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急性脑梗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综述节选 2017)

 

    静脉溶栓是唯一被证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且对于适用溶栓的患者静脉注射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是最佳选择但其增加了症状性脑出血SICH的风险据统计,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 溶栓后出现SICH 约占6%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SICH 是严重的不良后果其病死率可达50%~80% ,甚至严重的患者病死率可高达90%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SICH 有一系列相关的危险因素在此我们将其危险因素做一综述



1 年龄

   

    有研究显示高龄是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现SICH 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每增加10溶栓后SICH的风险将增加0.3随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且变得僵硬溶栓后易出血如前期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脑白质淀粉样血管病变及动脉血管的玻璃样变性等)。30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6h内行rt-PA溶栓的研究(53%年龄≥80表明≥80岁患者溶栓后SICH 发生率与<80岁患者无明显差异但前者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欠佳另有研究也显示≥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并不增加SICH 的风险且静脉溶栓无年龄上限值尽管随着年龄增长脑白质疏松程度越明显但这与SICH无相关性这表明≥ 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应被排除在研究之外但基于考虑高龄人药物代谢特点及招募受试对象较困难故针对高龄人急性脑梗死的溶栓研究相对较少相反高龄已被证实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SICH 的一个危险因素这种差异可能反映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SICH 不同的病理生理学或者可能需要更多急性心肌梗死的样本纳入实验进行研究


2起病至溶栓间隔时间

   

    急性脑梗死在时间窗内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证实溶栓治疗的目的是在处于缺血半暗带中的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及时再通闭塞的血管因此越早溶栓疗效越好随着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的延长溶栓疗效逐渐下降然而公众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医疗资源的限制导致发病3h内能及时送达医院的患者仅3%~4%,且入院后还需接受相关多项检查以明确和排除溶栓禁忌证从而导致实际能在3h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更少但有研究表明,可允许h内行溶栓治疗因受侧支循环梗死部位全身代谢状态等其他因素影响故静脉溶栓后出现SICH 的风险并无明确溶栓时间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心脏病史

   

    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均被纳入研究试验中但它们均被分为一组在一项研究中表明心脏病史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现SICH 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前期的心衰增加了出血风险多中心rt-PA急性脑梗死实验表明当多变量分析中仅仅包括临床变量而无影像学及实验室生化变量时除房颤以外其他心脏疾病与SICH的发生率呈相关性在这项和另外一项研究显示房颤病史与SICH 发生率呈相关性是在单变量分析中而不是多变量分析中


 

4溶栓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有研究显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SICH 发生率是独立相关因素在多中心急性脑梗死试验中下降的意识水平和链激酶治疗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增加SICH 风险有相关性在多数研究中均缺乏症状严重程度与SICH 的独立相关性这可能是因其他变量掩盖了此项的相关性


5溶栓前高血糖

 

    有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期间血糖增高或既往有糖尿病史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另外还可能增加溶栓后SICH 的风险可能的机制包括高血糖会损伤细胞代谢降低血管反应性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加重再灌注脑组织的酸中毒Jaillard 等应用MRI证实高血糖加速早期缺血性脑损伤的进展而再灌注增加脑损伤的程度和速度在应用rt-PA 静脉溶栓试验中将血糖>22.22mmolL列为禁忌证与非糖尿病人群比较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也较高间接增加溶栓后SICH 的风险故应该积极控制急性期高血糖可能会改善预后


6溶栓前高血压


    有研究表明溶栓前后的血压与SICH 有重要相关性在这项研究中收缩期高血压是SICH一个独立的预测指标在另一研究中显示,收缩期高血压在单变量分析中很重要而非在多变量分析中但无法控制的严重高血压与SICH 风险的相关性是未知的因为这类患者常未被纳入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试验中且临床指南建议这类患者应排除在常规临床试验外因试验中不可控制的因素较多病死率较高


7血小板减少症


    对于常规应用的rt-PA 溶栓来说极低的血小板计数( <100000 /μL是禁忌证且溶栓试验一般都会排除此类患者。4项研究表明评估血小板计数作为一个潜在的独立变量其中仅一项研究表明血小板计数是个独立的危险因素3项研究表明无论在单变量还是多变量分析中均无相关性


8溶栓前头颅影像学评估


    有研究表明头颅CT检查对早期发现缺血改变非常重要结果显示在CT指导下溶栓患者继发出血组溶栓前头颅CT呈缺血改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继发出血且头颅CT呈缺血改变的患者继发出血风险是无缺血改变患者的5.36CT发现早期缺血改变的敏感性和重复性均较差近期也有研究报道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溶栓前行多模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 灌注加权成像PWI 磁敏感成像SWI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估较单纯行CT更具优势症状性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即利用PWIDWI不匹配的影像学对发病3~6h内的患者指导溶栓优势在于可以知道最初急性梗死面积大小及随后可能新增的梗死灶大小还可观察溶栓后缺血脑组织得到再灌注的面积因多模式MRI检查的时间延长问题是未来较大的挑战故能否完全取代CT指导溶栓还有待于更深入研究


9总结


    本文讨论了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 溶栓后出现SICH的危险因素如高龄起病至溶栓间隔时间心脏病史溶栓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溶栓前高血糖或既往糖尿病史低血小板计数溶栓前高血压及溶栓前头颅影像学评估)。但近期有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运用rt-PA 溶栓时若有头颅外伤史作为禁忌证此变量无回顾性系统研究因所有急性脑梗死溶栓试验中有重大头颅外伤者均被排除在外而本篇中也未进一步讨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是否有些干预治疗措施可以减少SICH的发生率从而增加rt-PA 的治疗效果。

            

(来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第20卷第2期:119~120;本网节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准备给患者溶栓,幸亏多问了一句...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管理和实施
病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到底应该怎么治?
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不同血糖水平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脑梗死的超级警告信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0岁小伙倒在急诊门口,这个病不是老人专属,值得所有人警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