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说“因果论证”

一、《论证是一门学问》:

1、 因果论证的定义:

因果论证是讨论有关原因以其结果的论证。是有关什么导致什么的论证。

因果论证的证据是两起事件或两类事件之间的一种关联--------一种有规律的联系。

用关联性论证因果关系常常很有说服力。

 

2、 因果论证的一般形式:

事件或条件1与事件或条件2之间存在有规律的联系。

因此,事件或条件1导致事件或条件2。

例如:

沉思的人往往更加镇定。

因此,沉思使人镇定。

 

3、 因果论证始于关联。

(1)      正关联:一个因素的增加与另一个因素的增多有关联。

(2)      反关联:一个因素的增加与另一个因素的减少有关联。

(3)      无关联:两个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4、 一种关联可能有多种解释。

(1)      有些关联或许是巧合,因而不存在因果关系。

(2)      存在关联,常常是互为关联。

(3)      存在关联的原因,要尽力加以解释。

(4)      起作用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很复杂。

 

5、 向着可能性最大的解释努力。

解释是找到两个事物之间关联性的有效做法。所以,要把关联补充完整,并反思,即因果互为作用。解释应该是客观、公正的。

 

错例:

我的大部分思想开放的朋友都读了很多书;

我的大部分思想不那么开放的朋友就不是这样。

我总结认为,阅读使人思想开放。

 

正例:

我的大部分思想开放的朋友都读了很多书;

我的大部分思想不那么开放的朋友就不是这样。

(你读得越多,你就越有可能遇到新思想的挑战,你对自己思想的坚持就会被削弱,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阅读还把你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向你展示生活的多样性和多面性。)

因此,阅读使人思想开放。

 

6、 情况有时很复杂。

(1)      整个事件不止一个关联。

(2)      原因有多个。

(3)      有主要原因有次要原因。

(4)      多因一果。

(5)      原因和结果相互影响。

 

二、《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

 

1、 什么是“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是对某种现象之所以产生的原因、背景、功能的逻辑关系的分解、呈示,即解剖、追问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相互决定的内在逻辑联系的思维操作过程。

 

2、 因果分析的基本操作模型

(1)      原因分析:就是对某种自然、社会事物、事件存在的现象(结果状态)产生的先在性、环节性的原因、前提所进行的追问、探究、追溯。

(2)      背景分析:就是对某种自然、社会事物、事件存在的现象(结果状态)产生所依存的大背景、大趋势、主体性、意识性所进行的分析、探究和追问。

(3)      功能分析:就是对某种自然、社会事物、事件存在的现象(结果状态)将会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后果、作用、影响、意义所进行的推断、预见、前瞻。

(4)      措施分析:措施分析就相当于医疗中的“处方”。措施分析的成果来源于对原因、背景、功能分析之后所采取的一种应对行为。

 

三、《批判性思维》

因果解释:

1、 论证是用于支持或证明某个判断,解释是用于阐明、说明已知的现象。

2、 解释主要有:

(1)      物理因果解释:我的车怎么爆胎了?什么引起全球变暖?为什么恐龙灭绝?之类的解释为物理因果解释。即解释事情发生的条件,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等。

(2)      行为因果解释:为什么他/她成为网红?何以解释短信越来越流行?什么引起人们的争斗?阐明行为的原因、理由、动机、背景等的解释是行为因果解释。

3、 解释的标准:

不自相矛盾,不含混,不模棱两可,不和公认的事实果理论相冲突。一致的,不循环,可检验。

 

4、 用求异法和求同法寻找因果关系。

(1)      求异法:如果你早上起来头疼得厉害,而你又想起前一天晚上所做的与以前不同的事,如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你就猜测正是这件事引起了你的头疼。

如果发生了以前在类似的情形中没有发生的事件,那就寻找这两个情形中的其他的不同,并考虑它们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2)      求同法:

            关联:一个事件的发生伴随着另一个事件的发生。

               共变:一个现象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另一个现象的变化。

关联与共变,可能意味着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如果在多个场合出现的结果都伴随着与之相互关联的现象或者总是与另一现象之间共同变化,那么就认为二者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

 

5、 判断是否有因果关系:只要有这个原因就产生相应的结果。答案得到验证。

 

6、论证,从具体的因果事件到普遍的因果陈述。

 

具体的因果事件:于叔叔因为吸烟而得了肺癌。

普遍的因果陈述:吸烟导致肺癌。

 

7、因果推理中的错误。

(1)过渡复杂的

(2)与已知事实或理论不相容的

(3)模糊、歧义的

(4)循环的

(5)不可检验的

(6)认为两事件前后相继就能证明在前事件是在后事件的原因

(7)认为共变的事件之间有因果关系

注意:两个事件之间是巧合的;可能两事件都是由第三种因素导致的;混淆因果。

 

四、来自网络

1、因果论证,指从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进行论证(阐述和证明)的方法。

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运用因果论证时,既可以由原因推论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推论原因。

如果以事物的原因作论点,那么,事物的结果就是论据,即结果分析;如果以事物的结果作论点,那么,事物的原因就是论据,即原因分析。

因果论证是揭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必然关系,如果原因和结果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就不能进行推论。

 

2、运用因果论证,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比如要分析一果多因、一因多果,还要分析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以及互为因果。

.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时某种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这时就必须分析和抓住其中的主要原因,提示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最核心的因素来论证论点。主要原因,有时指的是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原因,它可能会因不同的议论目的而发生转变。应当根据各种原因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主要原因来论证结果,对其他次要原因,应根据它们所起的作用以及与论点的关系,有所区别地对待,比较重要的次要原因作简要分析,不重要的原因,提示一下即可。这样,论证过程就能有主有次,有面有点,有详有略,既准确又精炼。

.分析产生的原因。原因有时是多层的,有些现象看起来似乎是发生作用的原因,但在它们的背后,却还有产生它们的原因。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如果只停留在其中的某个层面上,把它当成最终因素,论点就可能不深刻,也难以把问题说透,这样的因果论证,其说服力是有限的。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不可轻易罢休,要一直到提示出最终极的原因为止。一般来说,越是表层的原因,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力也就越有限;越深层的原因,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

.分析异因同果、同因异果和互为因果。这类分析也就是力图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是辩证逻辑的要求。关键是考查和分析不同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什么联系。异因同果表面上是互不相干的原因,但如果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深入分析下去,却可以发现在它们的背后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这时就排除了表面现象的迷惑,更加接近了本质。

同因异果也是事物之间的常见的相互联系。同样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很常见的,同样一项改革措施,对不同条件和状况的人们所造成的结果就大不一样。在运用因果论证时,有时就必须分析同因异果的关系,才能使论点深化和得以确立。

互为因果更具有辩证逻辑的特点。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例如,在生态平衡的领域里,就广泛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分析互为因果的关系,不仅要提示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联系,而且必须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因果才会发生互相转化。

3、所谓原因,指的是产生某一现象并先于某一现象的现象;所谓结果,指的是原因发生作用的后果。原因与结果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但具有时间先后关系的现象并非都是因果关系;除了时间的先后关系之外,因果关系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结果是由于原因的作用所引起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四种跨界能力,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掌握它们你会更容易成事
“因果论证”和“因果解释”有什么区别?
逆因果(Backward causation)
【译苑经典】〔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著 熊琦译 | 因果分析与行为之归因
关联词语——因果关系
为什么人类沉迷研究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