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代国画名家墨竹作品集合

中国历代国画爱好者都喜欢画竹,他们不仅仅爱竹子的清雅澹泊,也勉励自己像竹子一样有傲然风骨。一张张的风骨墨竹图就是很好的见证。因此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审美意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各位大师画笔下的墨竹图吧!

《奇石修篁图》夏昶(明)立轴 纸本 墨笔 纵275.1厘米 横104.7厘米

夏昶(1388—1470),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江苏昆山人。永乐十(1415)进士,正统中官至太常寺少卿。为官四十余年,天顺元年(1457)去职还乡,以书画自娱而终其身。擅墨竹,师承王绂而稍变化,烟姿雨色,苍润洒落,偃仰浓疏,动合矩度,时推第一而名驰域外,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誉称。亦工楷书。传世作品有《湘江风雨图》《淇水清风图》《奇石修篁图》《竹石图》。此图之中奇石峥嵘,两竿新竹并立抽发,枝叶交互纵横,另有一高竹,由画外凌空插入,具巍峨之势。奇石的画法粗简写意,新竹却以圆劲之法写干、挺秀之笔写枝,撇写竹叶,颇具书法韵味。画面浓墨淡彩,将修竹之挺拔婆娑、含雨带露之姿,刻画得生动鲜明。

《潇湘竹石图》苏轼(北宋)绢本 水墨 纵28厘米 横105.6厘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苏轼生平爱竹,画得一手好竹,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一次坐在公堂上,一时兴起,随手拿起毛笔蘸着朱墨,画了一幅朱竹。有人说:世间只有绿竹,哪来的朱竹?他便反问:人家都用黑墨画竹,世间哪有墨竹?据说由于他的首创,后来文人画中便流行画朱竹了。苏轼画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不像常人一节节地画竹竿。米芾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回答道:"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他针对当时只重形似轻神似的绘画倾向,提出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见解。

《墨竹图》 管道升(元) 纸本 墨笔 纵34cm 横57cm

管道升(1262年—1319年5月29日),字仲姬,一字瑶姬,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墨竹图》是管道升亲笔之作,用笔尖劲,密叶中有赵孟頫润饰处—用笔较圆厚的部分。自识:“仲姬画与淑琼”, 钤白文“管氏仲姬”一印。此图与赵孟頫、赵雍墨竹合装一卷, 被称为《一门三竹》卷。描绘一株竹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小枝左右分开,竹叶浓密,生动有致,用笔尖劲有力,颇见功力。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妇女,在“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文化偏见下如此的博学多才,在上侍公婆、中从夫君、下教子女的社会伦理义务的沉重负担下,还能够表现出那样诗情画意的浪漫情趣,实属难能可贵!

《双钩竹石》沈子琪(现代)纵124cm 横68cm

沈子琪,字丽华,号养琪居士,养拙堂主人。现代著名画家,诗词家。1964年出生于上海,擅长写竹,尤爱竹之品格,独创”一叶式”技法。并提出“竹有九德”—高节,虚心,宽怀,坦荡,柔韧,潇洒,灵秀,清气,优美。多次接受央视采访及国家刊物特邀出版。其作品深受资深藏家喜爱并收藏。文章,诗词,学术及画作在《中国青年报》、《中国解放军报》、《文物鉴定与鉴赏》等国家刊物上都有发表。任“青年之声”网络文化服务联盟《艺术·中国》栏目顾问、《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 》理事、风骨墨竹书画院院长。

风骨墨竹图在不同的大师笔下,所展现的形态以及意境是完全不同的,这可能和每位大师的思想有关系吧!不管怎样竹子作为“四君子”之一,它所带展现的品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赞扬。如果您也喜欢墨竹,不妨在下面写出画竹带给你哪些影响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是我的生命!”
苏州博物馆藏梅花与竹子题材画展附历代经典竹画
中国画里的“竹”,历代文人的最爱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时文人究竟有多爱它?(附历代经典竹画)
历代经典竹画
艺 术 鉴 赏 (14)名家笔下的竹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