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诺贝尔文学奖,究竟要评什么样的作品和作家?

(1993年,黑人 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讲到:在现代社会,黑人和印第安人的传统和民族文化如何地被吞噬——这不是政治体制的问题,而是现代社会工业与技术无限发展的忧虑。)

诺贝尔文学奖的遗产和理想

文 | 丁小村

每年10月,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文学院,诺贝尔的遗产将会被某个作家得到——这份遗产,不光是包括金光闪闪的美元或者欧元,还代表了一百年来世界文学的理想指标。

一份简洁而高度概括的“颁奖词”,用来评价某个作家一辈子的文学成就——诺贝尔奖是颁给作家的,是一项终身成就奖。

对于得奖作家来说:既然你号称世界上的顶级作家,你对文学必须负责:对文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这意味着:你达到了过去某个作家的高度,你是现在作家里边最优秀的之一,你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有不可抹去的一笔。

这可能有些难度,所以这个世界上,此刻有千千万万正在书写着的作家,能摘取桂冠的却只能是极少数的人。

(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独》:以寓言的方式,描写了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回顾与忧虑)

品读100多届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浓缩到极致无非两个词:“理想”和“艺术”——体现了文学的大同标准。争吵了一百多年,这个奖能够继续评下去,说明了文学界对于这个标准的认同。

“理想”——文学的终极思考依然是人类的现状和前途,关照的是人类的生存处境和人类精神的永不沉落。

“艺术”——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作为一个作家,你终生孜孜以求的,是达到某种艺术的至高境界、最新境界。这是作家应有的天赋,也是作家必有的专业理想。

这两个词至少说明了两个核心:文学是人文的,要具有对生命、对人生、对人类的终极精神关怀;文学也是艺术的,要体现形式的创造和艺术的创新。

那些无关人类精神痛痒的作品,不是理想的文学;那些只知道玩弄艺术,既不关心人类的精神现状,也不关心人类生存处境的写作者,不是优秀的作家。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她的作品描写了:政治制度是人类自己设计的,但专制和暴政可能变成个人甚至集体的灾难。)

品读历届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可以触摸到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顶级作家们用文学的方式,如何地关照人类的现实处境和人类的未来命运。

守护人类良心,关怀人类处境,思考人类精神的走向,是优秀作家的使命;探索文学的形式,寻求诗意的境界,创造文学的表现技巧,是作家终身所追求的技艺目标。

1、作家要守护人类良心:

这包含了人道的关怀、人性的理解——对人类精神状态的关注。

1957年,获奖作家:阿尔贝·加缪——“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1950年,获奖作家:帕特兰·亚瑟·威廉·罗素——“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

2、作家要呵护并发展人文精神:

这包含了人类迄今为止创造出来的所有文明,它的价值部分:各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人类追求幸福生活所积累的精神价值,人类为自己的命运所做出的一切努力。

1984年,获奖作家: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1975年,获奖作家:埃乌杰尼奥·蒙塔莱“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1969年,获奖作家:萨缪尔·贝克特——“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1959年,获奖作家:萨瓦多尔·夸西莫多——“由于他的抒情诗,以古典的火焰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的悲剧性体验。”

1953 温斯顿·丘吉尔 《不需要的战争》 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最近网上刷屏的一个新闻是:一对父母老远赶去大学里探望自己的女儿,可没想到女儿不但不惊喜,而且觉得父母此举多余,这让人寒心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令人忧虑,让我想起了耶利内克(2004年诺奖得主)的代表作《钢琴教师》:她在这部作品中描写的母女关系,让人震撼,体现了现代社会里边人与人之间无法理解的孤独感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割裂。)

3、作家要关注人类命运、思考人类的未来。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人类个性得到充分解放,自由度高度发挥:要组织一个高效的、和平的人类社会结构,各种政治体制的实验和探索,已经将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提升到极为复杂的程度。

人类正在经历些什么,人类将向哪里去?这是作家必须思考的问题。但作家所能做的,仅仅是用文学的方式把这种忧虑或者理想表现出来。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感受,思考和探求。

1994年,获奖作家,大江健三郎——“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

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

1982年,获奖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1926年,获奖作家:格拉齐亚·黛莱达——“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

2004,获奖作家: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和她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

(这枚闪闪发亮的奖章,意味着人文精神和文学理想的闪烁,因此可以令文学不至于堕落为现代社会可有可无的艺术。)

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以概括的方式,总结了优秀作家作品的特质:比如对艺术的探求,比如对人文精神的弘扬;比如对人类处境的描写,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诺贝尔文学奖的理念,那可能是一句老话——

文学,既是“人生的”,也是“艺术的”。

这句话我们可能都不陌生了。这不是一个作家应该有的追求么?大音希声,大意无言——有时候,最简单的话往往包含了最深刻的道理。

这恰恰也是很多文学作品的特质:当我们读《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时,是不是觉得它那么单纯,那么透明?当我们读泰戈尔的诗歌时,是不是觉得它就如同一句透明而又充满魅力的经文?

从《诗经》到《红楼梦》,从《神曲》到《战争与和平》,古往今来那些优秀的作家,其实具有同样的魅力——文学的大同理想,是所有作家都需要继承的,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同理想。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历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品及其获奖理由
评委们究竟爱什么菜?——历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解析
诺贝尔文学奖与经典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陪跑7年 村上春树本人怎么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