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入门之阳明病(一)
userphoto

2022.11.23 安徽

关注

今天开始学“阳明病”。阳明病涉及疾病范围广,内容很多,因而,也还是先从最基本的学起,第180、182条。

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笫182条,“问曰,阳明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阳明之为病”,同“太阳之为病”、“少阳之为病”句式相同。

“胃家实”,“胃家”并非单指胃,而是指跟胃相关的一系列器官及功能单位,如大肠、小肠等,与整个消化系统相关,甚至波及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高级神经系统("胃是第二大脑")。如果按表、里、半表半里定位的话,属里,在人体极里部位,即主要表现在胃肠道内病变,也可表现为胸腔内、颅腔内病变。“实”有“充实”、“结实”之意,这里指表现为“大便干(或硬)结”,严重的“大便难”,更严重的“五六日以上不大便”。“是也”,语气助词,方便诵读而设,没实质意义。

最简单的表述就是,阳明病就是大便硬(结合前面讲的148条内容)。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以设问句的方式提问,“阳明病外证”是相对于“大便硬”胃肠道之“里证”来说的,即阳明病在体内表现为“大便干硬”,那么,在体外有什么表现呢?“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回答说,在体外表现为身体发热(前期提到的A型),有汗出,并且源源不断地汗出,不怕冷反而怕热,感觉热不能耐,甚或是见到明亮的灯光和类似于火的红色的东西都怕。

归纳一下,阳明病在体内表现为大便干硬,在体外表现为高热、汗出、恶热。

针对“大便硬”,可参阅第179、181条。阳明病大便硬是因为里热,里热蒸发或耗伤了津液。里热又是从何而来呢?是从太阳病转化而来,是从少阳病转化而来,是因为平素胃肠有积热(包括饮食辛辣)而来。里热太甚,蒸于外则汗自出、高热、恶热。

因而,可以结论,阳明病就是里热证。显于内,大便硬;显于外,高热、恶热、汗自出;既可单显于内也可单显于外,更可内外同显。


那么该熟背的点就出来了: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共24字。



串讲


第186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伤寒三日”,这个是根据《内经》“一日巨阳,二日少阳,三日阳明……”来的,是张冠李戴。王叔和虽是晋之太医令,在搜集整理时,毕竟没有联系临床,照抄《内经》,并且未审是不是仲景之意,整出了“伤寒三日就是阳明”的误断。实际上,疾病演化可有太阳传少阳,少阳传阳明,或者太阳直传阳明这些规律,并且有太阳少阳合并病、太阳阳明合并病、少阳阳明合并病或三阳合并病存在,甚或有三阳病(太阳、少阳、阳明病)与三阴(少阴、厥阴、太阴)病合并病存在,但绝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伤寒论》所言“五六日”、“八九日”……等只是大概率推测。太阳中风证失治有可迁延数年数十年的案例记载,这也直接证明“六经钤百病”的正确。

然而,该条所言“阳明脉大”却是正确的。为什么阳明病脉大呢?因为阳明病本质是里热,里热亢奋必然使血脉贲张。大脉者,脉幅宽长、脉形流利、脉速偏快、脉力有力、脉位可举按如故、脉律可均匀如常。

阳明病的本质是里热。听起来很简单,其实最繁复,为什么?这个"里热"并非单纯性的“警报”而是已演变成"病邪",侵犯的都是内部脏器。里热病邪上攻下迫、彻里彻外,见证最多,轻的只是功能性病变,重的可致器质性病变乃至危亡。


其具体见证,按人体“三焦”划分,可划为横膈膜以上之“上焦病证(包括心、脑神经系统)”、横膈膜以下肚脐眼以上之“中焦病证”、肚脐眼以下之“下焦病证”。

这里,提到“三焦”、“上焦”、“中焦”、“下焦”四个概念,要与其它学术体系的同名概念区别开来。其一,脏腑经络体系有“手少阳三焦经”之“三焦”,虽无具体脏器,却有具体描述之经络,且一语多义,代指人身上下气化功能,"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因此诞生“三焦气化”学说,该学说在时方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此要予以区别。其二,继吴又可《温疫论》之后,溫病学兴起,吴鞠通提出“三焦辨证”,是吴居“温病四大家”之一的成名之作,然此之“三焦”指“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肝"移居了"下焦",大家也要有所鉴别。

由此可见,中医学之所以难学,在于体系不同则概念不同。然只要能有效鉴别,其实并不难学。


继续讨论热邪。

热邪显于外,高热、汗自出、恶热。这一表现说明病邪已化为“热邪”的成份多,而仍属于人体预警系统应激反应的成份少,也即阳明病阶段的最初始阶段会有这些表现。

而在阳明病进展期,热已完全转化为“热邪”,可见“三焦”诸见证。

“三焦”诸见证有哪些呢?

1、热邪上攻于上焦,可致消化道上段之食道病变如“愠愠欲吐”;可致胸脏内病变如“虚烦不得眠”、"肺痈"、痰热互结之“小结胸”、水热互结之“大结胸”。

2、热邪下迫于下焦,可致利;可致大便干硬结;可致小便不利;可致瘀血证。

3、热邪攻于中焦,可致津亏口渴;可致"胁下"气热互结之“气痞”;可与湿邪合邪致发黄。

阳明病极期,里热太盛或病久,伤津耗液严重,可见神昏谵语、乃至危亡象。打个比方说,我们煮东西,锅里水烧少了(大便干)、烧干了(大便结)、烧糊了(讲胡话)、烧焦了(昏迷或目睛直视无神)、乃至烧破锅了(死亡)。此时,加水是不行的,要撤火,涮锅,重来;锅烧破了,无从谈起。


那么,针对阳明病的治疗,下期再讲。


——庆萌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中医原本
温病条辨 (卷二)
辨证类(六) 三焦辨证
临床表现皆相同,伤寒温病亦可通
伤寒论.第127条
中医外感病全书阳明病(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