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志杰 | 改革开放三十年 家乡旧貌换新颜

往期回顾 

·  忆孝义五区的妇女工作

·  孝义人李冰夺得全国冠军

作者:史志杰

前些日子回村看望母亲,见了我84岁的六姨,我对她说,要保重身体。精神矍株,身体硬朗的她不无感慨地说:“六姨壮实着呢,死不了,现在的社会这么好,我还要活到一百岁,好好地享受享受呢!”历经沧桑的老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我的父亲是国家干部,在县社工作,母亲在村里务农。自记事起,家里吃白面的日子是星期天父亲回来的时候,兄妹们眼巴巴的看着妈妈把爸的面盛完,锅里飘着的一点点面条均匀的分给我们兄妹四个,妈妈最后啃着早上剩下的玉米面窝窝(最苦的还是母亲)。秋天生产队里发粮食时,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去领,等队长忙别的事时,才向当保管的舅舅偷偷地把口粮领出来。后来,我才知道爸爸一个月挣28元工资,口粮款总是交不够,队长不让发粮。家里劳力多的人家工分用不完,生产队发粮、发蔬菜、发棉花时他家总是第一家。看着人家领了一个重60斤的山东大西瓜,我羡慕得都流下了口水,那个时候我在想,如果爸爸也在村里受苦(劳动)该多好啊!

大概是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在生产队马号里当了十来年饲养员的四叔失业了。一直瞧不起四叔的爷爷骂他没出息,奶奶正为四叔一年少挣了工分而发愁的时候,爸爸说:“爸妈别犯愁,这是好事。咱们的好日子就要来到了,上头政策变了。”毕竟爸爸是1960年的中专生,时世让他猜中了。生产队的牲口、车马、机械都搬到了户里,家家户户有了自留地,劳力多的人家还有承包地。现在和妈妈一起劳动,我的身上再也不用一股劲的揣队里的棉花、蔬菜、玉米棒子了,在村口见了“照护”(巡逻的)时提心吊胆的日子终于过去了(那个时候家家的小孩都成了大人们“挖社会主义墙角”的搬运工)。尽管爸爸不在家,我家的几亩自留地在舅舅的帮助下种的粮食要比原先生产队发的那点口粮多的多。记得每到麦收时,学校放麦假,爸爸请假回来,和邻居们工变工(换工)找几个帮手,妈妈蒸上几笼雪白的馒头。全家齐上阵,挥动镰刀在炎炎烈日下收割自己的劳动果实,心情是多么激动啊!农民手里有了土地,耕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大大的提高了。麦子一收完,犁过麦茬后,抢着雨水回茬绿豆,那年赶了个好年景,秋后绿豆产了1000斤,全家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

农村人挺讲究实用主义的,不知咋回事,我们家门庭若市起来了。好多大叔、大爷、七大姑、八大姨都来找爸爸。有批条买缝纫机的,有来买化肥的,有想往生产公司送草料的。看来人们的思想禁锢打开了,手头有了些许余钱,也讲究搞起家庭经济来了。现在想来,生产队的解体,农民意识中的工分、劳力、对“亦工亦农”户的鄙斥慢慢地淡薄了,生产资料的计划经济使在县社工作的父亲的社会地位逐步提升起来了。父亲享受供应的菠面、荞面也成为村民们过来以面易面的交易品,我那处在孝义平川乡镇的家乡父老们在吃面上也有了新的追求。姑姑结婚时的彩礼是:车子、手表、缝纫机。五年前,舅舅家的表姐结婚时的彩礼“老三篇、红书宝、主席像”已经成为了过去。

大概是轰动华夏的电视剧“霍元甲”,被村民们挤破了头似的在村大队东墙根下看那全村唯一的一台12寸黑白电视后两年以后的样子吧,梧桐乡南姚村第一家万元户王老五,以他敢于冲破重重阻力,甘做全乡敢吃螃蟹的第一人的勇气办起了3000只288蛋鸡饲养的家庭养殖场。在县上受表彰后,带着托人从广东买来的全村第一架电子表, 从县日杂公司抱回来一台25寸的黑白电视,敞开街门欢迎村民来家看电视剧《济公传》,从此村民们结束了在村大队露天剧场看电视的历史。

记得1988年是个龙年,元旦的时候好多人家就提前过起了大年,人们表现出了浮躁的情绪。“高消费促进高生产”的论调一度时期叫嚣尘上,全民下海,全民经商,“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大学教授的收入比不过摆地摊的,听说孝义中学的某位生物老师在教室里向学生推销温室蘑菇,我们村的一个英语教师下海贩卖起了高梁”……后来,我上了大学才知道:我国的改革开放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段弯路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后少走弯路。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就像一阵春风吹拂着祖国大地,吹开了人们的心扉。我们村接回了第一部联合收割机。旋桦犁、播种机陆续来到了乡间地头。村里有了剩余劳动力。懂政策、有头脑的能人办起了乡镇企业。砖瓦厂、耐火窑、洗煤厂、焦化厂、包工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村民们进厂当了工人。新人结婚时的彩礼变成了洗衣机、电视机、手扶拖拉机。“要想富,先修路”,我市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各级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各单位、各企业纷纷捐款,我市的乡镇公路纵横交错、省道国道四通八达。煤海之乡的乌金运往祖国各地,撤县设市标志着孝义进入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快车道。“想要快致富、电话安到户”,BP机、大哥大,进村落了户。蝙蝠裳、嗽叭裤,姑娘小伙真羡慕。

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圆梦,祖国改革春风迎来跨世纪的钟声,胜溪大地开始大手笔书写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市委政府乘势而上,制定了争创全国百强县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三步走战略目标。和谐文明的小康新孝义正向我们走来!记得小的时候正月十五和爸爸来新城看红火,新城仅有的几家单位屈指可数;旧市委、五零部队、经贸委、公安局、县招待所、孝中等十几家。现如今别的不说,单就市委党政大楼、府前广场、立交桥、崇义园、胜溪湖森林公园等,哪一样不是孝义的标志性建筑,哪一样不是百强孝义的宏伟写照!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李良森书记在1996年市委工作报告中讲过的这样一句话:“思想解决的程度决定改革的力度和速度,我们要以思想观念的先发之机,赢得快速发展的后发之势。”这不能不说是我市城市发展的精髓所在。

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关注民生、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我市的企业家因势而发,应时而动,西王屯村、贾家庄等村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我们村的农民企业家温克忠更是“富而思源,出资兴村,回报家乡”,投资280万元兴建南姚小学、投资400万元兴建梧桐二中、投资2000余万元修复南姚龙天庙、兴建南姚村文化活动中心和戏台,十年来为全村吃水投资水塔、出水费几百万元……村里80%的劳力都在金岩公司上班,公司为村里通了班车,职工们还有医保,并入了股当了股东。如今南姚村再也不是解放前的穷村子了,粮仓满了。温克忠是南姚村的大善人,有位老者说:“好铃铛只要一颗,驴粪蛋抛下一坡”(俚语)。我要说,还是党的富民政策好,市委政府贯彻的好,如果不是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恐怕是你有这个心也怕没有这个力。当然像温克忠、马力农等为我市社会公益事业出大力的企业家是时代的真英雄,21世纪晋商的杰出代表。

自古以来“种地纳粮”天经地义,然而,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共产党前无古人的伟大。当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取消农业税,土地承包50年不变”的决定时,10亿农民开心地笑了。当得知“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取消学杂费”时,10亿农民感动的哭啦。这真是“政府政策送来实惠,农民种田不要交税,孩子上学不要交费,多亏建设和谐社会”。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难道不是无比的幸福吗!记得小学时因为交不上5角钱的杂费我迟迟不敢进教室,高二时为交上15元的学费,我扛着50斤黄豆去祟粮,30元粮款分一半留作家用,一半交学费,父亲愁苦的面容历历在目。比比过去,看看现在,我真想对已故的爸爸说:”爸爸!现在的孩子真幸福,您该歇心了!”

夜晚,走在这新铺油的村中道路上,新安的一盏盏明亮的路灯把我的身影拖的很长,很长……抬头望着那一排排漂亮的农家小院,又想起了六姨对我说过的话,这是来自农民发自肺腑的朴素的心声。我不由得想起了古人向往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的理想大同社会。在今天我们找到了答案,我们所要创建的和谐小康的新孝义将来肯定是这样的美好社会。我越想越有信心,不由得迈步向前,顿觉脚下的路越走越宽敞……


更多人在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远去的背影:当生产队会计
回忆过去,不忘初心,为您讲述农村生产队时的故事
段西明||忆往昔.饿着肚子蓝关古道担柴
【母亲的记忆】 集体劳动
散文|踪影:我的故乡变了
吾家故事之五:幸福的七口之家(5.1家里生活的顶梁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