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学执笔,夕已勒石,书不入古,终为恶俗

石玉臣


       时下,许多初涉草书者,都沉不下心来好好临写古人法帖,浅尝辄止,以为泛泛地临上几遍就算是继承了传统,入了帖了,自我感觉已经掌握了古人草书之精髓,便急于“出帖”,“朝学执笔、夕便勒石”,就开始激情满怀地率性而为,自诩“师古而不拟古”,个性张扬,并认为“这”就是“我”的风格。

      且看下面两幅作品;

       这是我一个书法群里面的两位先生的作品,从字上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两位就根本没有深入临帖,甚至于连基本的草法都没有掌握,就开始龙飞凤舞地“草”起来了。第一幅频出恶丑之笔,黑如墨猪,线条油滑,俗不可耐。第二幅简直就是胡写乱画,丁点基础没有,干脆直接自创草法,还自以为得到了张旭怀素之神韵。

        两位都自视甚高,对网友的质疑不置可否,甚至嗤之以鼻,大有一览众山小,当代草书舍我其谁的感觉,甚至妄言百年之后他们的草书或可象癫张醉素那样光芒熠熠。浅薄愚钝如此,俗丑不堪而不知,岂不悲哉!

        学习书法要想使自己的技艺有所精进,密切关注当代书法潮流和现象,向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学习和请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我认为,努力的重点还是要放在深入学习和研究古代书法先贤的法帖上面。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传统书法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它不但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也是我们习书之人以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的理论基础。近、现代的和历史上那些取得辉煌成就的书法巨匠,几乎都是在临写古人碑帖、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传统书法上下了很大功夫的。

        北宋米芾,其早期书法因为缺少融汇贯通,曾被时人讥之为“集古字”,但至少证明了他认真临写了古代诸家法帖,因为有了扎实的传统功夫,才使得他能博采众家之长而创米氏书风,名彪千古而为后世楷模。

       明朝的董其昌和王铎两位大书法家,可以说终其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传统书法。董其昌在其《容台别集》中有许多题跋,广泛地记载了他观摩古人真迹并加以临写的经过。曾有跋曰:“今人朝学执笔,夕已勒石,余深鄙之……。”又云:'余学书三十年,不敢谓入古三昧。”他在八十岁左右所临唐宋六大家书法,尝慨叹只得古人之三四,未得全味也!想想看,董老先生都八十了,尚且临古不辍,虔诚之心、严正之气,怎不令我辈后来习书者钦佩之至,不知以上两位以及众多无视法帖者观之是否汗颜,然,董其昌并非食古不化,而是在遍临魏晋唐宋诸大家书法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董氏”风貌,才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一流书法大家。

        王铎亦然,他说:“学书不参通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多也”。每日临帖几乎成了他的必修课,在他传世的书法中,临摹作品占据了不小的比重,也说明了他认为临帖之于学书之人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种端正严谨的学风的滋养下,王铎才历练成为雄视千古的书法巨匠。

        因此,对于那些在书法方面想有所建树的同好们,还是要沉下心来,严肃认真地、刻苦努力地好好研究和临写古代法帖,实践证明这是唯一写好书法的出路,别无它途。那些无视传统,摈弃法帖,以张扬所谓的个性所生产出来的“作品”,终将不登大雅之堂,沦为恶俗的江湖书法。

       临古代书法,我的心得是,先学会读帖,将古人书法或展于几案,或悬于素墙,旦暮视之,心领神会,与古人意气想通再下笔临写。临完与法帖共同张之于壁,再慢慢品读差距。读帖与临写皆为重,二者不可废其一。不读帖无法领略古人书法的高雅格调和精神气韵。而不临写终是隔靴挠痒,无法体会古人用笔之精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突破传统,大胆革新,浅析明末清初王铎豪放的书法艺术
震撼!王铎草书:墨象万千,酣畅淋漓
明代影响深远的书法理论家,与王铎相提并论的一代书法大师
《王铎临古书法》
第八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获奖书法家——胡晋峰
王铎临古的创造性 | 薛龙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