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律法(七)
 
一、基本原则
 
五七言律诗:正格:首尾两联散句,颔颈两联对仗
           变格:与正格不合的对仗情况
五七言绝句:正格:两联散句。
           变格:一联以上对仗。
五七言排律:正格:首尾散句,其余皆对。
           变格:每联对仗。
 
二、五七言律诗对仗变格
 
    1、宗楚客体:又称“全首对”,即四联皆对。始见于梁简帝萧纲的《登烽火台》、《楚妃叹》等诗。唐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学用此法,被时人称为宗楚客体。
    2、首尾不对体:又称“无对仗体”,即全诗皆散句,无一联对仗,极其罕见,也可视为古体诗的变体。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3、首联增对体:“富对仗”的一种,即首、颔、颈三联对仗,尾联用散句。
    4、尾联增对体:“富对仗”的一种,即颔、颈、尾三联对仗,首联用散句。注意:因对仗行文严谨,故不适合于尾联作结。所以一般尾联对仗,例用流水对或接近散句的半对半不对,以增强流动感,并暗暗回应尾联不对仗的规则。
   5、前半首对仗体:即首、颔两联对仗,颈、尾则用散句。其实,这是把颈联的对仗移到了首联对仗,从而造成全诗前半首对仗,后半首不对仗。此种情况极其罕见。如:杜甫《客亭》。
   6、偷春体:又称“换柱对”,即首、颈两联对仗,颔联则用散句(或半对半散),多见于五律。这种本该在颔联的对仗,提前换到首联去用的情况,类似于梅花先于百花开放,偷取了春色一般,故名。注意:采用偷春体,有时为回应颔联必对的规则,也可以在颔联使用半对半散的形式。
   7、蜂腰体:“贫对仗”的一种,又称“蜂腰格”,即首、颔、尾三联散句,仅颈联对仗,多见于五律。这种颔联不对之后,形成了两头有宽松的散句而中腰却用骈偶紧束的情况,类似于蜜蜂的细腰一般,故名。
  (1)注意:采用“蜂腰体”后,首颔两联散句必须遵循“十字格法”(即“十字叙一事法”)各叙一事,然后让颈联在语意上总束,意贯上两联。
  (2)注意:采用“蜂腰体”,最好在颔联用些似对非对的句子,暗暗回应律诗颔联必对的要求。
   8、颈联不对体:“贫对仗”的一种,即仅颔联对仗,首、颈、尾则用散句。注意:一般而言,颈联处于律诗之颈,颈联不对仗犹如一诗折颈,是断不容许的。但特殊情况下,律诗颈联也可不对仗。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9、隔句体:把隔句对用在首联和颔联,构成隔句体.
 
三、对仗的类型:
 
1、工对:又称“的名对”。(举例略)
2、邻对:门类邻近的词语相对。(见无名氏《词林典掖》三十门)
3、宽对:按词性相同成对。

四、对仗的语音修辞
 
    1、借音对:旧称“声对”。甲乙两字义类相左,如甲(乙)的同音字中有与乙(甲)义类相同的字,就借甲(乙)之音,而取其同音异字之义与乙(甲)相对。如:张子容诗:“樽开柏叶酒,灯发九枝花”。柏谐音“百”对“九”,造成数目对。
    2、叠音对:又称“连珠对”。即将同一字词重叠,再两两相对。分单组叠音对和多组叠音对。如:范成大《早发竹下》:“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3、双声对:把两组双声字(词)相对。分声母不同和声母相同两类。如:“参差”(属清母双声词)对“迢递”(属定母双声词),则各句所用双声不同。又如:“寥落”(属来母双声词)对“流离”(属来母双声词),则各句所用双声相同。
    4、叠韵对:两组叠韵词相对。如:“窈窕”对“嬋娟”。
    5、双声叠韵对:以双声词(叠韵词)对叠韵词(双声词),或以双声加叠韵词对双声加叠韵词。注意:在对仗的一联中,如一句中用了双声词或叠韵词,也须在另一句相同位置使用双声词或叠韵词,否则会不平衡和谐调,被诗家指为“跛”,诗病之一也。
 
五、对仗的词汇修辞
 
   1、借义对:
  (1)当甲字是单音字时,甲字字面义不能与乙字相对,就取甲字的另一义与乙字相对,甲字必须是多义字。(举例略)
  (2)奇对:当甲词是复音词时,拆取复音词中一字,与乙词中相同位置的一字相对。如“行李”对“诛茅”,是拆“李”(取其桃李义)对“茅”。
   2、互成对:指同一义类的两个并列成分用在一句中,再两两相对。即只要本句同类词语连用,就有了两两连用互成的意思。如“琴瑟”对“山川”。
   3、双拟对:指出句中用几个相同的字,既本句自对,又与对句的几个相同的字互对。如:“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4、虚实对:唐人称“双虚实对”。其成立条件是:要有两个并列的虚字对两个并列的实字。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联中,“天地”对“有无”。
 
六、对仗的句法修辞
 
   1.交股对:又称“交络对”、“错落对”和“磋对”。即同一门类的词语处于两句的不同位置,错落交杂,斜侧偏对。一般有两种形式:
  (1)斜状互对。如:“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秋对春)
  (2)交叉互对。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对“绿丝”,“一树”对“万条”)
   2、两兼对:即一个名词既作上一分句的宾语,又兼作下一分句的主语,一个词语同时兼了两个句子的成分。如:“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其意为:石角钩衣,衣破;藤枝刺眼,藤枝新。)
    3、列锦对:又称“叠句对”。指一句中不用虚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全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成。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4、当句对:指一联中既有本句自对,又有两句互对。分三种:
   (1)独词对:如:“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2)分句互对:如:“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
    5、折腰对:把一个单句从中切断,分布在对仗两句之间,犹如拦腰截断一般。特点:形式上是两句,意思上是一句。如:“愁见三秋水,分为两地泉”。(动词“见”的宾语是:“三秋水分为两地泉”)
    6、扇面对:又称“隔句对”。连续两联,单从各联看不对仗,但上一联的出句和下一联出句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对句对。分形对和意对两种。其中意对最难,而把“普通对仗”和“隔句意对”两种对仗方式组合起来使用则更难。如:杜甫《存口号两首》皆是,首联对仗,首联和尾联又用隔句意对。
    7、流水对:出句和对句前后衔接,一意相承,不能割裂。有意念式流水对和虚字斡旋式流水对两种
 
七、对仗的禁忌
 
   1、忌合掌。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忌“四言一法”。
   3、忌同类连叠。
   4、忌同字相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津梁》十三 对仗的种类
【诗边乱弹】对仗的种类和技巧
学习格律诗笔记(连载之十三)
浅谈律诗中的对仗(外一篇) / 汪凯
【诗词曲创作漫谈】格律诗词创作中的对仗【附录一】
中国古典诗词的声韵美——《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