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守让 | 西泉原名叫西曲

往期回顾 

·  来自“窑顶”的爱

·  外婆的老院

作者:张守让

西

西泉、阳泉曲、兑镇、驿马、柱濮等地在唐朝至元朝时归石州温泉县辖。
《太平寰宇记》关于温泉县的内容载:“西阳泉水,源出县东北,去县十里。”
西阳泉水这条河发源于今交口县温泉乡治所东北十里的郭家掌村西麓的尉迟沟,流经杏泉、马家坪、孝义市西辛庄镇韩家沿、西泉。此河原本是向西南流,到西泉拐了个弯,改向东南而流。如同黄河在内蒙、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的拐弯处得名河曲,因西阳泉水在此拐弯,所以西泉得地名西曲。

西阳泉水又何以叫西?是因其东面还有条阳泉水。
汉魏之作《水经注·文水》载:“文水又东南流,与胜水合。水出西狐岐之山,东迳六壁城南,魏朝旧置六壁于其下,防离石诸胡,因为大镇。太和中,罢镇,仍置西河郡焉。胜水又东,合阳泉水。水出西山阳溪,东迳六壁城北,又东南流,注于胜水。胜水又东,迳中阳(古孝义)县故城南,又东合文水,文水又东南,入于汾水也。”《水经注》中之阳泉水,即今阳泉曲兑镇河。说明在汉魏之时,已有阳泉水、西阳泉水、西曲之名。
阳泉水及西阳泉水又何以叫阳泉?是因为此二河发源于阳泉,即《水经注》之“西山阳溪”。
阳泉在哪里?人们往往认为就是阳泉曲。笔者却不这样认为,地名中之曲当为河水拐弯之处,阳泉水原本向东南流,后来拐弯向东流,是因阳泉水在此拐弯而得名阳泉曲的。逆阳泉水而上,其中一个源头在今交口县温泉乡郭家掌、白兑庄一带。这里流出两条河,东麓流往阳泉曲的叫阳泉水,西麓流往西曲的叫西阳泉水。
温泉金代大铁钟铭文里有个杨泉村,铭文里其前的村名是白队庄。却没有郭家掌。就是说,金代及至汉魏杨泉村可能就是今之郭家掌。
阳泉曲兑镇河的支流很多,源头很多,古人却只拿杨泉来给河命,为什么?西阳泉水在西曲汇入从鋤家沿到灵石汾河的大河,西阳泉水仅是大河的一条小支流。《太平寰宇记》关于温泉县的内容却不去记载大河单单记载西阳泉水这条小支流。为什么?古人对阳泉水和西阳泉水的重视也从侧面说明杨泉村是个重要地点。事实确实如此,杨泉村(今之郭家掌)白队庄这一带位于一条山脉的中脊线上。此山脉发脉于今汾阳、孝义、交口、中阳四县的交界处,此交界处在《山海经》及《水经注》中叫狐岐山,此山脉向南驻于灵石汾河边。杨泉村、白兑庄这一带是山脉的中脊线上的一处高峰,是一个军事重地,古称白雀山。这一带古代战事频发。

元朝编制,县下设乡或里,石州温泉县崇福寺碑记中有“本县西曲里”之记载。元代温泉县解体,郭家掌村划入孝义县,清代属孝义王家里辖。楼底村划入隰州,清代属隰州和古里辖。

西曲东面山头上是古代军事设施烽燧堡子,史料叫西曲堡。为扩充视野,山下人为堆了个土台——望胜台。有战事时台上可清楚观察南北两面的军情信息,望胜台把信息传到西曲堡,西曲堡再把信息传到周边堡子。西曲的居民分别紧挨山下的望胜台和山头的西曲堡居住。
后来,望胜台改为望胜楼。楼分三层,因下层为十字门洞,当地人又叫十字楼。随着烽燧堡子的战备功能消失,原山头西曲堡的居民迁到望胜楼下。西曲又得村名楼底。为与别处的楼底村区别,别处人叫此楼底村为西曲楼底。
明朝朱棣起,供真武大帝成为国家的政治运动。望胜楼的第二层塑了真武大帝,史料也叫真武楼。清朝,真武楼又改名顺义楼。
民国时隰州改名隰县,西泉村属隰县第四区辖,区公所设在大麦郊。楼底村的一位姓侯的纠首做主,把楼底村改名为西泉村。就是说,西泉村名只有百年历史。
民国时,楼底村所在的和古里有个特殊民俗——八月十三坐朝廷。届时全里三十六村举行集会,楼底等三村的村民扮演朝廷、朝臣及随从,从庙里抬上玉皇大帝及马王爷神像游行后安顿到顺义楼第二层,看戏三天。
1953年,隰县第四区改划为孝义县第七区。就是说,西泉受孝义管辖才七十年历史。
文革后,顺义楼被毁。本世纪,西泉村基本照原样重修了顺义楼。修建中出了个小错,把一个门洞上的门匾题字“齐巽”改为“齐翼”。
更多人在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水县子夏圣迹
山西方言——小虫子竟然是鸟
《水经注》里的文峪河------《水经.文水注》考略(卷六)
从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15年发展演变历程看一体化的前景
山西新军烈士名录(三) .
山西省文水县文水公益顺风车与凤凰爱心社国庆期间献爱心,继续行走在扶助征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