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文阅读(专题)

一、命题分析

二、考点例析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

A.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哪里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 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 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联想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 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解读和理解能力。此题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既有古文化文学常识,还有对本词内容的理解,甚至还有古诗词比较阅读,所以在分析选项时,要仔细谨慎。B项中作者最终不愿“归去”的原因不是因为“天上官阙”的寒冷,而是因为作者对人间欢乐的留恋。

【答案】B

【解题技巧】

(1)解读“文化常识”及字词释义。首先从诗中A项提取“文化常识”进行解读,如2018年“水调歌头”和“丙辰” ,2019年“柳” “离亭”,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正误。其次,确认字词意思,如果文化常识正确,则进一步确认其中的字词解释是否正确,最终得出结论。

(2)整体感知古诗词内容。①注意诗词题目,为整体感知诗词思想内容提供了线索。如:题目中带有“送”“别”字样,一般都属于送别诗;②关注题序。一些古诗词的前面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奠定了诗词的感情基调。它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序,其中的“中秋”“怀”交代了写作缘由和思想内容是“中秋望月怀人。”;③莫忘注释。注释或交代特定的创作背景,或给予某种阅读提示,因此不能忘;④仔细推敲关键词句,如表情感的字词,诗词的尾句、尾联,它们往往透露出作者独特感悟以及作者的感情走向。所以我们要理解词语的隐含信息,初步感知整体内容。

(3) 提取意象解读意境,揭示其作用。意象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也是读者走进诗人思想感情的桥梁。所以我们要调动知识积累,联想诗词意象的特殊含义,解读古诗词主要内容。

(4) 联想解读诗句情感、基调、表达技巧,侧重求同存异比较。

三、古诗词曲知识

(一)古诗词常用用典

(二)古诗词常用意象寓意

(三)修辞手法

(四)八大情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解读要找准诗眼
【“圣陶杯”教学大赛专题】“聚焦古诗文教学 致力传统文化传承”│施牡丹:读读品品“觅”词心
如何读懂诗词 | 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词(一)
​《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业设计)
苏轼三首脍炙人口的千古诗词,尤其是最后一首
为什么这首《蝶恋花》如此凄美感人?其实字字暗藏玄机,必须学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