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突破传统,大胆革新,浅析明末清初王铎豪放的书法艺术
草莓莉莉呀2020-08-15 09:13:51

突破传统,大胆革新,本文浅析明末清初王铎豪放的书法艺术。明末清初, 文化艺术极其繁荣, 以文人士大夫为创作主体的书法艺术, 形成两大艺术潮流:

一股以董其昌为代表, 沿明人尚态之路发展, 树正统书风, 强化书法的怡情养性和赏心悦目;

一股以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王铎为代表, 一反姿态之美和柔弱时习, 与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对立, 大胆创造, 以雄强纵逸的笔势, 创奇崛怪异的书风, 直抒激荡的胸襟和直率的性情。

后一股潮流为书坛带来了面目一新的书风, 而其中王铎的成就最突出, 他与黄、倪并称“明末三大家”, 又与傅山并称“傅王”。王铎其人其艺皆别具一格, 不同凡响。

王铎 (1592-1652) , 字觉斯, 号痴庵, 又号嵩樵, 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世称王孟津。明天启二年 (1622) , 举进士, 入翰林, 授编修, 历任少詹事、经筵讲官等职。崇祯十七年 (1644) 三月, 擢礼部尚书、未及到任, 清军攻陷北京, 明王朝寿终正寝。王铎避地南京, 拥立福王, 在南明朝廷出任东阁大学士。清顺治二年 (1645) , 史可法在南京失利, 福王逃往芜湖, 王铎留守南京。

清兵渡江, 王铎与礼部尚书钱谦益等数百文武官员开城投降, 走着赵孟同事二代的道路。清顺治三年 (1646) , 以原官礼部尚书管弘文学院学士, 充《明史》副总裁。顺治六年 (1649) , 授礼部左侍郎, 同年进少保。顺治九年 (1652) 以病归里, 谥文安。

从风格流派来说, 王铎应该属于明代书法家, 他一生活了61岁, 在清朝仅8年。明亡之前, 其书艺似乎并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如黄道周曾说过“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 看其五十自 化”的话, 而从他53岁以后则已是清朝的天下了。王铎入清后虽然位居高官, 但实际上并未取得信任和重用。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 官场失意之际, 往往正是在学术和艺术方面完善自我、获得成就之时。因此, 降清后的王铎心情并不舒畅, 但其书法艺术确正经历着日趋成熟的过程, 并且成为他表现性情、平衡心态的主要寄托。

王铎虽身逢乱世, 仕途多变, 叛世逆俗, 但他对书法艺术的爱好和热情并没有丝毫减退, 他常常身处绝粮乞米的境地而仍以书画自娱。他潜心书艺, 苦练不辍, 自定日课, “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 以此相间, 终身不易。大抵临摹不可间断一日耳”。故而他的书艺之誉能盖过人品之瑕, 诚如《初月楼论书随笔》所评:“王觉斯人品颓丧, 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 岂得以其人而废之。”

王铎博学好古, 诗文书画皆有成就, 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 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其书法用笔, 出入规矩, 张弛有度, 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书法主要从传世法帖入手, 学习古人, 反复加以临习古代法帖。他曾经说:“予从事此道数十年, 皆本古人, 不敢妄为, 故书古帖如登霍华, 自觉力有不逮。”

且认为, 当时及前代许多人号称学古, 实际上远未做到, 只是打着一个学古的招牌, 却从不肯下苦功夫, 所以他在《临阁帖并画山水卷》中说:“拟古者, 正为世多不肯学古, 转相诟语耳。不以规矩, 何以方圆?”临习古人书法并不只是要求形似, 而是要从古人的书法之中学的书法的规矩方圆, 这样才能在古人的基础上前进一步。

在《临米帖》的自识中他进一步指出, “书不师古, 便落野俗一路, 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 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在《琅华馆帖册》临米芾书后的跋文中王铎又说:“善师古者不离古, 不泥古。必置古不言者, 文其不学耳。”对于学习古人, 王铎有自己的标准, 即以二王为宗, 上溯张芝、钟繇, 下至南朝诸家, 也即以魏晋南朝的士族书法艺术家为模范, 认为“书不宗晋, 终入野道。”

在临《淳化阁帖并画山水卷》中说:“予书独宗羲、献, 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找到了书法发展的源头, 自然可以融入其洪流。王铎在评价前代书家时, 也总是以二王为标准。在《吴江舟中诗》中说:“米芾书本羲、献, 纵横飘忽, 飞仙哉!深得兰亭法, 不规规模拟, 予为焚香卧其下。”认为米芾书法出于二王, 但不是规规模拟, 亦步亦趋, 而是学其精神气韵而自创新意, 所以能够别开生面。王铎临习古帖不是死学, 而是究其神髓, 力求突破, 先入后出, 跃然其上。他说:“书法之始也, 难以入帖;继也, 难以出帖。”要做到出帖, 最重要的是目光不能局限于古法帖本身。

王铎较早地认识到了人的这种学习特性和弊端, 最早提出向古碑学习。他说:“学书法不参通古碑, 书法终不古, 为俗笔多也。”古碑的好处在于经历了数百年上千年的风雨之后蕴含着一股古朴劲健之气, 与传世的辗转模拓的古法帖自然有较大的区别。王铎从这些古碑之中感受到了这种古朴之气, 并将其融会于自己的艺术实践之中, 使自己的书法高古劲健, 纵横排戛, 从而一改晚明其他书家囿于帖学的靡弱轻浮之气。

王铎擅长真行草隶各体, 其中以行草为最, 他的行草书, 魄力雄迈, 沉着痛快, 纵横跌宕, 自然出奇。长幅巨帖, 气势夺人, 有如太白诗篇, 飘然不群。不论在笔法、墨法、结体、章法、韵味等方面, 都有他的特点。

在笔法方面, 既痛快又沉着, 以沉雄顿挫为体, 以飞动变化为用, 因而有如锥画沙, 印印泥, 既险劲而又稳重;在墨法方面, 酣畅淋漓, 温润而涩, 能充分发挥其水墨血润骨坚的妙用;在结体方面, 遒逸劲峻, 纵横取势, 曲直黑白, 随意移位, 字体偏长, 有硕人欣欣雄姿英发的气概, 部首易位, 变化多姿,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收奇效于意想之外;在章法方面, 气势磅礴, 字与字之间结合紧密, 行与行之间错综开合, 参差而平衡, 变化而统一, 对比而调和, 险峻而稳重, 如音乐之有节奏, 诗词之有韵律, 匠心经营, 追求高度的艺术效果;在韵味方面, 他能用古人的优良传统, 丰富其书法韵味, 与笔墨温润中见苍老, 于筋骨内涵中见精神, 于感情充沛中见意志。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 (米芾) 狂草尤讲章法, 觉斯则全讲势, 魏晋之风轨扫地矣, 然风樯阵马, 殊快人意, 魄力之大, 非赵、董辈所能及也。”对于王铎其书, 傅山谓:“王铎四十年前字, 极力造作, 四十以后, 无意合拍, 遂能大家。”如草书《杜诗》乃是王铎五十五岁时的作品, 其用笔十分率意, 有些地方甚至显得过于粗糙, 作者对于线条在外观上毫无顾忌, 显得狂放不羁。单字轴线左右欹侧, 因而每字每行都隐含着强烈的运动。

笔画构架则开朗疏阔, 气势宏大, 作品空间节奏显得生动跳跃, 在这种欹侧跳跃的线条中, 又不时显现精美的点画, 有的遒劲, 有的圆实, 有的挺拔, 有的畅达, 精美与率意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从用墨上看, 以淡墨为主, 浓淡相间, 墨色富有层次变化。浓墨的效果是沉重、敦厚、所流露的飞白显得苍拙古涩, 有老树枯藤之感。浓墨的效果是墨饱色润, 所流露的飞白显得虚灵生动, 有秋山淡云之感。

此作中, 王铎把结体的险峻与用笔的稳健统一起来, 奇险中有深沉, 峻拔中有凝重, 章法显得非常和谐;又能把用笔的稳健和用墨的酣畅统一起来, 笔画稳重中有丰润, 节奏明快中有变化, 韵律特别生动。结体、用笔和用墨的有机结合, 构成了王铎书法完美的艺术特征。

对于王铎的书法艺术, 后人给予很高的评价, 有人认为他的成就不仅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人, 而且可以和北宋大家相媲美。吴昌硕说:“文安健笔蟠蛟螭, 有明书法推第一。”王铎的书法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今人林散之认为他是“自唐怀素后第一人”, 不但有“神笔王铎”的美誉, 还在河南民间流传着他的《拟山园帖》在雷电之夜能闪闪发光的神话。

如今王铎书法在日本大受欢迎, 在日本书坛甚至有“后王 (铎) 胜过先王 (羲之) 之说。总之, 对王铎的评价反映了当代书家对王铎的一种认识:“一生吃着二王帖, 天分又高, 功力又深, 结果居然能够得其正传, 矫正赵孟、董其昌的末流之失, 于明季书坛可谓中兴之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临共赏·书不惊人死不休 ——《王铎临王羲之(小园子帖)》赏临
经典| 健笔蟠龙 ——王铎的艺术世界
魏锦蓉:论王铎书法的守身与联姻
震撼!王铎草书:墨象万千,酣畅淋漓
不薄今人爱古人——李小建书法艺术
阅读 | 他写给德国人的“求助信”,竟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