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寇准荐才的启示

   

   宋朝名相寇准,有一门生叫丁谓,一次二人一起进餐,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一个饭粒。丁谓瞧见,忙上前将其从寇准的胡须上小心顺下,并将老师的胡须梳理整齐。这就是那个广为人知的“溜须”。寇准没有注意这些细枝末节,在他看来,丁谓是个有才能的人。于是,寇准不止一次地向当时的宰相李沆推荐丁谓,但李沆始终不用。

  寇准问道:“你为什么不用丁谓?”李沆说:“不是已经用了吗?”寇准不以为然,反问道:“像丁谓这样的人才,你能长时间地抑制他屈居人下吗?”李沆笑着说:“将来你后悔的时候,你会想起我今天说的话。”

  不过,寇准没有把李沆的话放在心上,他自以为自己看得很准,丁谓是个大才,坚持将他从陕西路转运使位置上,提拔到自己掌管的尚书工部任员外郎。寇准第一次任宰相后,任命丁谓以知鄂州的身份,兼任齐、濮诸州安抚使,为宋真宗赴澶渊之盟亲征先锋。

  以实际情况来看,丁谓的确很有才能,并且机敏过人。他为修复毁于大火的皇宫献出一条“连环计”:把宫门前的一条马路挖成运河,引汴水入内,一则可用水运解决运送木材的困难,二则利用挖河的土就地烧砖,三则可在宫殿落成后将建筑垃圾添河复路。此计一举三得,大大节省了开支,缩短了工期,堪称古代运用系统科学和统筹思想决策的典范。

  过了几年,寇准第一次被罢相,继任宰相王旦评价丁谓说:“丁谓是有些才能,但治国的道理他不懂。以后任了要职,假使有个贤能正派之人帮助他,也许还能有个好结果;但如果独自当权,必定害国害己。”有人将这番话反复告之寇准,但仍未引起他的警惕。十几年后,寇准最后一次任相后不久,就把丁谓从保信军节度使位置上调入了京师,并推荐他任参知政事,作为自己的副职。从此,丁谓是一路飞黄腾达。

  过了没一年,寇准就被丁谓的谗言给陷害了,被罢了宰相不说,还被贬到相州任知州,后贬道州司马,再贬雷州司户参军,1023年卒于贬所。

  丁谓升任宰相后,他的才能成了他螫人的毒针,成了攀龙附凤的爬梯和疯狂敛财的敲门砖。皇帝提议大兴土木营造“玉清昭应宫”,大臣中有不少反对的,丁谓却教给皇帝辞令以使群臣“不复敢言”。皇帝“乃以谓为修玉清昭应宫使”。玉清宫七年始成,祸害百姓不浅。丁谓一心觊觎宰相宝座,在宋真宗病重卧床时,勾结掌握皇权的刘太后兴风作浪,专横恣肆,含小怨而贬寇准于雷州,窜李迪(宰相)于衡州,凶险歹毒莫此为甚。后丁谓获罪抄家,发现他“得四方赂遗不可胜数”。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又说:“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用有才无德之人,如饮鸩止渴,后患无穷,最终会害人害己误国。

  寇准重用丁谓,看重的只是他的才能,而对丁谓的德行品格,却未明察。因而,用错一个人,害国又害民,寇准是要负责任的。这种责任,就是用人失察的责任;如果定个什么罪,就是用人失察罪。也许,寇准对丁谓的德行有所觉察,只是认为这是“小节”,就被丁谓耍的“小聪明”蒙住了,但这也开脱不了寇准失察的罪责。现实社会中,一些人以为,“有能力”、“会办事”就是好干部,至于德行如何却不大在乎,这样选出来的人才,难免会像寇准选丁谓一样可笑可悲。 
  所以说,宁用有德无才之人,不用有才无德之辈,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摘自《中老年时报》 作者 荆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溜须
溜须拍马典故
寇准:撑过怨恨这条船
北宋宰相王旦的“德行”值得后人效仿
修行,从自身开始| 每天聊点《道德经》(241)
论语注释 德行更比才能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