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姜夔情殇赤栏桥



 

  姜夔官运多舛,从未做过官,终其一生只是江湖游士和幕府“清客”,以诗词游说于士大夫中。在汉阳时依靠他姐姐,在苏州时依靠范成大,在杭州时依靠张监。他的个性和生活特点最符合清客特点,范成大曾说姜夔“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姜夔官不仅运不济,个人情感生活也幽美凄艳,哀婉动人。
 
  千岩老人萧德藻极爱其才,认为“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姜夔一半是因为自己生活无着落,故而饥不择食,还有一半是盛情难却,才娶了这个女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之间是没有多少感情可言的,否则,以姜夔之才华,之多情,何以在他现存的84首词里,找不到一篇是咏叹夫妻情深的呢?要知道,姜夔在路上遇到一个萍水相逢的美丽歌女,都要填词的。如1189年秋天,34岁的姜夔,在吴兴苕溪渡口,风絮般飘落一位风尘女子--京洛*绝代人。在渡口的姜夔心头一震,惊若天人。自打她一出现,姜夔的视线就没有离开过。对方似有所觉察,只是嫣然一笑,匆忙离去。于是,填了一首《鹧鸪天》,并小注: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京洛*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其实,姜夔早就心有所属,那就是他早年流落合肥时结识了同样因站乱流落此地的姐妹花歌女红萼和绿萼。晚年的姜夔写了《送范仲讷往合肥》的三首诗:
 
  其一:壮志只便鞍马上,客梦长在江淮间。
 
       谁能辛苦运河里,夜与商人争往还。
 
  其二: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其三:小帘灯火屡题诗,回首青山失后期。
 
       未老刘郎定重到,烦君说与故人知。
 
  这几首表现了姜夔生前渴望回合肥的心情。为什么姜夔如此留恋合肥呢?这是因为合肥有他甜蜜的初恋,也是他爱情的埋葬之所。姜夔在诗中的赤阑桥更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20余岁的姜夔,行踪不定,在客居合肥城南赤阑桥时,在歌舞演艺厅认识了一对因战乱沦落于合肥这座边城、善操琴筝的两姐妹红萼和绿萼,演绎了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为姐妹俩自己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后,只好凄然地离开合肥,并填了一首《解连环》:
 
  玉鞍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这首词是姜夔离开合肥后,在驿舍追念与善操琴筝的两姐妹红萼和绿萼分手情境的惜别之作。调名《解连环》,正喻示着主题。起笔三句,点出事因。驿舍清晨,即将离开心爱的人,姜夔却沉吟徘徊,离情别绪,又萦绕心头,牵绊得他难以遽去。总是“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的情景所羁绊。姜夔把合肥恋人姊妹红萼和绿萼与三国时东吴桥公两个天香国色的女儿大乔和小乔相提并论,可见姜夔爱她俩有多深。与姐妹俩初次见面的情景恍拂就在昨天,“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追忆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难忘印象,又可见其爱情之深挚缠绵。这段恋情,让姜夔至死不忘。姜夔的词,现存也只有84首,而为怀念这段情感而写的有16首之多。
 
  “解连环”语出《庄子》“连环可解也”。“解连环”一词,至今已有2200多年,主人公是春秋战国时期莒城掌管起**文书(古时称太史)的,名字叫敫的人的女儿。公元前284年,燕上将乐毅统率秦、韩、赵、魏五国联手伐齐,攻破齐国首都临淄。齐?王逃到莒城,并向楚国求救。楚国大将淖齿率兵20万赴莒城营救,见齐大势已去,便一刀将?王给喀嚓了,此地因之得名?王台,后演化为“明望台”。亡国之后,齐太子田法章,惶惶不可终日,只得隐姓埋名在莒城太史敫家“为人灌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做“打工仔”。太史敫之女见法章像貌奇特,知道他是一个非常人物,“怜而常窃衣食而善之”。混熟了以后,法章就把实情告诉了敫女。敫女知道自己发达富贵的机会来了,主动与法章谈起了恋爱,并很快就非婚同居了。果然在公元前279年,田单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打败燕国,成功地光复了齐国,并恭迎法章继位,是为襄王。复位后的法章,力排众议,坚持立敫女为后,即历史上有名的君王后。敫女的“风险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法章与敫女的爱情故事,整个一现代版的“青蛙王子”。
 
  但《解连环》作为词牌名,最早却出自柳永,因其词有“信早梅、偏占阳和”及“时有香来,望明艳、遥知非雪”句,名《望梅》;后因周邦彦词有“妙手能解连环”句,更名《解连环》;张辑词,有“把千种旧愁,付与杏梁雨燕”句,又名《杏梁燕》。又名《玉连环》、《玉联环》。此调为双调106字,前段11句5仄韵,后段10句5仄韵。
 
  官场失意的姜夔,情场也不得意。与合肥姊妹花红萼与绿萼尽管缘铿一面,各奔东西,但在姜夔的心中却永远挥之不去,为此,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正月初二日姜夔路过王献之与爱妾桃叶*佳话的所在的金陵桃叶渡,“小舟挂席,容与波上。”。姜夔“北望惟楚,风日清淑”,睹“水”思情,想起了他与合肥姊妹花红萼和绿萼的一幕一幕的生活细节,填了一首《杏花天影》: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现在流传的大多是《杏花天》这个词牌名,蒋氏《九宫谱目》入越调,辛弃疾词《杏花风》。此调微近《端正好》,坊本颇多误刻,今以六字折腰者为《端正好》,六字一气者为《杏花天》。姜夔的《杏花天影》是从《杏花天》中拓展出来的,属于自度腔。因宋代有一部分懂得音乐的词人也常自己创作新的词牌曲调,这种新创的歌曲称为“自度曲”。南宋的姜夔是自度曲最有代表性的作者。他作有自度曲《扬州慢》、《杏花天影》等十四首,载于《白石道人歌曲》,并注有“俗字谱”(古工尺谱),是宋代词调音乐的珍贵遗产。姜夔的自度曲词乐浑然一体,风格委婉抒情、清新典雅;在旋法、结构、调式、转调等技巧处理上精致细腻;他的作品多用七声音阶,四度与七度音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常引用升高的商、徵或宫等变化音。从而使曲调赋予一种独特而又深远的意韵。
 
  1187年(宋淳熙十四年)冬,32岁的姜夔往返于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吴江县)时,睹景思人,信手填了一首《点绛唇》:
 
  金谷人归,绿扬低扫吹笙道。数声啼鸟。也学相思调。月落潮生,掇送刘郎老。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春草。
 
  这首词以合肥红萼和绿萼的口吻,询问何时才能够再相会,而姜夔自己心中茫然,但为给情人一个希望,只能空指蔷薇,掩饰不住的?惶尽现于表。刻画出合肥红萼和绿萼的一片痴情,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失落感。
 
  1189年(淳熙十六年)姜夔湖州游玩,湖州的秀水画船使他记起了当年在合肥与红萼和绿萼初识的情形,写下了《琵琶仙》:
 
  双浆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娥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据他自己的小序介绍:“《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从这里可以看出,姜夔在吴兴(今浙江湖州)载酒游春时,因见画船歌女酷似合肥情侣,而引发怀人之情,思绪万千。姜夔词中“桃叶桃根”用王献之娶桃叶桃根典故,暗喻红萼和绿萼。他想象在风景秀丽的太湖上,自己与红萼和绿萼邂逅相遇,一只画船载着他约请的琵琶女慢慢泊近岸边。红萼和绿萼像晋代美姬桃叶桃根一样娟雅清秀,她们用唱歌的扇子轻轻拂开纷扬的落花,弯弯的蛾眉显出奇美的韵味。面对如此韶秀的歌女,于是他们一见钟情。因红萼和绿萼善弹琵琶,为解相思之苦,故自创新调《琵琶仙》。
 
  1191年(宋光宗赵惇,绍熙二年)春天,姜夔带着寻觅旧情的挚忱重游合肥,“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遗憾的是,他所爱恋的红萼和绿萼“人面不知何处去”,也许是“老大嫁做商人妇”了,这对白石情感的撞击太深重。他暗然沮丧,在旧时居处古色古香的西窗下怅然久立,只有那青青的杨柳依旧飞舞。自己千辛万苦来寻故人,却人去楼空,“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片,以纾客怀。”万千思绪凝于笔端,写下了《淡黄柳》: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1195年(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之冬姜夔住在无锡梁溪张鉴的庄园里,正值园中腊梅绽放,他见梅而怀念远在安徽合肥的恋人红萼和绿萼,因作《江梅引》,小序云:“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说明这是藉记梦而抒相思之作。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1197年(庆元四年)元夕之夜,姜夔眷爱的合肥女郎红萼和绿萼奇迹般地走进他的梦乡。她们像燕子般轻盈,也像黄莺般娇软,依约地到姜夔面前说:“因为思念你,长夜难眠。你这薄情郎知道么?”梦的美好短促易碎!词人恍然惊觉,唯见一片明月光照似雪。此时已经42岁的姜夔写了《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这是在他距初识的恋人十多年了,仍然沉沉吟吟,念念不忘的又一个有力见证。他的思念,绵绵的,悠长的,丝丝缕缕,经久不绝。生命之灯熄灭,他心中的那份牵挂才随之归去。一份惆怅,几多无奈,一抹相思,无限离愁。姜夔对合肥的红萼和绿萼的爱是那样的深挚、着迷。歌伎小红,虽然是他晚年须臾不离的红颜知己。但合肥的红萼和绿萼,却始终是他刻骨铭心的追思所在。尽管一路劳累,一生奔波,漂零无所,寄人篱下,须臾没有把心中的那份爱抛弃。他的爱炽热而又那么克制,他的情坚韧而又那么绵长。无语东流的淝水,恰是姜夔白天颠簸谋生的一路风尘和夜晚独自垂下的不尽清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姜夔缠绵凄艳的爱情故事
人间别久不成悲|姜夔词选
姜夔《杏花天影》词作鉴赏
姜夔词作鉴赏
姜夔《解连环》鉴赏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