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经合并病(二)
userphoto

2023.01.07 安徽

关注

上期就合并病讲了个大概,今天具体讨论合病证型。

先讨论四个阳性证型,太阳少阳、太阳阳明、少阳阳明、三阳合病。

一、太阳阳明合病

太阳病之有中风、伤寒两大证型,即含有桂枝、麻黄两味药之兼热象者皆可归纳之。

1、含麻黄的方证

麻杏石甘汤,越婢汤,文蛤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杏苡甘汤,牡蛎汤等。

2、含桂枝的方证

白虎加桂枝汤,瓜蒌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竹皮大丸,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牡救逆汤,桂枝生姜枳实汤,防己地黄汤等。

3、同时含麻黄、桂枝的方证

大青龙汤,葛根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

二、太阳少阳合病

柴胡桂枝汤。

三、少阳阳明合病

半表半里位与里位之热难以绝对区分。

敝人根据体验,少阳之热多兼孔窍位,湿而低热。凡药用黄芩、黄连、黄柏者具之。其中黄芩主上焦(兼胁下),黄连主中焦,黄柏主下焦。

阳明之热多兼全身及胃肠道内、胸腔内、颅腔内,燥而高热。凡药用石膏、知母、葛根、瓜蒂、瓜蒌、芦根、栀子、芒硝、大黄、泽泻、猪苓、桃仁、丹皮、枳实、甘遂者具之。其中,石膏、知母、葛根主全身,瓜蒂、瓜蒌、芦根、栀子主上焦,芒硝、大黄、枳实主中焦,泽泻、猪苓主下焦,桃仁、丹皮主血,甘遂主三焦实水。

方证有:葛根芩连汤,柴胡加芒硝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等。

四、三阳合病

三阳合病,大多数治从少阳。同时,可根据并病趋势予以调整,而且以化里热较明显,从温病论治。

再讨论三个阴性证型,少阴厥阴、少阴太阴、厥阴太阴合病。

三阴病,本质是机能沉衰,正气已大伤,首重急救,从太阴论治,振奋机能为要。

一、少阴厥阴合病

少阴病是表阴证,本就机能沉衰,而陷于半表半里之热也是微热,此微热邪性对于沉衰的机能是如烛火“灯盏残油,微风即熄”的打击,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心脏有衰竭趋势,人躁乱不宁、或有“绝汗”出现,为躁证;一是心衰并于肺竭,呼吸气高,为气脱证。无论躁还是气脱,脉象皆乱而不宁。其治,若无大小便积滞实证,虽振奋机能难挽一二。

二、少阴太阴合病

既有表又有里,机能又不振,故津液链循环障碍必见,如水肿、利、厥等。

方证有:真武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等。

三、厥阴太阴合病

即“厥热胜复”现象,共有四种转归,可复阅《中医入门之太阴病(一)篇。

最后讨论三个阴阳难判的合病,太阳太阴、阳明太阴、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首先,这三个合病证型均具寒热虚实错杂性,所以阴阳难判。

相对而言,少阳病,热虚错杂,以上热下虚为特征;厥阴病,也寒热错杂,以上热下寒为特征。与这三个合病证型明显区别在于病位。其太阳太阴、太阳阳明太阴合病病位在表、里,阳明太阴病位在里,均不涉半表半里。

其次,同样是寒热错杂,病位不同的寒热错杂证很客易理解,然而,同为里位的阳明太阴合病似乎自相矛盾,该如何理解呢?

——这又回到“归一法则”。寒热是现象,也可以是相对的邪性,正是由于其既互为对立又联合攻击人体,受伤的本体是正气“精”则更明显,偏寒虚则阴,偏热实则阳。

所以,这里,单纯凭寒热判不了阴阳,单纯的凭虚实更判不了阴阳,要综合寒热虚实终判阴阳。

其具体规则仍以"论寒热,初判阴阳"、"论虚实,再判阴阳"为基础递进评判,"论寒热虚实,终判阴阳"。

若非要形象化描述的话,那就是,凡临复杂的阴阳难判证型,先按病位寒热定六经,合之;若寒多热少兼虚则判为阴证,若热多寒少兼实则判为阳证。其寒热虚实均衡者无病,何判之有?

一、太阳太阴合病方证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人参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去桂加苓术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苓桂朮甘汤,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苓桂五味甘草汤,半夏厚朴汤,小青龙汤,黄芪桂枝芍药苦酒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麻黄加朮汤,半夏麻黄丸等。

二、阳明太阴合病方证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泽泻汤,枳术汤,猪苓散,葵子茯苓散,瓜蒌瞿麦丸,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败酱散,芎归胶艾汤,柏叶汤,防己黄芪汤,升麻鳖甲汤,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桔梗小白散,三物备急丸,甘遂半夏汤,栀子干姜汤等。

三、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方证

厚朴七物汤,葛根加半夏汤,越婢加半夏汤,越婢加朮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五苓散,茵陈五苓散,枳实薤白桂枝汤,炙甘草汤,茯苓泽泻汤,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桂枝茯苓丸,温经汤,黄连汤(疑似太阳厥阴并病),麻黄升麻汤,防己茯苓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崔氏八味九(金匮肾气丸),风引汤,侯氏黑散等。

注意,大黄附子汤、附子泻心汤可因寒热机转或为太阴病,或为合病。

通过上述分类也可看出,其六经兼证与六经合并病没有绝对的界线,也不是六经证型的随意叠加。这就要求中医执业者要紧靠临床,匠心卓识,察微洞细,明医与常人的区别即显于此。

所以,理论指导固然重要,真正的提高在于临床。即使你能撰下雄文万言,可誉以“专家"、“名医",但临证却莫衷一是,终是纸上谈兵,甚或是“庸医”,尸位素餐而已。欺世盗名,问心真能无愧吗?

——吾辈常人,自诊自疗当无此虞!幸甚!

关注我,点右上角小头像,可翻阅历史文章。也许,我是您医术提高的催化剂,有意无意间,您居然完成了从常人到明医的跨越。

共同学习,共促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如何用经方治疗皮肤病(上)
最快捷的中医入门口诀
《伤寒论》 六经辨证之我见——吴昶 等
中医人必备的入门口诀,句句经典!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中医教学柯琴“六经辨证”精义阐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