疗效果不佳前来就诊。

头顶有三处斑片状脱发,直径2×2cm左右,中间光亮无丝毫毛发,周围毛发稀疏,纳呆,食凉则胃脘不适,便溏,纳多则嘈杂呕吐,时有热感,双手发凉,腰时痛,月经量多伴痛经,无血块,舌淡红,边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稍滑。

辨证属脾肾两虚,痰湿阻滞。

治宜温中和胃,佐以清热。

处方:

清半夏12g,黄连8g,黄芩6g

干姜9g,党参12g,炙甘草5g

丹皮10g,代赭石18g,吴茱萸9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二诊诉服上药后斑秃中心有细小绒毛生长,脱发减少,胃脘症状有所减轻,饮食似有增加,其他症状如上,脉舌如前。

效不更方,遂原方去丹皮,加当归15g,怀牛膝25g,生黄芪15g。8剂。

三诊诉脱发继续好转,毛发生长较前多而色黑,腰痛明显缓解,纳可,食多泛恶基本消失,胃嘈杂已无,手足较前温,舌脉如前。

遂原方加制首乌15g,8剂,服法同前。

并嘱自煮黑豆大枣水,饮水并吃黑豆。

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

中医称斑秃为“油风”“鬼舔头”,俗称“鬼剃头”。

中医将其归咎为风盛血燥、肝郁血瘀、气血两虚、肝肾不足等。

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油风》曰:“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

临床可以据此辨证论治,治以补血养血益气,滋补肝肾等。

目前该病被认为与遗传、精神紧张、劳累、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本案为中焦阳虚,斡旋失职,痰湿阻滞气血,兼肾虚不荣,毛发失濡所致。

中阳虚失于运化,故出现纳呆、畏凉食、双手发凉,甚则便溏等虚寒之象;

呕吐嘈杂,乃痰热为患;

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行经时胞宫进一步失养故痛经;

而脾肾气虚,失于固摄则见月经量多;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其华在发。”

脾肾两虚,精气血不足,再加痰湿阻滞,毛发更是无以滋养而脱落。

治以温脾阳,清胃热,补肾虚,兼化痰湿为法,

用半夏辛温降逆化痰湿,为君药;

黄芩、黄连、丹皮苦寒清热,降泄浊阴;

党参、干姜、大枣温补脾胃,以益中焦之虚;

代赭石重镇降逆以和胃止呕;

吴茱萸入脾、肾经,驱脾胃之寒。

服药7剂,药已中的,遂去凉血之丹皮,加黄芪、当归增强温补气血之力,同时加怀牛膝补益肝肾之精,稍兼活血通经之功。

三诊时胃纳正常,再加制首乌补肝肾、益气血、助生黑发,同时服用黑豆大枣水补肾养发。



03

红斑性胃窦炎案

呼某,男,42岁

2015年3月27日初诊。

诉红斑性胃窦炎2年有余。

近来症状加重,纳食不香,短期消瘦明显,痛苦不堪。

胃脘胀满,嗳气频繁,食凉后症状加重,甚则便溏,纳差,时有烧心,舌淡红稍紫,苔白厚稍黄而腻,脉沉弦滑。

辨证属中焦虚寒,湿热内阻,兼有瘀血。

处方:

姜半夏9g,黄连6g,黄芩9g

干姜9g,党参10g,丹参15g

砂仁12g(后下),檀香3g(后下)

香附15g,炙甘草5g

5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二诊诉服上药诸症明显减轻。

现胃脘稍胀,偶有嗳气、胃脘隐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滑。

遂原方加高良姜9g。

5剂,服法同上。

后以此方加减治疗月余而痊。

按语:

红斑性胃窦炎属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一种,胃镜检查以胃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伴或不伴水肿为主要表现,临床症状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消瘦等,治疗比较困难。

中医学有关本病的论述可见于“胃脘痛”“痞证”“胃胀”等病中,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所伤,脾胃受损,纳运失职,以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肝胃不和,郁而化火,火郁伤阴;

初病在气,久病入络,故虚实相兼,寒热错杂,湿热痰瘀互结,升降失常,成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景岳全书·脾胃论》说:“胃司受纳,脾主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胃纳失职,脾运失健,精微物质化源不足,则见纳差便溏、身体消瘦明显。

究其原因,“食凉症状加重”为辨证之眼目,其根在于中焦阳虚,阴阳升降失调。

气机升降不利则胀满,嗳气;湿热上扰则烧心;寒湿积于下而便溏。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为气,络主血。”

病两年不痊,且胃部红斑出血,舌紫,故有瘀血为患。

治以补脾胃,调寒热,兼利气活血为法,方选半夏泻心汤合丹参饮加减。

丹参饮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临床常用来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因气滞血瘀所致者加香附以行气舒肝。

药达病所,故二诊时诸症明显减轻,再加高良姜增强温胃之功。



04

咽部憋紧案

闫某,男,52岁

2017年4月1日初诊。

诉纳后脐以上痞满,反射至咽部憋紧,矢气多,大便溏而黏滞,烧心明显,头昏,眼憋胀。

舌淡红有紫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滑稍弦。

辨证属中虚失运,热邪结滞。

治宜和胃助运,消痞泄热。

处方:

清半夏9g,黄连5g,黄芩9g

干姜8g,炙甘草5g,党参9g

菊花9g,厚朴9g

乌贼骨30g,吴茱萸5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按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月真(chen)胀。”

纳后脐以上痞满,大便溏而黏滞,皆因中虚失运,清浊升降障碍而致。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脾胃居中州,升降失序,寒热错杂,热气上泛,扰乱清窍则眼憋胀、头昏,烧心明显更是胃气夹热上泛所致。

舌有齿痕,脉滑也为脾虚湿盛之象。

故以黄连、黄芩、菊花清泄上扰之热,

干姜、清半夏辛温散寒,

党参、炙甘草健脾助运,

厚朴降气消满,

乌贼骨咸涩敛疡敛酸,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方中吴茱萸不仅辛温散寒、助阳止泻,更能降逆止呕止酸。

现在药理研究也证实,吴茱萸有抑制胃肠运动、保护胃黏膜、抗胃黏膜溃疡的作用,是治疗肝胃不和呕吐吞酸的要药。



上述病例皆由中焦阳虚,热结于内所致,所以都以半夏泻心汤治之,乃异病同治。

半夏泻心汤原为由太阳病或柴胡证误下所致的痞证而设,学界一般认为其主治寒热错杂之中焦证。

王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为中焦阳虚,热结于内,寒热互结中焦。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表现,温中助运,泄热开结并重。

运用时灵活把握剂量,权衡寒热多少、虚实兼杂,调整用药。

如寒多则重干姜,热盛则重黄芩、黄连,腹胀则减人参、大枣、甘草用量。

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精确把握寒热虚实的变化,结合药性,恰当配伍,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王振亮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医药研究所所长、主任医教授,在30多年的教学从医生涯中,

遵循“读仲景书,守仲景法,未尝守仲景方”的原则,师古不泥,临床善用经方辨证化裁治疗各种内科疑难杂病。

如果您想学习更多王振亮教授的临床经验——

今晚20:00“万人学伤寒”免费公益课&华医世界感恩节,

王振亮教授将为我们讲授《颈椎病的经方辨治》

所有同学均可参加哦!

另,邀请好友一起听将有机会获得:

1,价值1500元的华医世界妇科病学院精讲课程。

2,价值999元的18节大师经方课一套。

3,价值598元的谷松教授《桂枝汤的100种用法》11节经方精品订阅课一套。

等感恩好礼免费送~

马上扫码进入直播间

预约听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沈林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用透1个方剂 名医临证临床经验 半夏泻心汤
脾胃不转,百病蜂起!千年古方转动“生命之轴”,功劳太大
分享牛兴东先生用黄连治疗脾胃病经验
经方应用之半夏泻心汤医案|半夏泻心汤|寒热|肠鸣|半夏|干姜
干货!国医大师弟子母连锦“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