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他把王羲之推上“书圣”的地位?王献之:我表示很不服!

王羲之“书圣”的名号和地位,最辉煌的时代不是在东晋,而是几百年后的唐代,尤其是在贞观年间。其辉煌程度,不能用言语表达。让王羲之走向“书圣”神坛的人,不是旁人,正是唐太宗李世民。作为皇帝,作为当时政治最高统治者,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将王羲之推向“书圣”的呢?

首先,作为皇帝以身作则,自己就学王羲之,以至于全国都在学王羲之。有句话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或者说叫“上行下效”更为贴切。目前,我们能看到李世民的书法,如《温泉铭》等等,都有很浓厚的王羲之书风。

其二,不惜重金搜集王羲之的墨迹,有个典故“一字千金”说的就是这件事。据记载:李世民命沙门怀仁和尚集王羲之的字,将《圣教序》刊刻上石。由于这篇文章的字比较多,且搜集上来王羲之的字不够,怎么办呢?故而,太宗放话谁若能提供一字赏一千金。“一字千金”的典故就这样来了。

其三,大肆临摹王羲之的作品。贞观年间李世民命宫廷书法家临摹数本王羲之的墨迹,赏赐给王公大臣,尤以《兰亭序》为最。现在我们看到的神龙本《兰亭》就是其一。更有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人临摹的《兰亭》,后来又称《兰亭八柱》。

最后,传李世民生前命太子李治,在自己去世后将王羲之《兰亭序》等真迹陪葬与昭陵。李世民如此推崇王羲之,足见其喜爱程度不是一般粉丝那么简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铁粉”。老李这样推崇老王,这让同一时期的另一位杰出的书法家王献之情何以堪?

但是,到了唐代王献之的书法不但没有发展,反而被官方打压,其“罪魁祸首”又是李世民。老李是如何打压王献之的,能否打的住吗?有的学者认为,在初唐李世民要学书,必是从王献之人手,因为那时王献之的手迹比其父的容易得到。后来李世民才看到王羲之的墨迹。李世民也许不甘心居于王献之之下,便把其父抬了出来。由于李世民推崇大王、贬低小王,当时人士慑于皇帝的旨意,遂把有王献之署名的遗迹抹去其名字,或改为羊欣、薄绍之等人姓名。但是唐人学小王者仍很多,特别是“唐人草书,无不学大令者”。

虞世南、王绍宗等一些书家也学王献之,张怀瓘说:“虞书得大令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王绍宗,清鉴远识,才高书古,祖述子敬。”张旭的草书就从王献之出,蔡希综《法书论》云:张草“雄逸气象,是为天纵”,“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怀素也皈依小王,赵岫《石墨精华》云:“怀素《圣母帖》轻逸圆转,儿贯王氏之垒,而拔其赤帜矣”。由此可见,尽管李世民贬低小王,但终唐一代,还是有很多人向王献之学习的。

就羲献父子书法,我认为各有特点,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书圣”一词,我觉得只是李世民个人心里上不平衡所致,并不代表王献之写的不好。作为臣子,虽然畏惧王权,但是也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学习王献之。行书大王高于小王,但是草书小王绝对胜过大王。王羲之虽然是王献之的父亲和老师,常言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审美演义(十二)——二王孰优?
书法鉴赏--行书
唐太宗确立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
王献之书艺的独立价
天下十大行书 (图文释文珍藏版)
李世民挺王羲之,献之有点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