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陶渊明[辑转]

 ——辑转自晓泓婕伊《品读名家(一)》 (网址见文末)


(近读《陶渊明传》,有感而发!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自有他的一席之位,被称为“田园诗鼻祖”。才疏学浅的我不敢妄加评论他的诗歌艺术,但对他一生的为人,我却不敢恭维。

 先看他在晚年为自己写的《挽歌》: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另一首: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是一个丝毫不珍惜生命,不怜惜亲人,一生颓废虚无的男人。唯酒是他一世的知已。41岁的他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做了彭泽县令,这是他最后一任官职。上任后的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改善贫弱的妻儿的生活状况,而是要把俸田全部种上造酒用的黏稻,并说:“我能够常常醉就知足了。”妻子坚决要求种稻米,他才让步说:“行,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稻。”何等自私、无责任心的男人啊!

 江州刺吏颜延之给晚年的陶渊明以阳光般温暖的友谊,后来延之被贬始郡太守,临行,送陶二万钱,以改善他贫困的生活状况。他没有推让,却把这些钱一分不留的送到酒店里去,当作预支的酒钱。

 我无法想像的是,陶渊明常去酒店酣饮,那么,在酒精的麻醉里,他能品味出怎样的人生?

 再看看他的家世和为官史:

 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都历任官职。曾几何时,陶渊明常常自诩祖宗的荣耀,27岁得长子俨时写过《命子》诗,诗中把古代唐尧、历代名臣如陶叔、陶舍、陶青等拿来做祖先,接着又把曾祖、祖父、父亲三世的功名地位一口气颂扬出来,对儿子进行教育,激励他继承传统,有所作为。这些与后来陶渊明一生的做法何其矛盾。

 394年,29岁的他第一次出仕,做的是江州祭酒,这是一个很低微的职位,要仰人鼻息,看人脸色。他不甘忍受,不久辞官。

 398年,晋朝内乱,陶渊明又出仕,在大将军桓温的小儿子桓玄幕府中做一名下级官僚,尽心竭力,完成使命。后因母丧辞官。

 元兴三年二月,刘裕作为镇军将军与桓玄战于湓口,大胜之。不久,陶渊明做了刘裕的参军(军府幕僚),准备为晋室的复兴尽力。

 这年五月,桓玄余党被灭,陶渊明心有余悸,准备辞官,但为了生计,在亲友的劝说下,41岁的他做了离家最近的彭泽令,历职80多天,解印辞官。从此不再出仕。

 看来他历任的都是些低微的职位,他是否像后人所说厌弃官场,我不敢肯定,但他弃官归田后,热爱劳动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家里一贫如洗,米缸里找不出半粒米,第一个妻子为他生下第三胎也是双胞胎的儿子后,因生活贫困,营养不良而病死。现在他要养活自己贤淑的妻子翟氏和五个贫弱的儿子,哪来的闲情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啊!那一定是醉酒后的飘飘然吧。

 如果要用“君子固穷”的操守来为自己推脱,那么,当作为社会主角、家庭主角的男人上不能供奉父母,下不能扶养妻儿,一家人常处于忍饥挨冻的生活状态之下时,那所谓的操守是何等的虚伪而不堪一击!它只不过是掩饰自己无德、无能、无才、无识的矫情的外衣,是裹住一颗自卑而脆弱的灵魂的肥皂泡而已。

 公元427年萧瑟的秋天,63岁的陶渊明走完了他矛盾而坎坷的一生。他在世和死后的几百年里,他的诗并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他应该感谢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屡遭磨难的苏轼在陶诗宁静的田园意境里找到了灵魂的憩息所,从此,陶渊明才名声鹊起,诗价倍增,最终“托体同山阿”,与山不朽。

 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陶怎能与坡翁相提并论?!

(五柳先生,失敬了,请恕罪。)

 

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513fd70102e9kp.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材「陶渊明」:全方位了解,找到新角度,一材多用,才是真水平
中国国学网-- 简述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陶渊明:世人都羡我淡泊归田园,哪个真懂我满腹的悲欢
【每日素材积累】陶渊明
近三十年《归去来兮辞》研究综述陈芳
陶渊明归隐真相:并非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