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官当学刘统勋

鲁迅曾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清代乾隆朝的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就是埋头苦干,操劳费神而猝逝于上朝路上而且清正廉洁的高官。

刘统勋1698—1773年)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刘必显是进士,曾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父亲刘棨是康熙朝进士,曾任四川布政使。刘统勋于雍正二年(1724)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乾隆元年(1736)任内阁学士,历刑部侍郎、署漕运总督、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十七年授军机大臣;二十四年协办大学士;二十六年东阁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四库全书》总裁官等职。这些官职都非常显赫,用现在的说法,几乎兼“国务总理”、“建设部长”、“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以及“中央党校校长”等要职于一身,可谓位高权重,在大清朝汉族官员中,能像他这样受到皇帝重用的,实属凤毛麟角

乾隆皇帝非常器重刘统勋,视他为“股肱”、“不愧真宰相”。据《清史稿》载:刘统勋“三十八年(1773)十一月,卒。是日夜漏尽,入朝,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统勋乃不愧真宰相。’”这段描写相当生动:这天凌晨,刘统勋照例早早起床,盥洗进餐完毕,就坐轿子急匆匆前往军机处入值,赶到紫禁城东华门时,天还黑蒙蒙的,轿夫感到轿子微微向右一倾,随行侍候的家人急呼,轿内已没有声息,掀开轿帷,只见刘统勋身子歪在一侧,双目紧闭,已神志昏迷。消息传出,乾隆震惊,即命尚书福隆安赉药驰视,可惜已抢救不及(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心肌梗死)。乾隆甚为悲痛,亲临其丧礼,见家里十分俭素,更加悲伤,不等礼臣议请,即决定“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

“股肱”、“不愧真宰相”,乾隆的评价甚高;“文正”之谥号,也不同凡响。乾隆朝60年,以“文正”为谥者,只有刘统勋一人;整个清朝,只有 8位大臣获此谥号。后来,乾隆还把刘统勋列于“王阁臣”之中,并写怀旧诗《故大学士刘统勋》云:“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这就是“不愧真宰相”的赞誉。

刘统勋居官 50年,“善洞察 ”、“历清节 ”、“性简傲,不蹈科名积习,立朝侃然,有古大臣风 ”。他直言敢谏曾上疏弹劾三朝元老张廷玉和满洲勋贵纳亲两位重臣,给后人留下“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历史形象;他还是治水能臣,曾先后受命疏通运河水道,治理黄河水患,深得百姓拥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门五进士,父比子更牛,乾隆赞为真宰相,名气为何却没儿子大?
大清重臣刘墉之父刘统勋:五门进士,一生传奇
诤臣叫板首辅张廷玉,乾隆倚重为真宰相,然名气为何不及丑角儿子
“宰相刘罗锅”的官职有多高?放到现在来看,你可能不敢相信
刘墉真的是个罗锅吗?
刘统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