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祖《百字碑》张三丰、陆西星、魏则之三真集注
userphoto

2024.05.03 内蒙古

关注
者:吕洞宾、张三丰、陆西星、魏则之 
来源:以武入道(ID:gh_rudao)
以武入道书品


吕洞宾简介

吕洞宾(798年5月4日-?),道家丹鼎派祖师,丹道系统完成者。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山西运城市芮城的永乐宫(丘处机奉元代皇帝御旨兴建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天下剑仙之首)。华轩居士据《全真诠绎》记载,于北宋期间应八仙之首铁拐李邀在著名仙苑石笋山聚会时列入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之列。

吕纯阳民间流传八仙之一,唐代末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宋徽宗封其“妙通真人”,元世祖封其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加封“孚佑帝君”。全真道奉为五祖之一,称纯阳祖师,而通称吕祖。著作《吕祖志》。吕纯阳《百字碑》被丹家视为:“吕祖真口诀,无半点虚假。” 吕纯阳进士及地,道家八仙,佛教外护。《百字碑》是儒佛道思想结晶。“道者,万物之奥”,是内丹功经典。历代丹家注释林立,玄色浓重,难以理解。

《吕祖百字碑》,唐朝吕洞宾撰,又称《百字碑》,为五言20句诗歌,只有100个字。内容简明深刻,讲述了内丹修炼的整个过程、内景、效验等。

吕祖百字碑·命功修炼

养炁忘言守,降心为无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甘露水,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吕仙翁百字碑·性功修炼

本性好清静,保养心猿定。酒又何曾饮,色欲己罢尽。

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见者如不见,听者如不听。

莫管他人非,只寻自己病。官中不系名,私下凭信行。

遇有不轻狂,如无守本分。不在人彀中,免却心头闷。

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因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

吕祖《百字碑》集注
张三丰  注解
陆西星  测疏
魏则之  注解
 
李涵虚曰:吕祖抱度人洪愿,而传此《百字碑》;张祖抱度人大愿,而注此《百字碑》,张祖之心,即吕祖之心也。故曰:纯阳、三丰,乃神仙中耳目。西月跋。
魏则之曰:吕祖《百字碑》,丹经中最为简约,而发挥丹道,已无余蕴,学者应熟读深思。
 
养气忘言守
 
张三丰注: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陆潜虚注:夫学道修真之子,进步入门,先须理会“性命”二字。性有性源,命有命蒂。性源要清净,命蒂要坚固。命蒂固则元气充,气充而精自盈矣。性源清则元神定,神定而气自灵矣。何谓命蒂?真息是也。何谓性源?心地是也。我师教人有法,开口便说养气降心,而养气降心,自有真诀,故曰“养气忘言守”。“忘言守”,养气之真诀也。五字之中,“忘”字、“守”字,要有下落。盖忘言者,非缄闭其口而使之不言也。涵固精神,沉潜内守,情境两忘,无心于言,而言自不出也。若存心缄默,固闭深藏,反成心病。守之云者,守此气也。守之者谁?神守之也。守于何处?《道德经》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者,神气归复之处,人之大中极也。《参同契》云:“闭塞其兑,养固灵株。”闭兑者,即忘言之义。灵株者,即神气之根。盖能常守于此,则心息相依,子母相见,神气混融,打成一片,绵绵迤迤,久之而成大定。少焉静极生动,真火熏蒸,金精吐华,冲关透顶,灌注上下,气得其养,其妙用有如此者。《道德经》云: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要知人身中之气,即天地之冲气也。尔其升降阖辟,常与天地之气相为流通。医书谓此气周流人身,随呼吸以往来,昼夜八百一十丈。一呼一吸为一息,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而息息各归于其根。《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以踵者,心息相依,归乎其根也。古仙有云:“昔日逢师传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忘言守中,非凝神入气穴而何?此之谓归根,此之谓复命,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端在于此。夫养气之诀,既已直露于前,故此下复说降心之诀。

魏则之注:养气为一事,而须忘言、忘守。忘言者,塞兑也;忘守者,不守之守也,是应知而不守。若“守”字看重,真去守窍、守气,即不合矣,故曰“忘守”。言、守俱忘,方能养气也。忘言不动,忘守清净,亦即“勿忘勿助”之意。气与神相因而至,所以不说须以神守。盖归窍即守也,不必别有所守。神居之地有三,天谷、应谷、灵谷是也。天谷,即泥丸;应谷,即绛宫,有感即应,是为应谷;灵谷,即谷道,亦即阴蹻一窍是也。归于天谷,静而不动;归于应谷,可以外驰;归于灵谷,即事潜藏矣。元神返天谷,识神归灵谷,即潜藏而归于无矣。应谷者,内外相应,与气相合之地也,是为绛宫。修道者,应在应谷下手也。
 
降心为不为。
 
张三丰注: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陆潜虚注:盖降心者,降伏妄心,非真心也。夫人之一心,本来无二,但以迷觉而分真妄。《金刚经》云:“云何降伏其心?”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既有欲矣,则情随境转,真以妄迷,纷然而起欲作之心。故《道德经》云:“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今夫众人皆欲为,而我独镇之以不为,则妄念息而此心将自降矣。妄本无体,皆因真心迷惑而然,今而不为则必有以真见。夫一切有为之法,皆如梦幻泡影,虚妄不常,是以忘机绝虑,将此希求贪着之心,裂教粉碎。是谓“以真销妄”,妄尽真存,正觉现前,方名见性。如此则言不期忘而自忘,守不期固而自固,是知了命之宗关于性地。我师十字之中,千古内炼之丹诀,无出于此。直至采药行火、抱元守一,彻始彻终,无过此诀,妙哉!妙哉!

魏则之注:“降心”者,“降伏其心”之谓也。泯去识神,是为降伏其心。“为而不为”者,以无为为有为,于有意、无意之间为而不为,以降伏其心。盖仅为即着有,不为即落空。为而不为,即是一意不散,一念不起,亦即“绵绵若存”、“勿忘勿助”之意也。降心到此,因而生动静工夫矣。
 
动静知宗祖,
 
张三丰注: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卦,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贵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陆潜虚注:上言养气降心,静守内炼,乃无为之道。复恐世人不知此外复有有作之基,乃高真上仙以术延命之事,故吃紧提出“动静”二字,要人知宗认祖。盖金丹之道,无为为体,有为为用,动中采,静中炼,二者不可偏废。故知动而不知静,则基址不立,而无积精累气之功;知静而不知动,则天机不合,而失临炉采药之旨。要之,动其宗也,静其祖也。祖者性祖,静则得之;宗者命宗,非动不立也。知性祖,故修定于离宫;知命宗,故求玄于水府。如是双修,方为究竟。

魏则之注:“祖”者,乾元祖炁,在人为性;“宗”者,坤元元气,在人为命。祖为元神,宗即元气,两者同出异名,分而为铅汞,但汞实在气中也。祖为先天太极之理炁,宗则父母精神凝合而生出之一气也。后天身上之宗祖,祖是元神,宗为有情识之命根,亦即外来之气也。宗祖全在动静上分,动知宗,而静知祖,知即“活子”、“活午”时也。身心两静,元神出现,即性也、祖也;静极而动,空中生阳,收归身上即命也、宗也。动极而静,静极又生动,循环转辗,周而复始。静为神,动为气,神气相合,方知动静。静极而动,一阳来复,元气到身,即须进阳火;动极而静,一阴来姤,凉液下降,即须退阴符。而知动、知静,即是知宗、知祖;有此二者,方成人道,而可进修仙道。其进修途程,即在“知”字之中。盖此中有息息归根、心息相依之理在内也。
 
无事更寻谁。
 
张三丰注: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炁穴,意注规中,混融一炁,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陆潜虚注:然方其无事之时,忘言默守,屏事息机,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泰然大定,斯已矣。更俟寻谁?何以学道之人,寻铅觅地,结侣求财,种种外求,席不暇暖,此中正好参详,方见良工心苦。我师说到此地,已将肝胆照人,分明指出修行门径。奈何世人不能领悟,直将容易读过,良可惜哉!

魏则之注:仅仅上文三句,而修道之要,已发挥无余蕴矣。照此行功,即可转凡成圣,无事他求也。若以为不足,而更寻他道,即是“外道”矣。以不守之守养气,以不为之为养心。动者,气也。静者,神也。养气、养心,方知动静有宗、有祖。备言火候,大道简易,本无他事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张三丰注: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陆潜虚注:何谓真常?性祖是也。何以明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会有变灭而不能久。故佛经云:万法无性。惟此一真法界,方为实相,故曰真常。然所谓真常者,非与物即,非与物离,要在能静能应、常应常静,而常不迷。能不迷则应物无迹,而真性见矣。是谓炼己纯熟,而有为之道,始可行也。二“要”字,上不要断灭,下不要着相,皆吃紧醒人之辞。

魏则之注:此道为“真常”之道,能养心养气,即得“真常”,而保其元神、元气矣。然一面仍须应物,能扩然大公,物来顺应,事事物物,顺其理而应之,即是“应物不迷”也。物中有六根、六尘,内而六根,外而六尘。根尘相接之时,应即物付物,而不为所眩惑。譬如见财物、女色等等,能处之有道,而不为所诱惑。是即能保其元神、元气而不失,即是真常之道也。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张三丰注: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惩忿,则火降;真寡欲,则水升。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气,炼气则龙吟,元气存守。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气交,三元混,元气自回矣。三元者,精、气、神也;二气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中先天之气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回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陆潜虚注:对境忘情,方云大定,故曰“不迷性自住”。性住,则己汞住矣。己汞既住,方可求铅,故曰“性住气自回”。回者,来归之义。《契》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曰“归”、曰“还”,“回”之义备矣。

魏则之注:不迷于物,性自能住。性住天谷,而为天谷元神,自能“明心见性”矣。元神既住,则真息自回。“回”字两口,有“口对口、窍对窍”之意也。性命二者,本不可分。学者能炼性坚固,元神为其主宰,而得自然神觉,则命功亦随性功而进步。凡息变为真息,而玄关成象矣。盖元神与真息相依,神定气住,即息息归根。《庄子》曰:“真人之息以踵,其息深深,若存若亡。”此即性住气回时之情状也。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张三丰注: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气自回,将见二炁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气,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气絪缊,结成丹质,而炁穴中水火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炁、炁留形,不必杂术自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气满,结成刀圭也。

陆潜虚注:气自外回,丹从中结。壶中者,大丹凝结之处也。坎离者,阴阳互藏之卦象,铅汞、水火之异名。丹法以乌兔为药材,必须取坎填离,以铅投汞。二者匀平配合,混入中宫,然后龙吟虎啸,而产玄珠于正位。其言自住、自回、自结者,要皆自然之妙用,所谓有为中之无为。一有安排布置,则涉于邪伪之私,而去道远矣。

魏则之注:性住气回,则一神一气,自结合而成丹。盖元神、元气,真性、真息,相依相抱。神驰外,气亦驰外;性归根,气自归根,故曰“尽性以至于命”。佛书专说性理而不及命,及以性功既到,命功自随,为自然之结果,而可必得者也。上两句及本句之三“自”字,即透此中消息之语,学者可以知所用力矣。“壶中”,即状如蓬壶之一窍,亦即丹鼎之意。水火既济,坎离相配,此结丹之现象也。既已性住气回,自然于鼎中结丹矣。坎,月也;离,日也。日月相配,而成“丹”字也。
 
阴阳生反覆,普化一声雷。
 
张三丰注:功夫到此,神不外驰,气不外泄,神归炁穴,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太极静而生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天根现,即固心王,以神助之,则其炁如火,逼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一团和气,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涌跃,即“天风姤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中灵汞,结成圣相之体,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炼之,丹自结矣。

陆潜虚注:此十字者,妙不可言。盖阴阳反覆,乃作丹之大旨;普化雷声,乃作丹之秘诀。所谓天机閟密,正在于此。夫神仙丹法,皆以阴阳反覆而成。故以药材而言,则阴中用阳,阳中用阴,此阴阳之反覆一也;以交媾而言,则女居日位,男配蟾宫,此阴阳之反覆二也;以合丹而言,则举水以灭火,以金而伐木,此阴阳之反覆三也。如此颠倒异常,大类可见。至其天机玄妙,则在“普化”句中。邵子之诗有云:“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识得无中含有意,许君亲见伏羲来。”盖地中有雷,于卦为复。一阳来复,所谓爻动之时,身中冬至,正好寻铅,得诀修之,则大地山河皆成七宝,故云“普化”。言一声者,重始炁也。此中别有单符单诀,贵在师传,学人更当洁己虚心,以期际遇可也。

魏则之注:配合坎离,即是取坎填离。取坎中之一阳,返之于离,以复其乾健之体;降离中之一阴,还之于坎,以复其纯坤之象,此即阴阳反覆之事也。修道作用,全在反覆阴阳。人生自破体以后,阴日盛而阳日衰,阳尽即死。此即顺而行之,有生、有死也。修道者反之,自还虚、筑基、炼己,以至小周天、大周天,其作用全在采取空中之真阳,返还于吾身,以炼化吾身之浊阴,所谓“逆而修之,成仙成佛”是也。故“反覆阴阳”一语,已将作丹之全体大用,包括无遗矣。然欲行此道,其下手应候“地雷复”之时。《易·复卦》之词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当天心发现,活子时到,应聚火载金,驾动河车,以行周天。由小周天至大周天,其道同也,必候“一阳来复”,子时到来,方可下手,做返还炼化之功。吕祖曰:“地雷震动山头雨,待洗濯黄芽出土。”此时阳火阴符,周流上下,无中生有,由有返无,升降进退,而阴尽阳纯,化为一炁之阳气,此即黄芽出土时也。学者得诀修之,则虽草野愚氓,亦可超凡入圣,脱胎而仙。《易》曰:“帝出乎震”,震木为东三之祖性,“先天而天弗违”,故曰“普化一声雷”也。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张三丰注: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气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炁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曰“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气以养之。

陆潜虚注:此十字,言气回之征验。盖先天之炁,生于爻动之期,此时运剑追来,度鹊桥,贯尾闾,循督脉,而上通于泥丸。但觉油然滃然,如白云之朝于顶上者,顷之化为玉浆,味如甘露,洒于须弥,降于重楼,入于中宫,所谓“气回丹结”,其象如此。须弥,山名。佛语须弥,此云妙高,即顶上之义。《紫庭经》云:“采之服之未片饷,一道白脉冲泥丸。化为玉浆流入口,香甜清爽遍舌端。”意盖本此。

魏则之注:“白云朝顶上”者,大药成熟,一阳来复,阳炁缘督上升,到于乾顶。此即《悟真篇》所谓:“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也。“甘露洒须弥”者,阳气到顶,一阴来姤,化为凉液,由顶下降,如一滴甘露,经重楼而归黄庭。此为服食而得丹,大周天之事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张三丰注:养气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诀曰:流珠灌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陆潜虚注:气化为水,甘美莫加,故玉液琼浆,随宜立号。《悟真篇》云:“长男乍饮西方酒”,此长生酒也;“雪山一味好醍醐”,此长生酒也;“壶内旋斟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此长生酒也。是皆己所独得,无人与共,故曰“自饮”。逍遥,快乐自得之义。夫此酒既不能与人共,此乐又能与人知耶?

魏则之注:甘露入口,香味异常,服食得丹,而能长生久视,故曰“长生酒”也。《悟真篇》曰“长男乍饮西方酒”。《无根树》曰:“醍醐酒,返魂浆,起死回生是药王”,即此是也。此为自酿自饮之长生酒,非能与他人共之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甘露服下,遍体清凉,心中快乐,无可比拟,儒家谓“真乐”,颜子之“不改”者是也。此乐只我自知,亦唯我本性虚明与太虚同体,逍遥自在,实有非语言可以形容者也。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张三丰注:功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预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行,罪遭天谴。非与师遇,此事难知。

陆潜虚注:《太上日用经》云:“无弦之曲,不言而自声,不鼓而自鸣。”盖丹在身中,太和充溢,是以目有神光,耳有灵响,口有甘津,鼻有异香,理所必至,无足异者。吾师意在简文,聊举其一,即其余可推也。

魏则之注:此二句总结言之。最初下手,自还虚始,吹无孔之笛,听无弦之曲,而“性自住”,“气自回”,“丹自结”。三“自”字,便是“潜通”。末后“还虚”之一着,又以我之虚空,通天地之虚空,久久行持,自然粉碎虚空。人但见我无为,而不知我已参赞天地之化育,故曰“潜通造化机”也。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张三丰注:自“养气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真正口诀,工夫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得悟此诀与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谴。珍重奉行,克登天阙。

陆潜虚注:吾师百字灵文,乃千圣登真之梯筏,学人谁不知诵,求其融会贯通,以得夫立言之意者,盖亦鲜矣。星谫劣不文,蒙师提挈有年,金丹大道,尝窃与闻。考之此篇,若合符节,乃敢僭为测疏,作济度之津梁,开时人之眼目。极知狂诞,无所逃罪,然使好道之伦,玩索而有得焉,庶几不负吾师之教乎!

魏则之注:此章仅仅二十句而已,依次说尽修道之功夫矣。照此下功,则上天有梯,可循序而至也。
 
者:吕洞宾、张三丰、陆西星、魏则之 
来源:以武入道(ID:gh_ruda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附《吕仙翁百字碑》
张三丰《吕祖百字碑注》校勘及引义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
吕祖《百字碑》张三丰 注
追忆张至顺真人|炁體源流|註吕祖百字碑
吕祖百字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