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圣人之道 孝悌而已

导读

孟子认为,人皆可为尧舜。圣人之道,极高明而道中庸,最终落实到百姓日用寻常,不过孝悌而已。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下》

古语云:诚于中,形于外。内在的修养,必然会表现为外在的言行。

孟子,被我们称为“亚圣”的孟夫子,又会表现出一种怎样的外在气象呢?

齐王对此很好奇,特意派人去窥探孟子平时的生活起居,但却无功而返。

齐王还是不甘心,干脆派他的相国储子直接去询问孟子,您果真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吗?

孟子回答说,哪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尧舜与人同耳”(《孟子·离娄下》)

在另一处,孟子则直接肯定曹交的提问,明确指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规矩,方员(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孟子·离娄上》

一般人总以为,圣人是天纵之圣,是天生的,不可学、不可至。

而孟子则明确告诉我们,哪怕是尧舜这样的圣人,也是跟我们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的,人人都有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人的潜质与能力。

一般人又总以为,圣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

但哪怕是被孟子称为“集大成”的圣人孔子,也是“入大(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是通过不断学习来增长自己的智慧与才干的。

在孟子看来,“规矩,方员(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

圣人并不是像上帝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存在,而是在人伦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完满人格的典范。

尧舜之道,孝弟(悌)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

这种圆满的人格,具体表现为儒家所倡导的四德——仁、义、礼、智。

仁、义、礼、智又是什么呢?孟子认为:“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yuè)之实,乐(lè)斯二者,乐(lè)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孟子·离娄上》)

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恭顺兄长;智的实质是知道这两者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对这两者加以适当的调节、修饰;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件事,快乐就产生了;快乐一产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侍奉父母就是“孝”,恭顺兄长就是“悌”。所以孟子又说:“尧舜之道,孝弟(悌)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舜被称为圣人,也是从孝悌做起。他的父亲瞽叟顽固不化,后母凶悍暴虐,弟弟象又桀骜不驯,但他最终以孝悌之心感化了他们,赢得了他们的欢心。

每个人都在家庭中出生,都有父母、兄弟姐妹可孝、可友,只要像尧舜那样,赤诚孝悌,就都是在践行尧舜之道、仁义之道。

当然,孝、悌并不是仁义的全部,而只是仁、义的发端。仁、义从家庭中的孝、悌发端,进而向外“扩充”,“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亲爱亲人,进而仁爱民众;仁爱民众,进而爱惜万物,最终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尧舜之道,“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最终落实为百姓日用常行的孝悌。

孝悌之道,是实践的学问,三岁小儿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尧舜之道,孝弟(悌)而已矣”,难与不难,口说无凭,实落做去,才有发言权,你准备好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学文化——孟子圣人观的文化意涵
四书通旨 作者:朱公迁
人人皆可成圣
刘沅:《正讹》卷一
君子之仁
孟子字义疏证 (清)戴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