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好文)颠覆你对「时间管理」的理解。
userphoto

2024.03.01 江西

关注

这是本公众号的第 174 期分享

本文共2900个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时间管理”这个话题。

聊的不是“时间管理四象限”,也不是“番茄工作法”,而是一个能让你顿悟“时间都去哪儿啦”的定律。

了解这个定律,你就能知道:

    • 为什么早起了很多,但还是会上班迟到?

    • 为什么明明事情不多,但仍然会忙一整天?

    • 一件事情同样的结果,为什么他能1个小时做好,而你要花半天?

这个定律,就是著名的帕金森时间管理定律

本文将通过3000字,和你一起学习,什么是帕金森时间管理定律,以及如何更高效的利用时间。

01 

什么是帕金森定律?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出版了《帕金森定律》一书。

作者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人们在完成一项工作所费的时间具有着极大的弹性。

一个员工忙碌3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可能使另一个员工整天焦虑不安而感到疲惫不堪。

作者研究发现,工作会自动膨胀占满所有所需的时间

这个解释了,为什么组织层级臃肿,每个人都效率低下的原因——给了他们太多计划的时间。

你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做一项工作,你会放慢你的工作节奏,或增加其他的项目以便用掉所有分配的时间。

例如,你可以在10分钟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上半天。

我们回顾下自己,是不是“中枪了”?

《帕金森定律》书中有个有趣的例子:

一个老太太给侄女寄一封信,竟然耗费一整天的时间,查地址半小时,写信三小时,去邮局半小时,挑选精致的邮票半小时,等等。

而工作比较忙的人,10分钟就可以完成这些。

还有一个例子,上大二的学生,尽管只修最少学分的课,但其平均成绩始终无法维持在C。父母亲咨询心理专家,专家建议学生多修一些课程,而不是少修。

后来学生所有的课程成绩不降反升,事实上,学生就是课程学习时间太充裕,导致懒散、学习效率低。

02 
时间都去哪儿了?

一个人平常每天8:00起床,8:30出门上班,有一天,他7:30起床了,你认为他能提前出门吗?

往往不会。

时间更加充足,他会做的事情更多:洗漱会更加精细,再精心挑选一套服装,出门前再上一次厕所,最终出门的时间还是8:30分。

那时间都去哪里了呢?

帕金森定律说,工作会自动地膨胀,直到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当你拥有了充分的时间,就会额外多做很多遍事情。

起床出门,一个人通常的流程是,洗漱、穿衣、出门。

提早一个小时起床,可能会再做早餐、再美美地打扮一下,结果还是跟往常一样的时间出门。

例如写一篇文章,往往4个小时你能写完,流程是:

    • 列框架
    • 找资料
    • 写作
    • 修改
    • 定稿
假如计划了8个小时,多了一倍的时间,你会发现,除了原有的流程外,多了一些步骤;
    • 整理电脑桌面

    • 泡好一杯咖啡

    • 资料归类整理

    • ……

另外,帕金森定律也是依赖了人与生俱来的惰性和对最后期限的潜意识发挥作用。

人们会下意识地根据完成时限的远近,把工作分为三六九等,完成时限越近,人们对某项工作的关注度越高、投入的精力越大。

例如:本周一领导下发一个重要任务A,要求下周五完成,没有人会立马开始执行任务。

而是先做紧急但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把每天的琐事处理完:回复邮件、培训计划、参加会议等等,最终可能在下周三、四才会开始忙任务的事项。

所以,有些人看似很忙,但其实是惰性让他们淹没在了琐事中了。

03 
拖延症的由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拖延”成了现代成年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想做的、不想做的,都要拖一拖、等一等。

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总有人被这种“习惯性的拖延”所困扰,你是不是也有过下面的经历:

还有一个月才交的论文作业,却等到最后几天才把它写完?

周五下班前有一个工作报告,但直到进行报告的前一小时才把所有东西准备好?

又或者你为自己设定了一个五年内要完成的目标,但似乎还没有任何进展?

很多人容易把拖延的原因简单化:因为懒,因为缺乏安排,或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

但其实,是帕金森定律定律在作祟!

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是一定的,但如果你分配的时间超过了必要的时间,人们最终会把这些时间全部用掉。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经常等到最后一分钟才写论文或准备演讲。

任务并不需要我们给自己的那么长的时间来完成,我们总会等到接近最后期限时再完成它。

追求完美,也是很多拖延症患者的借口。

经常给一件事留很多时间,希望慢工出细活,再完美地交付,然而现实总会打脸。

觉得时间充裕,就越习惯拖延,总觉得还来得及,往往是,拖到最后一刻,实在没办法了,才匆匆赶完,完成的质量当然也不如当初预想的那么完美。

04
 如何避免帕金森定律?

看到这里,你可能在想,帕金森定理像是要不惜一切去避免的东西。

但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让帕金森定理为我们服务,提高我们工作效率。下面介绍4个方法:

1. 为任务设置一个最后期限

通常来说,最后期限都是由他人来为决定的,例如,boss设定了一个最后期限,我们就把这作为最后期限。

此时,我们可以无视boss“给定”的最后期限,去制定我们自己的最后期限,按照我们自己的工作节奏去完成任务,加快任务进度,为自己空出更多时间去应对。

下次当你接到任务时,可以先思考,我们觉得要花多长时间完成它,是一个星期,还是还是三天就够了?

用自己的节奏,设定一个比原来的更加提前的最后期限,这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以速度完成事情,并领先他人。

2. 将大的任务分解

帕金森定律通常会在任务繁重大,最后期限比较遥远的情况中出现。

接到类似的任务时,在感受到压力前,我们通常不会开始任务。

为了避免一直拖延到太晚,可以把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再为小任务设立一个最后期限,把小任务的最后期限定得早一些。

这样会让我们有紧迫感去做事,保持任务正常进行,也可以很好地管理任务和时间分配。

3. 创造挑战

有时,一个新的截止时间并不足以刺激马上我们开始行动,我们可以制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截止时间。

这个时间,比实际完成任务的时间要短得多。

例如,假设写一篇文章,还有7天要提交,一直不愿意开始写。

于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挑战,在一个小时内尽可能多地写内容。

一番操作下来,还是没有完成任务,文章质量也不好。

但达到的效果是,有事情落地了。

任务一旦开始,接下来的工作也会更顺畅,而不是无所事事地等待开始。

面对一个挑战性的最后期限,尽力去做就可以了,修改一篇糟糕的文章,比从无到有写出一篇完美的文章要容易得多。

4. 将帕金森定律应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

帕金森定律不仅仅适用于任务较大的情况,也可以把它利用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例如,想提高工作效率,早点下班,具体的方法是,假装自己必须提前下班,必须在下班前完成所有的工作。

同时,养成提前完成任务的习惯,所有任务,试图提前一天完成它。

这样,我们对事情掌控的能力大大增强,就可以逐渐摆脱帕金森定律的影响。

与其让帕金森定律支配你的效率,不如主动出击,用比平时更快的速度完成事情!

05  总结

照例总结一下本文内容。

帕金森定律说的是,我们的工作会自动膨胀占满所有所需的时间,如果我们时间比较充裕,可能会放慢工作节奏,或者增加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来把工作完成。

帕金森定律是导致组织和个人工作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也直接导致了拖延习惯的形成。

一旦理解了帕金森定律,就很容易能够将其应用到你的项目,论文、演讲、目标等方面。

尝试重新设定最后期限,把你的项目和目标分解成更小的部分,并挑战自己,让事情完成得比我们预期更快,最终提高个人的效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个自律得让人害怕的时间管理法,专注拖延症
学点职场心理学
高效管理时间法则:硬核的帕金森定律
3个时间管理上的大招
5个将改变你的工作和生活的顶级时间管理策略
帕金森定律: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