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圣陶杯”教学大赛专题】“聚焦古诗文教学 致力传统文化传承”│施牡丹:读读品品“觅”词心

 

 

                 《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  

                          201777

2017年10月23日至26日,我有幸代表浙江省参加了“第六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并获得了初中组第一名。


这次课堂教学研讨的主题是“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我执教李清照的《渔家傲》,这首词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诗词五首》,是李清照的一首记梦之作,写于南渡之后,豪放雄奇的梦境中隐寓着现实的悲哀痛苦,又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引导初二的孩子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真正做到入文入境入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回顾整个磨课过程,是一次次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逐步引导学生走近词人内心的过程,更是一次次在设计的优化调整、思维的碰撞冲突中提升自己对古诗词教学的认识、加深对诵读教学理解的过程。


一、以“读”为线,贴近词人内心


诗词贵吟读,非读不解其味。朱自清先生曾言,古文和旧诗、词等都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能知道它们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它们的口气。课前预习提示,也强调要反复朗读,体会诗词不同的韵律特点。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围绕“梦”字层层推进教学环节,以诵读的方式推进,每个环节都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力争让“读”贯穿整个课堂。一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让学生自由朗读,请学生示范读,通过停顿的比较辨析,了解词按意思划分节奏的特点。二读,走进“梦”境,读出雄奇。让学生自由寻读,拿起笔画出感受到“我”身在梦中词句,读出梦境的壮阔、梦幻、神奇。三读,结合背景,读出情感。这时的读引入了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知人论世读,重点读“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感受她的痛苦、委屈、无奈、惆怅,悲伤、悲愤……四读,再回“梦”境,读出无奈。感受梦境豪放的表象下隐藏的词人国破家亡、不知身之所往的凄苦惆怅。五读,关注归宿,读出向往与追求。通过换字比较,师生合作朗读,读出面对磨难坎坷,追寻理想不放弃的李清照。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词长短不一错落有致的节奏美,了解词按词意划分节奏的特点,感受韵脚传递的情感基调。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诗词对炼字的讲究,比如“千帆”,写出了景的壮阔、雄奇,“舞”让人感受到优美、艰险,“风莫停”的哀求与“风休住”的豪迈。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这首词融现实于梦境、虚实结合、含蓄浪漫的特点,感受它想象的丰富、用典的巧妙。从原生态的素读到知人论世读,从梦境表面的“豪”读到内在的“悲”,读到词人内心的不屈与追求,一步步走进字里行间感受词人隐藏的情绪密码。


二、以“品”为桥,彰显诗词特质


好的诗词,意象与意蕴,文字与情感总是水乳交融。诗歌的很多情绪都要从字词和潜伏的意象中去品读,去思考。


这次磨课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品读精细化指导的重要性。很多听课老师课后也与我交流:这堂课,在品读指导方面很受启发。声出于口而发于心,动情朗读的前提一定是学生走进了文字,通过品读,触摸到了词人的内心。


如何品读呢?


品画面。这首词写到了梦中景,如“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先请学生描述画面,说说画面中带来的感受,哪些地方带给你这种感受,如 “云涛”“晓雾”带来一种梦幻、神秘的感觉,“星河”“千帆”带来一种雄奇壮阔之感。


品意象。如“九万里风鹏正举”,引导学生关注“鹏”这个意象,可以结合注释“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通过如此宏大的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内心的远大志向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品炼字。诗词讲究炼字,所谓“炼”,就是学会感受、比较。如“连”字让人感受到海天相接,浑茫无际,朗读时可以延长,读出云涛跟大雾浑然一体的神奇梦幻。“舞”字让人感受到动态和壮美,读时要关注曲折调,读出千帆舞动的神奇壮阔。“风休住”,品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跟“风莫停”进行比较,体会词人内心虽然悲苦无奈但面对坎坷仍旧追求不放弃的满腔豪情。

 

品韵脚。韵脚的选择往往与情感相关,可以引导关注音韵与情感的关系,如这首词押“乌”韵,低沉幽咽绵长,韵脚皆为上声、去声,表达强烈的哀怨,学生关注到了这一点,朗读时就能从音韵的角度把握其整体忧伤低沉的情感基调,有助于走进作者的内心。


品手法。品读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品析诗歌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想象之丰富,用典之贴切,寓现实于梦境,虚实结合的浪漫、含蓄。手法在品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穿插,不刻意分析。


总而言之,诗词的美落在语言文字上,诗词的情感不是刻意分析出来的,而是在品读画面、意象、字词、韵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景和情的。品是走进去,读是悟出来,两者结合,才能让我们的古诗词读得更加入味,抓住这一点,教学中,我们也能彰显出古诗词的特征。


三、以“问”促“读”,创设思维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诗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的东西越多,他越快乐,老师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发现的热情,就需要创设学习情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这堂课中,我有意识地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思维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主动走进词中,去发现词人的情绪密码。


这首词恰好没有题目,于是就有了第一个问题:“如果请你用一个字给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会用哪一个字?” 学生回答:“梦。”因为注释中介绍了这是一首记梦之作,写的内容也是梦中的景,梦中的对话,梦中的志。


“词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我’身在梦中?”学生自由寻读,循着“梦”找带给自己这种感觉的文字,去品读体会梦境的雄奇。

“如果你可以向词中的‘我’问一个问题,围绕‘梦’你会问什么问题?”“你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它跟你的现实生活有联系吗?”“梦中你为什么会想变成一只大鹏鸟?”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开始深入探寻做梦的原因。

“词人为什么会做这么一个梦,从词中去寻找答案。”


学生找到了“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读出了“路长”“日暮”的深层含义,从“谩”字读出了词人内心的悲愤无奈。

这时我运用第一人称,以诗歌的形式,引入词人的背景材料,这又是一次思维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素读的基础上知人论世再读这首词,说说读到了李清照内心怎样的情感。


“让我们再次回到李清照的梦境,你有没有读懂更多?”学生在初读感知豪放的基础上读到了梦幻后的迷茫、壮阔后的艰险、亲切后的炎凉、奇志后的无奈,同样的画面、同样的意象、同样的字词,带着背景去读,读出了悲伤,读出了无奈,读出了痛苦。在情感层层推进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诗言志,词传情。如果说词这种文学样式主要为了传递词人的情感,那么,读词的过程就是一步步引领学生去寻觅、贴近词中那个“我”的内心,而“读”无疑是最朴素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如何让“读”更好地贯穿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始终,如何让“品”的指导更加有层次更加精细,如何让学生对古诗词更加有兴趣学得更有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

( 浙江省杭州富阳永兴学校    311400)

(《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1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声声慢》说课稿
《一剪梅》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语感的探索——《声声慢》教学谈
古诗词中的情景交融
“出奇制胜”话诗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