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曲鉴赏
第5辑 元曲(一)
【201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题。
水仙子 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
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修辞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惜别、赞美、孤独、冷寂、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阅读下面的这首小令,完成1~2题。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
者丰富的想象。
B.小令中的渔夫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与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
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夫,因为渔夫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夫形象。
E.“点秋江白鹭沙鸥”用“秋”修饰“江”,既点明了季节是秋季,也写出了江面上点点鸥鹭飞翔的凄凉肃杀的景色。
【答案】CE
2.有人认为,“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的形象,这和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的。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
【答案】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远离尘嚣、不满于现实),崇尚自然(钟情自然、寄情山水)。
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崇尚逍遥自在生活的情怀;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的情怀。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搞清《渔夫》和《江雪》两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再比较两者的异同。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小令,完成3~4题。
【越调】平湖乐
王 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①。入手②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④,问何日是归年。
【注】①练:白色的绢。②入手:到手。③春风面:比喻女子姣美的面容。④吾土:故乡。
3.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采菱人语隔秋烟”写秋日的湖面雾气升腾,烟波浩渺,采菱女子们的嬉闹欢笑声从远处隐隐传来,一个“隔”字让采菱人从画面中隐去。
B.湖面在雾气的阻隔和天光的映衬之下,如横陈的白练,四下悄然,静默无声。作者把“人语”“秋烟”“白练”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虚实结合,将自己眼中的秋景写得如此真切、可人。
C.光波声影之中,还有美女姣好的容颜和灿烂的笑靥映衬,这些景致确实让人乐而忘忧,流连忘返,诗人说“入手风光莫流转”,表达了他不想回乡的情感。
D.“江山信美”,承前五句写景而言。“信”意为”“确实”、“的确”。这种肯定和强化,使“终非吾土”的否定意味更加充足、更加凸显。
E.“何日是归年”借用的是杜甫《绝句》的诗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写出回乡之日遥遥无期的绝望。
【答案】BC
【解析】B项“虚实结合”错,应是“动静结合”;C项“表达他不想”错,应是想回乡而不能。
4.请简要赏析这首元曲在抒情上的手法。
【答案】此曲在抒情上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作者写他乡之美,所写景色愈美,愈反衬作者的
思乡之烈,归心之切。
(三)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5~6题。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汤 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①,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②。
【注】①干戈: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占领杭州,和朱元璋领导的反元军形成对立之局。至正二十五年,张士诚失败,朱元璋胜利,杭州陷于战乱之中达十年之久。②南柯:典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落魄侠士淳于棼酒醉后睡在南边槐树下,梦入槐安国,极尽显贵。醒来始知是一场梦,他作太守的南柯郡原是槐树下一蚁穴。
5.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首小令以设问起笔,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喟,引发读者对昔日杭州的追忆。
B.“朝也笙歌,暮也笙歌”一句是对统治者纵情声色、贪图享乐的揭露和讽刺。
C.这首小令语言朴实,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杭州在连年战乱中的沧桑变迁。
D.全曲的感情基调低沉婉转,如一曲挽歌,表达了作者生逢乱世的悲哀与无奈。
E.“昔日西湖,今日南柯”是说昔日的西湖不曾繁华,说它繁华那是今日的人在做梦。
【答案】BE
【解析】B项“朝也笙歌,暮也笙歌”是描述过去西湖的繁华,与后文形成对比;E项“昔日西湖,今日南柯”是说昔日的西湖是繁华的,对今天的人来说过去的繁华就像在梦中。
6.有人评价这首元曲在谋篇布局方面极具特色,请结合整首曲子简要分析。
【答案】一是首尾照应,诗歌开篇从问昔日西湖起笔,以昔日西湖成为今日南柯一梦的现实收束全篇,前后照应;二是巧用对比,通过昔日杭州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对比,描写了战乱导致杭州西湖的剧变,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之情,含蓄地反映了作者渴望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学@科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鉴赏之曲
2014-2016高考语文解析-古典诗歌阅读
诗歌鉴赏题型 / 答题模板大汇总!赶紧get!
2023高考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上)
诗词鉴赏你掌握得怎么样?
古诗词常考的情感你造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