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祝福》的“复调”叙述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复调”属于音乐术语,指各自独立又和谐统一的两段或两段以上旋律线,又叫多声部。“复调”用于音乐形成复调音乐,用于小说叫复调小说。

小说主要是叙述故事,高明的作家一般不用独调叙述,而用复调叙述。如鲁迅的《祝福》,就是运用复调来叙述故事的经典小说。

《祝福》叙述的是祥林嫂的故事。鲁迅先生是如何叙述这一故事的呢?

祥林嫂的故事是由“我”来叙述的,由三次见闻构成:

最后一次,主要是“见”。

祥林嫂问“一件事”,主要内容是三问三答: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也许有罢,——我想。”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这于祥林嫂来说,可以概括为精神上的最后呼救与绝灭。于“我”来说,表那种欲救拔而不能的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此后的故事内容为:祥林嫂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死后四叔还骂她是一个“谬种”。

其他两次,祥林嫂初到鲁镇和再到鲁镇,主要是“闻”。相关的故事内容有:

祥林嫂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

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

“我”并非鲁迅先生本人,他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无力拯救祥林嫂,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人。相对于漠然的短工、麻木迷信的柳妈和鉴赏祥林嫂痛苦的民众,“我”依然不失为一个有正义感、有觉悟的新党。“我”的忽说有鬼神忽说没有,都是建立在对祥林嫂是否有害的担心上。

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才得以展现的。“我”成了祥林嫂故事的唯一的批判者,正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妇女的命运悲剧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

祥林嫂的故事还由祥林嫂本人来叙述的

祥林嫂叙述自己的什么故事呢?一是她的儿子阿毛的故事,她曾三次悲痛述说。

第一次在鲁家,听众是四婶和卫老婆子。“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深墺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祥林嫂述说阿毛的故事,十分悲痛,“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四婶听完她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吁一口气”,说明祥林嫂的不幸遭遇的确令人同情。

第二次在镇上,听众是镇上的人们。“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深墺没有食吃……”,祥林嫂说完倘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男人们”“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祥林嫂依然悲伤不已,述说时声泪俱下,而镇上的男女老少,特别是女人和老女人,也还对祥林嫂的遭遇寄以一定的同情和怜悯,然而同情中也有着鉴赏家听故事的“满足”和“评论”,表现出鲁镇人们的冷漠麻木态度。

第三次仍在镇上,听的人仍然是鲁镇的男女老少。“我真傻,真的”,祥林嫂刚一开口,他们就“立即打断她的话”,回敬道:“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墺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并且“厌烦得头痛”“走开去了”。祥林嫂此时已经得不到任何同情,只好“没趣”地“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祥林嫂的哀伤悲痛再也不能引起鲁镇人们的同情可怜了,人们甚至还把祥林嫂的痛苦当做饭后的谈资和解闷的笑料,甚至感到故事陈旧,令人厌烦。

祥林嫂痛失阿毛之后的三次悲痛述说,表现了她命运的悲惨和鲁镇看客的冷漠麻木。三次叙述,表现了社会的黑暗和无情,弱者的无奈和无助。

二是自己头上疮疤的故事。内容如下:

被婆婆从从鲁镇抢回家,转卖到山里。对此,她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一路上只是嚎,骂”,“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还拜不成天地”,然后她又“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最后还是被强迫成婚。

祥林嫂叙述阿毛的故事,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而讲头上的疤的故事,则有些“局促”,有一种回忆的甜蜜,毕竟她遇上了个好男人。

祥林嫂的故事,还有卫老婆子的补白。内容是祥林嫂强嫁到贺家坳的前后的一些事:

1、祥林嫂的婆婆“精明能干,有打算”,将祥林嫂远嫁山里,一举两得,两个儿子的聘礼都得到了,而且“还剩十多千”。

2、祥林嫂被捆绑着拜堂,而后有了儿子阿毛。“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第二个丈夫死于风寒,阿毛被狼衔去。“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

这样的补白,写出祥林嫂所受到的无穷的压迫,写出她的孤苦。

即使是相同的内容,换作不同的人来叙述,情感、意蕴都是不同的。

如上的复调叙述,让祥林嫂的故事变得细腻动人,让祥林嫂及周边的人物形象变得更为鲜明深刻。多难的命运写尽了弱者命运的艰辛,而“我”的审视,从纵横两方面挖掘了祥林嫂悲剧的根源,让祥林嫂的故事更具丰富的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欣荣:从叙述者角度细读《祝福》
【叙述视角】《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叙述中的“我”与“他”
《祝福》叙述方式与技巧(张黎明)
《祝福》课堂教学艺术镜头
鲁迅用一篇《祝福》,说透了中国女性“过不好”的真相
李煜晖|百家说故事:是谁害死了祥林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